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及母語的入門學科,對于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積極主動地培養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水平是教學中應該穩步推進之事。本文在簡介影響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相關要素的基礎上,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現狀,并嘗試性地提出了改進策略,以期促進小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表達能力 現狀 策略
1.引言
受傳統語文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的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的傳授遠遠高于口語技能的傳授。因此,小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予學生口語交際的機會,加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也是勢在必行。
2.影響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相關因素
2.1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有利空間,父母也是孩子所能接受教育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與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父母教育的方式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會產生影響。同時,家庭的成長環境不僅左右著學生性格的形成,而且左右著學生未來學校的交際圈,這都會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影響。
2.2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生學習和接收知識的主要地點就是學校。小學生基于特定的年齡因素,除家庭之外,基本就是學校的生活。而因為其年齡因素,對于知識的接收往往更被動,學習的主動性相對較弱。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學校中,與老師的交流和同學的合作都會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
3.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能力培養的現狀
3.1實踐活動不足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依然存在著只注重書本知識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學校學習中對于學生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而設置的實踐活動不足,缺乏對于其表達能力培養的方式與方法。目前,語文教學中表達方式的培養一般體現在課上對于學生的提問?;谡n堂特定的教學氛圍,以及年齡因素,這種方式具有被動性,不利于學生對于表達能力的培養。
3.2缺乏合理觀念
小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口語表達能力弱的主要因素還在于師生對于合理口語培養觀念的缺失,這也是造成表達能力弱的直接原因。小學生處于依賴教師的成長階段,語文教學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吸收的模式。教學過于重視語文知識的理念和過于重視分數的認識,也促成了對于口語能力培養不夠重視的局面。
3.3社會環境影響
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社會環境中是不受重視的。由于年齡小,家庭與社會對其過分保護的現狀,不利于其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加上社會對于人才的條件越來越高,小學生的學業壓力也在增加,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以注入式教學為主,對于其學習或者特長進行有目的的培養,這都不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自主提高。
4.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從現階段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以及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自我意識以及認知能力甚至性格都處在形成階段。因此,語言能力的培養對其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兒童與社會交流,融入社會必備的技能。教師應該注重其性格特征,有針對的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觀念也應該積極的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思維,培養其對于口語表達能力的興趣,促進其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4.1有效轉化傳統理念
創新理念和方式是推動學生表達能力提高的必要準備。有創新才會有轉變。在小學語文試卷中,仿寫句子、詞語填空等內容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將字詞意思、簡單句子理解視為教學重點,而未對學生口語水平做出充分考慮。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有意識的擺脫,轉化自己的教學理念。改正對于分數的重視,超越對學生實踐能力重視的教育觀,做到與時俱進。轉變課堂的地位,學生應該居于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表達。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注意,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對今后自身發展的有效準備。對于其三觀以及思想修養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為師者,應當重視其發展的多重方面。從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考慮。在教學中加強對其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注重閱讀,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閱讀的主動性,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4.2加強素材語言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不應該只局限于口頭表達能力,所儲備的知識決定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平時可以流利表達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無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流暢地表達出來,經常詞不達意。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依舊在于小學生在生活中的詞匯量不夠,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為口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打牢語言知識基礎。因此,學生對于素材的積累決定了與人交往的表達能力。學校應當設置閱讀的課程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積累。也應當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素材,與同齡人之間交流,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闡述等,增加對于詞匯量的積累,幫助學生具備更加充實的語言基礎。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定期組織閱讀優秀名著的交流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于優秀素材的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演講交流活動,對于優秀作品表達見解的同時,也增加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5.結語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成長生活的必備條件,而在特定的環境下,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以及對于人才的錄取要求等,教師往往更注重他們的分數。雖然成長的條件愈來愈好,但是增加了其學業壓力,注入式的學習依然是主流?;诖耍瑢W校應該保證學生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特點,幫助他們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樹立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創造良好的交流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愛表達,會表達。這會大大促進其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與語文素養的加強。
參考文獻
[1]丁瑩.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J].語文建設,2016(32).
[2]萬輝霞,謝輝.語文閱讀課中提高農民工子女口語表達能力的課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0).
[3]郭秀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8).
[4]徐輝.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