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屏
【摘 要】數學在初中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其影響重大,老師在課堂上依然會延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知識灌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面臨更多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很多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改變,其中比較有效的方式就包括分層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首先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進行分層,然后對教學內容的難易進行分層,最后教師要注重利用評價的方式指引學生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方法
初中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而數學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由于我國國情,大多數學校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很難提升學習興趣,再加上數學具有抽象性等特點,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學習生涯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分層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完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從而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一、注重對學生的分層
什么是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和潛力把學生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學習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長期過程,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之前知識的缺失而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等原因,造成了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局面。為了避免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程,或部分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得不到合理強度的訓練,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根據對學生的觀察和測試,將學生分成學習能力差、中、好的三個部分,除了平時的正常課程外,針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作出合理的安排,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既得到訓練,又不會因為學習過難而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除了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層外,教師還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如將學習成績好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層、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分為一層、擅長幾何和擅長代數的學生分為一層等等,教師要注重將學生分層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重要的是讓他們發揮出互相補充、互相學習,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作用。例如在教學“X+2Y=11和X-2Y=1”這個方程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改變分層的標準,讓分層教學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二、注重在分層教學中的引領作用
教學是一個傳授和學習的動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義務就是在老師的教學下學習知識并能加以應用于實踐,教師的職業在于引領學生如何展開學習和復習,其中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放權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分層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強化教學示范和教學引領,讓學生能夠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在有目的基礎上提升分層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同學之間也要樹立典型和榜樣,發揮學生中的學習示范和學習引領作用,讓學生以優秀學生為標桿,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從而達到與優秀學生一樣的水平;教師還可以實行“優勢互補”的引領教學,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并且共同進步。以上所說的引領教學有利于強化分層教學的優勢,在有針對的基礎上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我先為學生大概的講解了方程的概念、基本算法后,利用例題的形式作為示例講解,然后為學生舉出幾個簡單的題目,要求學生們解算后相互交流,不會的學生可以去詢問會的同學。然后再舉幾個難度稍微提升的題目,讓學生們試著解答,然后選出會做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答過程。從《一元一次方程》這一單元起,學生們開始正式、系統的學習方程式,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有些學生可能因為理解水平高能更快的接受新知識,有些學生可能不能那么快的正確理解方程。這樣在學生們之間的引領作用,既可以讓優秀的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又能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識,從而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一套試卷中試題一般都按照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規律分布,教師在學生所做試題的情況也可以看出試題難易在學生中的反應,相對簡單的試題學生們做起來得心應手,相對較難的試題學生們做起來抓耳撓腮,若題目過于簡單則不能起到對學生們的訓練作用,若題目過于困難則可能導致學生們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對試題的正確劃分和安排有利于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在適當的階段得到合理的訓練,從而提高訓練學生所發揮的效用和教學質量。
例如,我在教學勾股定理a^2+b^2=c^2的時候,首先為學生們講解勾股定理概念,然后利用表格隨機畫出幾個直角三角形,假設每一個格子的長度代表1,那么便可以一眼看出每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然后在檢驗勾股定理。這種檢驗勾股定理的方法較為簡單直白,在帶領學生們大概了解后可以再引入“加菲爾德證法”,進行證明勾股定理。在這之后學生應該已經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用法,我便為學生舉了兩道題目,難度逐步加深且相互聯系,讓學生們自己思考解答。最后我再根據學生們的答案講解兩題之間的聯系,從而推出解題的關鍵以及思路。
四、注重評價鼓勵的指引作用
課堂評價是對學生表現的一種指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了解自己后向著正確方向前進。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指出明確的學習方向,讓學生為之努力,但教師必須注重評價的技巧,如給學生的評價中除了指出學生需要改正的地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還必須要有鼓勵和贊美的語言來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評價必須包含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使評價更全面。課堂評價的作用在于在學生分層學習后能夠對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表現作出反思,對做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改善,做的好的地方加以保持或做的更好,這樣有助于使分層學習在循環往復中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我在教學“選擇題”專題訓練時,會重點找出學生們容易出錯的題目,講解題目中所包含的知識、解題關鍵和答題步驟,然后利用分層教學展開課堂討論,讓學生們歸納出各種類型題目的解題技巧和規律。在學生作出歸納和總結后,我會隨機選擇部分學生分享自己的歸納的內容,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點評,糾正學生錯誤的地方并引導學生該如何思考,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同時也贊揚學生做的好的地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樹立分層學習的意識,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學生都應該積極配合老師,課堂上認真聽課,參與到課堂中去,在分層意識的指導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分層學習的想法才能得到貫徹落實,才不會是紙上談兵。教師的作用則在于引導學生,既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分層學習中去,也要引導學生樹立分層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交流看法,這樣才能讓分層學習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促進學生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效率從而提高數學成績,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朱根梅.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2017,(11):91
[2]逯哲章.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7,(27):76
[3]劉莉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淺見[J].科教導刊,2017,(10):163
(江蘇揚州江都錦西中學,江蘇 揚州 2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