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佳燁
摘 要:近些年來,智能電子設備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深入化普及,不斷的提升著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升級,移動學習模式在課堂當中的應用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使傳統的教學形式得以不斷的升級與優化。移動教學模式具有個性化、滲透化、多樣化等特征,將其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有利于推進現代教育信息化體系的構建和發展。相比較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移動教學元素的創新性加入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著教學實效。本文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分析移動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優勢,探索移動模式的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移動學習模式;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無法進行充分的表達,學生的具象思維以及抽象思維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對于抽象化的概念無法進行分解和理解,應用現代化移動教學模式,則能以立體化、創新化的數學體系構建及其內容設計進一步的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深入性的理解不同的數學內容,實現數學邏輯構建的學習目的,進一步的提升當代數學學科教學的實效性以及創新性,構建更為系統化以及深入化的數學學習模式。
一、移動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及時性
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的便攜式通訊設備的應用下,學生可以通過手機信息傳遞的形式進行移動學習,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滲透,可達到更為理想化的學習目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有所不同的是,移動教學模式在信息傳遞以及信息的反饋過程當中效率更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及時的反饋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及時的解決學生的疑惑,為師生之間的及時溝通提供平臺,從而達到教學成效的提升。
(二)滲透性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移動學習環境下,通過移動通訊設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的深入化,目前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夠全方位地將教學滲透到方方面面,從而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學實效性。在移動信息傳播環境下,相關的教學內容也更加的全面與豐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進行深入化的設計,立足于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相比較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移動信息環境下,能夠將瑣碎的教學點融合為一個關注點,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過程當中得到有效性的解決,并將數學知識點滲透到動態的教育過程中。
(三)互動性
移動學習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建立了相應的學習群組,對比于傳統的教學和學習環境,移動教學具有受眾面廣的特點,其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形式不僅僅局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多元化的互動,將知識滲透到學習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亦通過師生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汲取適應性的學習方法,拓展教學模式。
二、移動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難點
(一)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
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不一,但是,教師的課件設計往往是具有層次性的,尤其是在網上教學的過程當中,只能夠對相關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所不理解的問題不能夠進行逐一的解釋,否則將會影響教學進度,但是,如果無法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充分的解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實效性。另外一方面,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教師在線上的講課方法也會引導著學生的理解方向,從而形成差異化的理解狀態。
(二)學生的自律能力有所差異
在進行網上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有統一的時間規定,卻沒有統一的空間要求,并且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自律能力有所差異,這就會導致教學的實效性產生差別,并對最終的學習成效產生深入性的影響。相比較與課堂上較為規范的教學模式,移動學習模式由于沒有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學習的形式上也較為的自由化,學生的自律能力將對學習的實效產生影響,自律性越高,學習的實效也就越高,自律性越低,學習的實效也會有所下降。
(三)學生的時間管理各有規劃
每一堂線上課程的時間設計時長都有一定的規劃,在幾十分鐘的線上課堂教學中,學生無法將全部的時間進行集中式的學習,進一步的導致學習理解的不同。線上教學并不是一次性的,各個課程之間具有一定的銜接性以及滲透性,如果沒有進行連續性的學習,有可能產生各個數學環節以及邏輯體系的解構,之前的學習也就無法發揮充分的驅動作用。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每一個知識點之間是相互滲透并相互銜接的,學生的時間管理如果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速度,則會抑制教學進度,使相關的教學無法得到有效性的開展。
三、移動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移動學習的及時性,科學實施教學的有效性銜接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生家庭中的移動信息工具普及率較高,學生對手機、平板等工具操作熟練。結合本次教學示例《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變化》一課,探究如何利用移動學習的及時性優勢進行策略探討。
學生對二次函數的相關內容和定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移動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復習,就需要教師在新課的教學中穿插進舊的知識,及時有效的引導學生理解課程的銜接性,從而更好的理解知識。教師可以將搜索任務發布在班級群,引導學生自主對“函數”、“二次函數圖像”等關鍵詞進行搜索。通過讓學生自主搜索復習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及時有效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復習,并帶著問題學習《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變化》這一新課。同時,學生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習問題、學習反思、學習總結等反饋信息發布在班級群中,方便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解答及調整教學策略。
(二)增強線上互動性,強化數學教學的多維思考
移動學習模式雖然在教師板書部分無法進行充分的展示,但是卻可以設置師生研討環節。如《解直角三角形》一課,教師可以通過釘釘軟件當中的彈幕和群組設置得形式讓學生思考和探討如下問題:
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
(1)三邊關系:勾股定理……
(2)三角關系:∠A+∠B+∠C=180°,∠A+∠B =∠C=90°
(3)邊角關系tanA=? ,sinA= ?,cosA= ?
通過對相關問題的設置引導,能夠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在不斷的互動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更為多元化的了解,并從與同學的互動過程當中得到新的知識啟發,可以更好的進行學習和知識的理解。
(三)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做好分層教學
移動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持續性補充和優化,因而,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全方位完成的內容可以在移動教學設備上進行展示,使課堂中的內容能夠依托移動學習設備得到信息化的銜接和內容的連通,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特征呈現分層教學,從而達到理想化的教學實效。在進行《圓》構建知識體系的講解過程當中,學生的理解及學習需求有所不同,在知識點設定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知識點劃分為困難、一般、容易等級。通過QQ群的分組功能,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A、B、C等級,并一一對應的導入相關知識點。如將垂徑定理、切線長定理、弦、弧、圓心角與弦心距關系定理、切線的性質定理、切線的判定定理等知識點發布在A等級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利用相關知識進行證明和計算;將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等知識點發布在B等級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反推論證。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做好分層教學,使學生能夠對具體的圖形形態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對相關的數學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從而不斷地提升課程銜接的滲透性和引導性功能。
四、結語
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移動學習不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的創新,或是對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深入性理解而言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采用移動學習的形式,對初中課堂進行有效性的教學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驅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從而有效的提升初中數學教學實效。通過對移動學習模式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案的相關觀研究,對現代化初中數學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參考,從而推動學科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創新,進而達到理想化的數學教學實效,提升當代初中數學教學邏輯體系思維構建驅動的深入性所用。
參考文獻:
[1]胡巖峰.移動學習環境下初中數學作業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6):13-14.
[2]黃文翠.移動學習環境下初中數學精準化教學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7):61-62.
[3]許麗.移動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名師在線,2019(18):89-90.
[4]潘春娥. 初中生接受數學移動學習的影響因素及模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5]孫亞文,朱莎莎.初中數學教學中手機移動學習的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5):114-115.
(汕頭市潮陽區后溪中學? 廣東? 汕頭? 5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