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萍
(南京市清潤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組塊教學”是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即教師通過整合零星的教學內容,設計有序的實踐板塊,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建構來獲得言語智能的充分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1]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兒童發展觀、“言語交際功能”的語文課程觀、“大腦功能科學”的課堂教學觀,“組塊教學”通過板塊的層層遞進,讓學生獲得言語智能的高效發展與提升。筆者通過對比新手教師和薛法根老師的教學案例,從中總結出對閱讀教學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
第一環節:圖片導入。學生通過看金字塔的圖片,明白金字塔名字的由來。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生字詞教學。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文體,教師通過總結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教師對第三自然段里的每一句話進行賞析,通過類比聯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金字塔的宏偉精巧。對于第四、五自然段,教師先讓學生梳理金字塔建造的步驟,然后用Flash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金字塔建造的過程,最后補充當時生產技術落后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感受金字塔建造過程的不容易以及埃及人民的智慧。
第四環節:補充關于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謎的知識,激發學生課外閱讀探索的興趣。
從以上教學案例可知,該新手教師的教學內容非常繁雜,沒有兩個課時難以完成所設計的內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每一種說明方法都要詳細地講解和賞析,因太過面面俱到,反而占據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課堂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佳。
板塊一:出示描寫燕子外形的詞組,朗讀出節奏和情感。
板塊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幾個方面?一段段地給學生分析,重點分析有分歧的第二自然段,并指導學生運用“抓住句與句之間聯系的方法”進行概括。
板塊三:(1)引導學生感受燕子的外形之美。(2)作者是如何寫燕子的美的?從抓住特點、用詞優美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寫法的妙處。(3)通過誤讀,讓學生抓住“小”一詞來感受燕子的可愛和作者對它的喜愛。
板塊四:(1)請你輕輕地讀二、三、四自然段,找找你覺得寫得美的句子或者詞語。(2)順著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關注關鍵詞,比如“趕”“掠”。(3)朗讀并背誦課外拓展課文鄭振鐸《海燕》。
其一,作為教師,解讀教材是上課的基礎和前提。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薛法根老師解讀教材的方法雖然費時但卻很有效果,比如,賞析“小燕子”的“小”的特別之處、領悟描寫燕子詞語結構的相似性,這些都需要反復研讀課文。新手教師因為不像專家型教師那樣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所以更需要一遍一遍地研讀教材,不過分依賴別人的解讀。只有這樣,新手教師才能獲得自我的成長。
其二,除了從閱讀者的角度,教師還需要從教育者的角度解讀教材。教師解讀出的內容是否都要全盤教給學生?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哪些內容是學生應該自己探索的,哪些內容是需要教師引導的,這些都需要教師從學情出發,仔細解讀教材,選擇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教學內容。比如,薛老師就燕子的外形做重點教學,帶著學生慢慢體會作者如何描寫燕子以及妙處所在。至于其他部分,如春天如何美麗、燕子飛行和休息的姿態如何,薛老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并不全部都講。這就是取舍。新手教師常常害怕自己漏講了什么而面面俱到,結果卻蜻蜓點水,事倍功半。語文教學有“一課一得”的理念,教師做好取舍,把握重點,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獲,這顯然比面面俱到更加妥帖。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以“旅游”這一話題導入,引出課文《黃山奇松》。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生字詞教學。學生掌握全文“總分總”的結構,了解課文主要介紹了三大名松,分別是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重點學習迎客松,從迎客松的姿態、生命力以及好客感受黃山松的“奇”。通過展示黃山松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它們的千姿百態,并仿照課文句式發揮想象寫一寫千姿百態的黃山松。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出示《黃山奇石》,作為閱讀補充。
