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斌
摘要 新時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的實現、戰略目標的達成等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不斷提升企業的績效,企業要積極探索多種途徑,達到其綜合目的。股權激勵是當下提升企業績效的有效途徑,但是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依然未能對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辨析,使得企業績效提升中股權激勵的作用不是很明顯。因此本文對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探究,希望為促進企業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 股權激勵 企業績效 關系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036
很多企業是由不同的出資人與合伙人組成的,在企業長遠戰略規劃、經濟效益實現等過程中由于個人意志及所持看法的不同,會出現一些分歧,不同的出資人與合伙人會由于自身利益的維護,對當下企業的發展狀況及分紅等頗有微詞。因此很多企業為化解多方矛盾便引入股權激勵,確保企業效益最大化,平衡各方利益。因此對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已經與傳統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便體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割,投資人在對企業進行投資時,會通過大量的分析與調研,并且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決定是否投資,但是有一個弊端就是未能在投資前對股權價值最大化進行思考,導致投資的精準性不足,投資過?;蛘咄顿Y不足常有發生。但是股權激勵在企業中的引入,不僅可以提供理論支持,還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進行實踐,確保股權激勵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實現投資者投資的可靠性與合理性。
我國企業對股權激勵的應用時間較晚,但是依然在不斷的摸索與發展中取得一定成績,尤其是在企業發展中,通過股權激勵可以實現效益最大化,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對股權激勵在企業績效中的重要性,主要可以體現為下面幾點:
第一,控制企業成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經營風險的存在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時會讓企業破產,而股權激勵的存在,能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第三,提升投資效率,在股權激勵的應用下,企業的投資將更加的謹慎與可靠,提升投資效率。
第四,提升企業績效,企業績效牽連各方利益,因此在股權激勵的應用下,企業績效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平衡企業出資人及合伙人的利益,保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當然企業實施股權激勵,遠不止上述幾種重要性,對企業績效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對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從而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并提升企業的績效。
(一)企業業績會受到股權激勵的影響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代理人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關鍵人物,但是由于企業是有眾多的出資人及合伙人組成,很容易出現利益分配不均的情況。這時出資人及合伙人會對代理人的決策及經營管理方式進行質疑,從而影響企業的可靠發展。但是當企業的高管、出資人與合伙人之間能合理分配股權,并以股權激勵體制進行日常的經營管理,此時企業績效與企業高管、出資人與合伙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這樣就能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提升企業的績效。
(二)激勵企業代理人
企業在提升績效過程中,股權激勵的應用能有效提升代理人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激勵作用。代理人在管理企業過程中,隨著其股權份額或價值的增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與風險抵御能力等都會有意識地自我提升。在相關研究中也發現,代理人所持股權比重越高,代理人的薪酬越高,企業績效也就越高,這是一個正相關的狀態,對企業日后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三)優化企業投資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會接受到外部的投資,也會經歷自身各種對內對外的投資活動。但是在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投資效率較低且無效投資較多等問題,對企業的績效提升造成了不良影響。而在引入股權激勵體系后,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高管的決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更會在決策前引導各方進行多次論證與研究,從而確保投資的可靠性。
企業的投資質量與效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相關信息是否披露、投資環境是否穩定、企業是否享有良好信譽等。在企業引入股權激勵后,企業高管會對投資活動進行綜合分析,精準評估前述影響因素,確保投資的有效性。同時股權激勵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把當下外部及內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提升企業高管對風險的應對及處理能力,確保投資行為的有效性。
在非上市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會由于自身封閉性及人合性等特點,在應用股權激勵時面臨巨大挑戰。因此,非上市企業需要積極借鑒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應用方式,不斷提升股權激勵在企業的應用水平,提升企業的績效。
(一)為股權激勵的應用奠定基礎
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這樣才能為股權激勵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所以企業首先就要完善信息披露體系,確保信息的透明化,傳遞的可靠性;對議事的規則進行確定,保證議事的有效性;同時也要對退出機制進行完善,減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造成的摩擦。由于非上市企業具有封閉性及人合性的特點,使得股權在流通過程中會受到限制。但是在完善的退出機制下,就能對股權流通受限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一旦發生糾紛,企業股東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處理。
(二)法律風險的控制
股權激勵在企業的實施要依賴于漸趨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股權激勵具有法律效應,且在發生法律問題之后能得到有效的處理。股權激勵具有的法律屬性為股權轉讓合同或增資擴股法律關系。各方均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規定,一旦發生糾紛,保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當然,在對股權激勵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遠不止法律風險一種,因此企業一定要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股權激勵的法律屬性,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維護。
(三)合理確定股權激勵對象
非上市公司雖然要學習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模式,但是也不能全部照搬,應當因“人”而異,以照顧企業的個性與實際情況。尤其是在激勵對象的確定上,一定要科學合理。例如企業的屬性為科技企業,而資產又不夠雄厚的,則該企業最重要的資本為人力資源,包括合伙人、技術人員等團隊。因此在股權激勵體系的實施過程中,要合理確定股權激勵對象,防止人合性造成的影響。
(四)股權激勵總量的確定
企業在對股權激勵的比重進行確定時,既要確保其合理性,還要對激勵對象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以充分發揮股權激勵的實際價值。因此非上市企業不能照搬上市公司的總量確定方法,一定要保證激勵比重的合理性。在法律制度上,非上市公司沒有上市公司“激勵股權總量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10%”的限制。因此在股權激勵方案的制定上,不僅要注重人力資本理論的實踐,還應對物質資本進行考慮,確保股權激勵分配的公平與公正Ⅲ。在合理的股權激勵總量確定下,被激勵者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企業的績效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從而實現二者的雙贏。
(五)股權激勵模式
在股權激勵模式上,一般可以分為下面幾種模式:
第一,限制性股票。企業較常使用的股權激勵方式為限制性股票,并且具有較多的選擇,比如表決權的限制與股權轉讓的限制等。
第二,期權。非上市公司在使用期權上,有很多對前提條件的限制,最為重要的兩個必要條件為信息的披露與議事規則。
第三,股票增值權。將增值權作為激勵方式的企業數量較少,但是依然會有這樣的企業。由于增值權激勵的實質是獎金、福利,因此與期權激勵相同,應當按照七級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企業上市,就會造成激勵對象的稅負負擔。所以,增值權激勵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企業績效的實現需要多種方式,但“人”在其中起著決定性因素。而股權激勵的應用,無疑是對人的作用進行放大,有效激發人的自主能動性,實現企業的綜合效益。高管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執行者,發展的決策者,對企業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股權激勵對象的合理確定,能有效激勵企業高管,降低企業成本與風險,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在股權激勵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奠定股權激勵應用基礎、控制法律風險、合理確定股權激勵對象等多種方式,提升股權激勵的應用水平,提升企業績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