陳定波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生活化旨在將學生的科學探究置于廣闊的現實生活之中,讓學生從周圍的生活環境及其他學科中挖掘科學信息。教師應通過合理設置科學問題讓學生去尋求答案,在課前準備充足的生活化實驗材料,課堂上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模擬生活、探究實驗等模式,讓學生參與體驗生活化的情景,利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科學問題。科學教師要不斷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從身邊生活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科學世界,培養學生利用科學創新思維和方法去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梳理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運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提高他們學習質量,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科學教學應該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科學教育應該與生活結合,在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的前提下,使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課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面向每一位學生。教師不能把科學知識干巴巴的講出來,應該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科學問題,然后做出大膽的猜測,制定動手實踐的計劃、通過實驗的數據或者現象收集證據,最終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最好的切入點,傳統的教學課堂過于強調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生動、有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盡管新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但由于學生的活動區域較為局限,生活積累貧乏,課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習生活進行連接和拓展,創設開放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自去參與,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輕松愉快,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有利于學生持續探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例如,學習“種子發芽實驗”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設計一個探究活動:如何在家里制作可食用的綠豆芽?從而打開學生的興趣大門,讓學生大膽地去做設計實驗、去動手實踐,然后分享成果,不管最后是否成功,學生也一定會受益匪淺,終身難忘。
二、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科學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探究材料的選擇決定學生能否有效地、持續地進行探究。在科學課上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科學內容和素材顯得非常重要。面對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教材中面向生活的內容就顯得特別有限,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和生活的聯系,教師就需要費盡心思地去發現學生周圍的生活事件、現象、情景等,將它們轉化為一個個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課堂探究問題,教師要多關注校園生活中的科學資源,最近發生的科學現象,社會的熱點科學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感到科學探究的真實有趣,科學來源于生活。例如,在學習“聲音的變化”時,學生已經知道了聲音有高低強弱的變化,也明白了聲音高低強弱變化的原理,這時筆者設計一個探究活動:制作DIY樂器。要求學生利用身邊和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制作有聲音高低強弱變化的DIY原創樂器,學生制作出來的DIY樂器常常讓教師大吃一驚,他們的創意、動手能力不能被小看!探究的材料不一定是實驗里的瓶瓶罐罐,也可以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三、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拓展活動
科學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與其他學科關系密切。科學探究中的數據離不開數學;科學論文撰寫離不開語文;記錄畫圖離不開美術等。當前科學教育流行跨學科的A-STEM教學,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美術有機地融為一體,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很好擴展性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學課堂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師可引導學生將科學探究活動由教室擴展到課堂以外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中,讓學生獲得最大的程度上的參與、體驗、滿足與發展。例如,在講到“找拱形”這課時,筆者布置一個擴展任務——尋找我們身邊的拱形,讓學生在課后用相機或者畫圖方式記錄下身邊利用拱形原理的建筑物、生活用品、生物等,寫出它們哪個部分利用了拱形的原理,整理成海報或者小相冊,然后在下一節課分享。學生個個都興趣盎然,興奮不已,還制作了精美的PPT,在課上說得頭頭是道,收獲滿滿,成就感爆表。豐富多彩的生活化課外擴展活動是科學教學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小學科學教育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要以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事物與自然現象為研究對象,提供給學生經常接觸的材料進行科學探究,適當地將這樣的科學探究延伸到科學課堂以外的生活中,這樣學生便會對周圍的生活產生興趣并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可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潘洪建.小學科學課程標準60年[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1)
[2]鄒洪濤.高師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案之探討[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