板塊一:(1)看拼音寫詞語,教師范寫“尤”字。(2)學生通過語境了解“吩咐”的主客體,通過例句辨別“撿”和“揀”。
板塊二:(1)用一個詞形容作者寫桂花雨時的感情。教師板書:甜、香、樂。(2)找出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桂花的香,引導學生注意“浸”“沉浸”等詞。(3)讀最后兩個自然段,通過補充資料,感受作者淡淡的鄉愁。
板塊三:(1)讀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喜歡桂花的什么。(2)通過板書,引導學生明白桂花雨給人帶來了樂、甜,還帶來了鄉愁。(3)仿照句式,根據“桂花還是家鄉的香”寫幾句話,用以表達對家鄉的感情。(4)介紹作者琦君其他表達鄉愁的作品,鼓勵學生課后找來讀一讀、比一比。
傳統的閱讀教學就如新手教師的案例一般,采用線性的教學方式,按照課文順序或者順著課文思路,從字詞到初讀到精讀開展教學。如此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都會失去上課的新鮮感。而薛老師采用的“組塊教學”模式,利用板塊的方式組織教學,便于教師靈活調整課堂節奏。只要教師明確板塊目標和內容,教學思路就會很清晰。此外,板塊教學的模式還可以減少“提問細碎”的情況,能夠提高課堂提問的質量。正因為板塊教學的這一優勢,很多一線教師紛紛學習和采用這一教學模式。所以,新手教師可以嘗試用“組塊教學”的方式設計教學,為探索教學方式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師:從這一自然段,我們能得到關于明明的哪些基本信息?(學生回答:愛笑)
師:沒錯,明明就是這樣一個5歲愛笑的盲童,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她的世界。這是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五彩的花兒她看不到,波瀾壯闊的大海她看不到,她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睜開眼睛,如果你是明明,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此時,有學生在偷偷地笑)有同學在笑?你覺得這很好笑嗎?
師:所以我們說,寫一個事物,不管是一只鳥,還是一個人,都要抓住特點來寫。比如說薛老師,你們看看我的外貌,可以抓住哪些特點來寫啊?有一個同學是這樣寫的,他用了四個詞,“瘦高個兒,駱駝背,小腦袋,大板牙”。(學生大笑)
師:抓住了幾個特點啊?
生:四個。
師:形象嗎?
生:形象。
師:美嗎?
生:不美。(學生大笑)
師:怎么就不美呢?
生:寫得很有趣。
師:不美但很有趣。謝謝。(學生又笑)
其一,幽默可以促進課堂互動。幽默是非常珍貴的品質,一個幽默風趣的教師往往更具有親和力,學生也更愿意親近。課堂是師生配合合作的舞臺,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能夠讓課堂互動更加精彩,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在幽默輕松的課堂中,教師根本不需要用嚴肅的表情和高亢的音量來管理課堂,就能讓師生都沉浸在濃濃的課堂氛圍中。在薛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常常能聽到學生的快樂笑聲。薛老師憑借自己的幽默總能很快地拉近學生和自己的距離,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而新手教師為了樹立威信,就會簡單地通過“板著臉”來給自己“壯膽”,但收效甚微。“親其師,信其道。”幽默是讓學生“親其師”的有效且愉快的手段,何樂而不為呢?
其二,幽默可以化解尷尬。因為有活力四射的學生的參與,課堂才充滿驚喜和不可知。課堂上的一些突發狀況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比如,當教師創設情境試圖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的心情時,學生卻笑出聲來,這明顯是干擾了課堂氣氛。此時,如果教師反問學生“這好笑嗎”,那么,教師也就成了打斷教學連續性的“幫兇”,這顯然不是智慧的教學方式。而如果教師用幽默的話語和語氣引導學生,課堂氛圍就有可能保持下去,比如“你和明明一樣也是個愛笑的孩子,你能和大家說說你和明明的笑都是什么樣的嗎”。
其三,幽默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薛法根老師以自己為例,用四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外貌。學生聽了雖然捧腹大笑,但也明白了“寫一樣事物要抓住特點來寫”。所以,新手教師可以嘗試用幽默代替枯燥的說教,這樣,學生會更加樂于接受,也可以使教學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