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 要】在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講授理論知識是基礎,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中口算與估算能力屬于核心部分,教師需給予高度重視,借助策略引領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口算與估算機會,使其在反復訓練中口算和估算能力得到提高,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口算能力;估算能力
口算就是用腦計算,一邊心算一邊口頭敘述計算結果,通常用于速算,經常練習有助于反應能力和智力水準的提高。估算則是大致推算,其實就是粗略計算,無需計算出準確結果。小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和制約,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訓練學生的口算與估算技巧,提高他們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一、構建趣味課堂,誘發學生口算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學習動力的主要源泉,特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起來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枯燥乏味,激發學生興趣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師可引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或學習方式全力構建趣味性課堂,誘發他們的口算興趣。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情境游戲、競賽等方式融入口算知識,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口算練習中,提高他們的口算能力。
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教學時,教師先要求學生觀察課本第1頁的主題圖,講故事:王阿姨在購物站訂購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該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加法,即為把3個20相加。接著,教師點撥:除加法外,大家還可以如何解答?引領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嘗試計算,引出本節課的知識: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列出算式:20×3,告訴他們口算訣竅:當計算整十數乘一位數時,可以先把整十數末尾的0去掉,用十位數數字同一位數相乘,得出結果后再把0添加到后面即可。隨后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口算20×3,他們能快速計算出2×3=6,再把0添加上得到結果60。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呈現問題,再由學生熟知的加法循序漸進的過渡至乘法,使其初步理解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培養他們的口算能力。
二、理論聯系實踐,提升學生口算能力
缺乏實踐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深刻認識到這一不足,理論知識對于他們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容易,關鍵在于理論和實踐的有機整合,為其提供更多的口算練習機會。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引領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口算,使其通過口算解決一些實踐性問題,切實提高他們的口算能力。
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中,教師先要求學生口答:30里面有幾個十?56里面有幾個十與幾個一?并解決問題:把24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支?他們口答算式:24÷4=6(支)。接著,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1,詢問:如何列式?大家能口算嗎?預設答案:3個20是60,60除以3等于20;6個十除以3得2個十,是20;6÷3=2,60÷3=20,要求學生任選一種方法,同桌之間相互口述60÷3的計算方法,組織他們小結口算規律:口算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可以把被除數看成幾個十,再思考幾個十除以除數等于多少個十;或者用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商是幾,結果就是幾個十。
這樣教師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踐聯系整合在一起,指導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實踐中研究計算原理,使其探索、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且能正確地計算。
三、引用生活案例,吸引學生自覺估算
從根本上來說,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教師需強化他們的估算意識,當面對一些數學問題時主動應用估算,快速獲取大致結果,使其在后續學習中表現的更為積極踴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引入一些生活案例,讓小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自覺進行估算,煥發他們的估算意識,使其估算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比如,在實施“有趣的乘法計算”教學時,教師可以引用學生較為熟悉的購物案例:超市中新進一批好吃的餅干,其中蘇打餅干每盒為24元,牛奶餅干每盒為53元,巧克力餅干為每盒62元,現各買11盒,那么大約需要多少錢?由此營造生活化情境,調動他們的估算興趣。接著,學生自覺估算:蘇打餅干大約花費200元,牛奶餅干大約花費500元,巧克力餅干大約花費600元,一共大約需要200+500+600=1300(元)。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列式24×11,53×11,62×11,詢問: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么共同特點?使其列式計算,把積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進行比較,引導他們交流各種的發現,一起尋找乘法規律。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由生活案例引出估算,再由估算導入乘法規律的研究,顯得由淺及深,不僅可以吸引學生自覺估算,還能夠為接下來乘法規律探究做準備,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傳授估算技巧,發展學生估算能力
估算要求學生反應要快,這就需要他們掌握一定的估算竅門,加快運算速度的同時提高準確度。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好各個時機傳授估算方法,使其在自主探索與合作分析中積累估算經驗,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估算技巧。不過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估算方法時,要堅持快速且準確的原則,確保估算結果的時效性、公開性與科學性。
以“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教材58頁中例6這一應用題:東港小學738名學生分2批參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讓學生先認真讀題,找出題目中的兩個數據,再估算結果大約是幾百多?幫助他們理清估算思路:如果是600除以2結果為300,800除以2結果為400,738處于600和800之間,所以結果大約為三百多。接著,教師設置練習題:某班有29人,周末一起去動物園游玩,門票價格為9元/張,現有300元,夠不夠買門票?解析: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采用“取整法”來估算,即為將班級人數“29”取作整數“30”,門票“9”元取作整數“10”元,估算出結果是300后知道夠買門票。
如此,針對不同的題目內容,教師引領小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方法展開估算,使其不僅掌握估算技巧,還提升自身的估算能力,且收獲估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自信。
五、組織有效訓練,促進學生口算估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口算還是估算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多次訓練,教師需組織學生展開反復訓練,對他們進行不間斷的引導,使其在練習中思考、總結和感悟,體會到口算與估算的實用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精心設計一系列口算和估算類練習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特點實施訓練,使其按量按時的完成任務,增強他們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在開展“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教學時,通過學習學生初步學會兩位數乘整十數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過程,掌握口算方法,他們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過程,知道估算策略的多樣性,且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之后,教師可借助教材第2頁中的例2營造情境,指導學生用口算和估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問:根據稱出的結果,你們能想到什么?能否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約一共收獲多少蒜頭嗎?他們通過觀察表格發現每袋蒜頭的重量大約是30千克,因為一共是60袋,所以先口算出3×6=18,再添加兩個0得到結果1800千克,然后再列舉一些同類題目,組織他們歸納估算方法的特點。
上述案例,教師通過設置練習題組織學生反復訓練,將口算和估算結合在一起,使其總結規律:估算時一般把兩個乘數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口算,這樣估算結果會更加準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認識到口算和估算教學的重要性及價值,綜合考慮數學課程的特點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出靈活多變、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推動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切實提高他們的口算與估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林.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12):31
[2]李乾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J].新課程(中),2019(03):40
[3]陳喆.尋找訓練途徑? 把握計算方法——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8(27):42-43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萬紅小學,江蘇? 蘇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