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衛芳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外援。無痕的教育手段是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家校聯系,找到第一塊“敲門磚”;共建心橋,把動力銘刻在“心”上;共育奇葩。同一個孩子,同一個夢想。實踐證明,家長是一座在教育中待引爆的“活火山”。
【關鍵詞】家校共育;家校聯系;共建心橋;共育奇葩
學校是育人基地,雕琢學生靈魂、塑造學生人格是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外援。如何打造家校共育這雙鐵翅,以共同托舉孩子人生的高度?毋庸置疑,無痕的教育手段是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
一、家校聯系——找到第一塊“敲門磚”
萬事開頭難,在開學之初,教師一方面要摸清學生的思想性格、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還要了解家長的文化層次、教育觀念。于是,家校聯系卡便誕生了。
家校聯系卡記錄孩子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家長感知教師熔鑄愛心的觀察、期待與激勵。漸漸地,在潛移默化中,小小聯系卡成了教師、家長、孩子的交心日記——學生先在日記中傾訴心聲,再自主選擇老師給予回復,之后由家長批閱。我們驚喜地發現,家長批閱的文字發生了由懵懂無措到隨意不自覺,直至有意配合、聲援老師觀點的可喜變化,孩子的心也由于家長和老師的“梳理”開放率真。
做好了前期的鋪墊蓄勢,一切便可以開誠布公了,一份家長問卷直擊孩子們以往和現存的具體毛病,以及家長對學校的需求;另一份學生問卷則把當前學生普遍問題及對家校的期待作為落足點,而反饋上來的“孩子們的心路歷程”及“家長常用的教育策略”則匯編成第一塊“敲門磚”,這樣,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攻心”行動。
二、共建心橋——把動力銘刻在“心”上
當時間悄然走過兩周,當記錄著孩子們成長足跡的照片墻貼滿孩子們的笑臉的時候。師生精心編排的專題片就火熱出爐了:從開學第一天的興奮忙碌到暢游知識殿堂的凝神專注,從特長訓練的勤奮刻苦到賽場競風流的全力以赴,乃至歡快多彩的課余生活,無數個曾經流逝的動人瞬間,我們編制成視頻、影集,變成永恒的回憶!
是時候和家長見面了。我們可以以“家校溝通,共建心橋”為主題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特長區展示。家長們共同觀看專題片;學生代表介紹;家長欣賞孩子們的成果展示。
第二階段,學習交流活動。首先是教師對家長進行《吾家孩子初長成》的專題指導;然后召開家長座談會;之后邀請個別家長分享交流。我們有一面“祝福墻”,由兩顆大紅心套一顆小紅心組合而成,盡情書寫了對孩子的期盼與祝福。盡管家長筆跡不同,但拳拳愛心無異:
“寶貝,百折不撓的向前沖!”
“學大鵬扶搖直上,爸爸媽媽是你永遠的加油站!”
“孩子,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
……
時常見孩子靜靜佇立在墻下,仰頭凝望那早已耳熟能詳的簡短文字。
還聽學生說,爸爸媽媽時常會把學校發的光盤放進影碟機,在爛熟于心的鏡頭中百看不厭的尋找自己的影像。我想,家長要苦苦尋找的,是我們替他捕捉到的一抹亮色;孩子要牢牢銘記的,是家長普照給他們的一線曙光。其實,這一切早已成為超脫于圖像和文字的前進動力,并已深深銘刻在他們彼此的心上。
三、共育奇葩——同一個孩子,同一個夢想
期末,孩子們有了驕人的成績,成績背后有老師的汗水,更有家長的付出。成績下發的第一時間應該把家長請到學校。
首先,請家長觀看學生各項參賽節目錄像;然后教師以“學生進校半年取得的進步成因分析”進行培訓講座;之后讓幾個教育理念超前、孩子進步顯著的家長交流成功的經驗;最后,進行別開生面的現場“答家長問”,家長所有的疑難和困惑都得到滿意答復。從家長安安靜靜的聽會狀態、暢所欲言的發言交流、口中偶爾蹦出的三兩個頗為專業的術語,以及日漸理性的反思性提問,我們知道,教育足可以用一顆心喚醒無數顆心,用一片陽光召喚出萬道霞光。我們欣慰,你走來,他走來,大家走到一起來。
家長是教育中一座待引爆的“活火山”。人的潛能一旦被喚醒,真的是無限的,應家長“新學年對校意見征詢卡”的要求,幾位大家公推的家長組建起了“家長委員會”,協助學校處理一些難纏的事物,并負責日常的教育教學監督;另有幾位較有文化的家長自發負責了教育理論的收集與復印,有時干脆就把書目直接通過校訊通發送到大家手中;一位網絡高手開辟出了“家長之聲”網絡平臺,借助QQ的交流跨越了時空。
就這樣,冬去春來,新學期的工作一開始就紅紅火火。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實驗小學,河北 唐山 0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