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汀 楊秋芬
摘? 要:本教學模式遵循引導探究,授人以漁的理念,以湖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素養大賽為契機,以真實任務為教學,采用任務驅動和小組學習探究的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網絡資源優勢,結合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信息素養通識教程:數字化生存的必修課》的課程資源,借助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采用逐層推進的六個教學環節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六環遞進? 教學模式? 信息素養?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7(b)-0225-03
Abstract: This teaching mode follows the concept of guiding inquiry, teaches a man to fish and feeds him for a lifetime, takes the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It is taking the real task as the carrier,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task driven and group learning inquiry,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platform and network resources. It organically integrates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national top-quality online opening course called "general cours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 required course for digital survival". It break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hrough six teaching links by the layer by layer promotion.
Key Words: Six links progressive; Teaching model;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design
1? 背景
本教學模式來自2019年湖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素養大賽。選自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信息素養教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門通識課。依據2019年湖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素養大賽的通知,結合課程標準,利用CALIS信息素養學習平臺,我們對參賽的學生進行了系統培訓,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新與重構,確定了四個教學模塊,本課選自模塊三的第3單元,2課時。旨在培養高職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2? 六環遞進的教學模式原理
六環遞進的教學模式正是在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適應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形勢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能顯著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也能大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六環遞進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自主探究、導入任務、案例教學、實施任務、點評總結和改善提升。自主探究階段,學生通過電子課本、教師錄制的微課程、教學動畫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拓寬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導入任務,提高學生探索新知識欲望。通過教師的案例教學和實操任務的具體實施,教師根據需要給予個別或分組指導,保證教授與學生探索、導學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有效監管教學任務的有序進行。最后,教師檢測任務結果,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學習,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六環遞進的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本次課(見圖2、圖3),課中導入任務需要10min,分析任務需要20min,實施任務是最重要的環節,需要45min,最后給同學們15min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共需要2學時。
首先是自主探究環節。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信息素養通識教程:數字化生存的必修課》。并通過課程平臺、微信群、QQ群、QQ郵箱領取企業任務書。學生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學習垂直搜索的相關知識、視頻,通過信息素養學習平臺進行在線測試、學習,教師根據學生測試結果,調整授課策略。
第二步,導入任務環節。課上,教師首先導入校企合作真實項目:大學生假期自由行。學生觀看視頻,再次明確任務。
第三步,案例導學。教師導入垂直搜索的原理和應用教學案例視頻,引發學生討論,并反思,垂直搜索平時經常使用。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高職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二年級學生,已系統學習了因特網應用服務的基本原理,約95%的學生通過了期末考核,完全具備學習垂直搜索的能力;學生普遍思維活躍,對利用移動設備輔助學習很感興趣,對與未來工作崗位相關的知識表現出強烈的欲望;厭惡單一的理論學習,對實際動手操作欲望強烈。
第四步,實施任務。教師根據工作流程和學生認知規律,把任務轉化為去哪里、如何去、住何處、吃什么4個階段性任務。
教師根據學生興趣,將其分成4組,分別完成4個階段性任務。具體安排如下:各小組分頭工作,第1小組先規劃路線,其余3小組各自優化信息質量的“三方比對”式調優方案,在第一小組任務完成后再開始本小組任務的工作。第1小組完成路線規劃后,優化該小組的信息質量的“三方比對”式調優方案。
小組成員進行頭腦風暴,先通過摸牌方式確定成員身份,進行角色扮演確定小組的旅行計劃,然后互換角色再次演練。
第五步,點評總結。先有學生互評,教師當場連線行業專家、企業專家進行點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就三方點評進行綜合。
最后進入改善提高環節。學生課后匯總材料,制作旅游安排計劃表;并登錄CALIS信息素養學習平臺做模擬測試。
4? 實施效果
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來看,六環遞進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對垂直搜索的知識掌握上實現了觀而鳴,行而知,論而悟,練而進,評而晰,思而升的深化,使學生從知道,到做到,到做對,到做好,到做精,再到完善的體驗和遷移自然發生,能力的提升逐步體現,重點輕松突破。
信息質量的“三方比對”式調優根據每個組的任務不同,要求學生做對應選擇、變化,以適應不同工作場景。不僅體現了行業共性,也體現了企業個性,提升了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崗位適應能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后,4個小組的學生將旅游安排計劃表進行合成,并取名為“行知彩云之南”分享至課程平臺、微信群及QQ群。并主動在信息素養學習平臺完成相應的學習和測試。
5 結語
本教學設計的特色與創新在于修正了以往的重中間輕兩頭的教學設計缺陷,通過信息素養學習平臺實現課前、課后的教學拓展延續,形成課程教學的閉環。
在考核方式上,使用了360°考核評分和抽牌加分法。由小組互評、行業專家評價、企業專家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構成360°考核方式;同時,為緩解學生壓力,特別加入企業培訓常用的抽牌加分方式,增加課程趣味性和刺激性。
參考文獻
[1] 伍玲.“五位一體”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8(3):83-88.
[2] 杜盼.基于MOOC平臺的國內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比較分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3):94-97.
[3] 潘燕桃,廖昀赟.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慕課”化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4):21-27.
[4] 李飛.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212-213,215.
[5] 王雅詩,魏海霞.淺談如何完善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5):205-206.
[6] 杜盼.基于MOOC平臺的國內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比較分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3):94-97.
[7] 焦海霞.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17(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