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會蘭
【摘 要】“核心素養”的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面對未知新事物時能表現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是當代教師的首要任務。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求越來越高,而物理學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日后成長與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當前一些學校的初中物理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學方式形式化、教學模式成舊老套、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阻礙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改變現行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開啟教學智慧的金鑰匙。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教學方式
當今社會教育領域迅猛發展,傳統型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課堂教學的基本需求。故此,為了契合核心素養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順應時代要求積極主動創新教學模式。然而,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知識范圍較為局限,而物理教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抽象化學科,因此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困惑。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有效的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1.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1.1物理教學方法形式化嚴重
為了應對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一些學校積極開展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思路。但對于初中物理來說,許多物理知識必須是通過實驗才能有效得出,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重要基礎和重要手段,因此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然而,當前大多數學校為了改革而“改革”,追求形式化教學模式。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安排設置大量的實驗探究課,不僅占用理論教學時間,甚至延誤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產生敷衍怠慢心理,不重視物理學科的學習;與之相反,一些學校對于實驗課程安排課時相對較少,甚至不做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及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僅停留于表面。
1.2物理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學校若想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則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浪潮,及時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然而,就當前的物理教學來說,許多學校仍然存在教學方法陳舊老套,教師上課時習慣性照本宣科,缺少創新元素。如:物理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善于運用案例教學,但是舉的例子較為老套,缺少新意,不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甚至削弱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1.3物理教學方法與現實脫鉤
現階段,每位初中物理教師往往負責兩個及兩個以上班級的物理教學工作,但是由于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然而,縱觀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現狀而言,為了節約教學時間與精力,教師們對學習能力強與學習能力弱班級往往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導致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全面消化物理知識,使得物理教學出現脫離現實的情況,嚴重影響著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2.探究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
2.1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避免出現兩極分化情況
初中物理是學生首次接觸物理知識,與小學階段的自然科學較為相似,但是內容更加深奧復雜,因此對學生學習來說難度稍大,尤其是力學、電學等知識,相對較為抽象化,內容繁雜枯燥,不易于學生的理解與消化。這種情況下,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弱、基礎差的潛能生極易出現厭學情緒。故此,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采取新型教學方法:
初中作為物理教學的啟蒙期,教師應該牢牢把握這一階段,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教師開展物理知識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深奧復雜的物理規理與實驗等與現實構建聯系,并創設相應的物理教學情境,利用一些教具、PPT等工具,開展物理小實驗創新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到《透鏡及其應用》這一章節時,其中包括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等,是學生們頗為熟悉的話題,教師便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在學生學習了本章知識后,讓學生動手自制望遠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引進科學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力
新課改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人教版教材中設置了多元化的探究活動,以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到動手、動腦的物理學習互動當中,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該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采取科學教學方式,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曾有學者說過:“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學習科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探究未知領域的奧秘,初中物理是重要的探索路徑。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成長時期,對于一些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創造潛力較大。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于科學探究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物理知識與規律,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例如,在學習到《變阻器》這一節課時,教師便可以借助科學探究實驗——“變阻器與燈泡亮度變化”進行授課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變阻器的原理。另教師還可以提問,在實驗中除了電池的個數、電路中串聯的鉛筆芯會對燈泡亮度產生直接影響,那么改變燈泡變亮是否存在其他方法呢?然后由學生大膽猜想,如運用電阻絲串聯在電路中,教師又拋出為了便于攜帶,如何處理電阻絲,從而引出變阻器制作以便更好理解變阻器的結構,怎樣將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呢?然后由師生合作共同開展科學探究實驗,通過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大膽質疑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
2.3以先進手段解決抽象難題,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
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我國多媒體技術為當前的物理教學提供了新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使得教學模式越發多元化。然而,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兩種不良情況:其一,教師將課堂教學完全多媒體化,缺少自己的授課風格,導致學生一節課下來收獲較少;其二,一些年紀偏大的教師,由于對信息技術使用存在困難,因此仍然采取傳統型的教學方法,很少用甚至不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課堂氛圍壓抑枯燥,學生缺乏對知識的直觀認識,嚴重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提升物理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并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縝密的思維,科學的判斷力,以及獨立的思考能力等。
例如,在學習到《大氣壓強》這節課時,由于這節課知識相對抽象化,不易于理解,而一些關于大氣壓強的實驗受條件限制不易于完成。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將一些現實生活中關于大氣壓強的現象運用PPT、視頻等形式播放給學生,如:氫氣球在地面完好,飛到高空會脹破;吸盤式的掛衣鉤(不是帶膠的那種)吸在平滑的墻面上;塑料瓶裝半瓶熱水擰緊瓶子蓋冷卻后瓶子會癟;水泵把水抽到高處;高原地帶煮飯不容易熟。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大氣壓強的理解,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使學生更加喜歡學習物理,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總之,教育事關民生大計,教育牽動著億萬人的成長與發展。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借助于初中物理教學便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等。面對核心素養下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物理教師則應該創新當前的教學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借助于生活化教學情境、實驗教學模式等,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闖榮.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轉變探討[J].學周刊,2019(30):34
[2]王建雄.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摭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177-178
[3]孔令強.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路研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云南省玉溪第八中學,云南 玉溪 6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