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熊佳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通過對基于智慧職教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深入思考,系統分析智慧職教平臺的卓越優勢,充分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相結合、系統化學習與碎片化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構建出一套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實施方案。
關鍵詞: 智慧職教平臺? ?混合式教學? ?教學模式? ?實施與思考
當前社會是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及與各行各業聯系更加緊密。尤其這幾年,將信息技術引入教育,引進課堂,出現了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在線教學、智慧課堂、互聯網+教育等,各種教育類App、網絡平臺應運而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將其培養成為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本文通過對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育優勢充分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
一、關于智慧職教云平臺
(一)智慧職教平臺的由來
智慧職教平臺又稱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平臺內的國家、省級、校級及企業資源庫項目建設成果面向社會共享,為廣大職業教育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免費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和在線應用服務。
(二)選擇智慧職教平臺和平臺優勢
智慧職教平臺為了便于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搭建了“職教云”模塊,教師可以高效便捷地整合平臺資源、其他平臺資源和自有資源,設計在線教學課程內容;支持開設在線教學班級,幫助教師在線管理學生,隨時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展,分析學習情況數據;提供創設“今日課堂”,課前進行任務發布、互動交流、學習效果分析,課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開展簽到、提問、討論、頭腦風暴、測試、小組PK等教學環節,課后有教學分析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職教云”為教師創新教學環境,便于開展混合式教學。
二、基于智慧職教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教學學情和資源的預備
1.學情分析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講授一門課程之前,首先要對授課對象進行前期分析,包括授課對象分析、授課內容分析、授課環境分析。授課對象為高職學生,隨著國家鼓勵高職院校擴招,尤其單招名額的增加,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思維發散比較活躍,需要教師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在分析完授課對象之后,對授課內容進行分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及學生學習成長發展規律,對授課課程進行整合,確定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技能點的要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授課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針對網絡、智能手機,如果不具備網絡覆蓋、網速快,學生沒有智能手機,便沒有辦法開展混合式教學。
2.教學資源整合
在構建網絡教學資源的時候,應該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站在學生的視角和學習資源最優化的原則開發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資源。基于智慧職教職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教師提供了班級、導學、教材、課程設計、題庫、作業、考試、成績、統計分析等模塊,智慧職教平臺有海量精品課程資源供教師使用,方便教師快速構建教學資源。授課過程中,教師在智慧職教云平臺構建“今日課堂”,課前新建活動模塊包括:課件、討論、測試、投票、作業、問卷調查、考試,教師可以將視頻、PPT、文檔等學習資料上傳,設置討論和測試,供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通過后臺數據統計情況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結合測試、討論、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于本次課的疑問點,為課中教學環節設計提供科學依據;課中,學生進行簽到,教師有針對性地講授,并設計討論、頭腦風暴、小組PK、投票等環節,幫助學習理解知識點,通過隨堂測試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課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知識,智慧職教平臺還提供課后分析數據,及時幫助教師了解本次課教師、學生的表現評價情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基于智慧職教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1.課前預習
教師首先登陸智慧職教平臺創建“今日課堂”,上傳本次課的學習資料、布置學習任務、設置預習測試,并在線答疑指導。學生進入“今日課堂”學習相關內容,完成測試題,需要團隊合作完成項目,團隊完成之后將作品上傳展示。教師通過智慧職教云后臺隨時掌握學生預習進度、測試結果、作品展示等情況,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甚至創造性學習。
2.課堂考勤
上課前,教師在“今日課堂”內進行考勤,學生按照要求及時簽到,教師統計每位學生到堂率,彌補傳統課堂考勤時長和遺漏的不足。
3.課中學習
通過對課前預習分析,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整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觀察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并及時給予引導,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對不理解的、疑難問題的投屏,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各組在組內、組間面對面交流,也可以將問題投屏交流,期間還可以采用小組PK、提問、頭腦風暴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最后,各小組分享成果,通過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分析。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問卷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本次課的反饋及重難點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后輔導。
4.隨堂測試
教師推送課堂測試題目,了解與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及時調整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授課內容講授。
5.課后拓展
課后教師通過智慧職教平臺布置實踐任務、課后作業及課后學習資源;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提交智慧職教平臺;教師實時關注學生的進展,解答學生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三)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基于智慧職教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維度、全過程評價體系。多維度主要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過程評價包括課前查看上傳的每個教學資料學生學習的進度、評論、回答及測試結果,課中通過簽到、課中參與度及隨堂測試,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三個部分構成了全過程的評價,幫助教師及時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習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使教學效果最佳。
三、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思考
(一)對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1.優質教學資源的混合
智慧職教平臺上有非常多的國家級、省級、院級精品課程資源、微課資源、素材資源等優質教學資源,而且都是免費開放的。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及課程標準內容,將這些優質的教學資源重新整合,智慧職教平臺支持本地自有資源的上傳,操作非常便捷。通過對優質教學的整合利用,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增強混合式教學效果,而且傳遞給學生的是發散且有條理的知識體系,利于學生觸類旁通,從而成為綜合型人才。
2.相對教學環境的混合
混合式教學將線上環境與線下環境有機結合,教師首先利用網絡上傳教學資料、學習任務、習題、測試等內容,學生利用移動終端、電腦等設備自學完成布置的任務;教師通過對線上學習效果的分析,設計教學環節,再利用固定教室面對面地引導學生掌握核心內容,通過教學環境的融合,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3.最佳學習方式的混合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利用課本在固定的教室里面通過多媒體、黑板等面對面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于學生對于整個知識系統的把握,最大的缺點是知識流通的阻礙,知識靜止,利用率較低。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知識不再是固定化的,變成流動的、碎片化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隨時隨地進行有效的學習。
4.考核評價方式的混合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平時表現+期末考試”。平時表現主要包括出勤率、作業完成、課堂表現情況,這種方式缺乏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難以區分真實的學習狀況。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多維度、全過程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材施教,強化教學效果。
(二)對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展望
1.如何實現傳統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渡
學院應該組織開設混合式教學模式培訓班,提升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學校構建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激勵并督促教師對混合式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和運用。
2.如何讓學生共享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
這是一個知識共享的時代,知識獲取途徑不再單一,更加多元化。現在有很多學習平臺,比如智慧職教、學銀在線、雨課堂、中國慕課、騰訊、優酷等,提供了大量免費的優質教學資源,我們可以將這些教學資源的網址提供給學生,方便學生根據需求和興趣快速尋找到教學資源;各教研團隊可以一起組織學生參與,設計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學資源,學生參與其中有助于接受教學資源的呈現形式。
3.如何達到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教學效果
組建專業的混合式教學團隊,共同探討教學環節設計、教學實施流程、教學資源制作、教學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等,加強對教師隊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培訓,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滿足當代大學生對激情、有沖擊力、趣味性、有感染力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案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參與度、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最佳教學狀態。
四、結語
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利用網絡資源整合共享、任務驅動、全程監督指導,體現了“導學融合”的理念;利用線上考勤、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小組PK、測試、投票等多手段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運用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行了多維度、全方位、過程化評價。智慧職教平臺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整合資源、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參考文獻:
[1]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09).
[2]賴志欣.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
[3]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8.
課題來源:2020 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學改革研究項目“透過疫期教學重建云平臺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ZJZB20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