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堃
【摘要】?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將更加豐富,智慧課堂是最近幾年來比較熱門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手段更創新,充分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橫向和縱向的共同發展。本文簡單分析了智慧課堂相比于傳統課堂的優勢,并提出了在“互聯網+教育”背景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 信息技術 智慧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7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71-02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課堂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教學到智慧課堂經歷了很多變化,智慧課堂是一個教育時代從質上的變革。那么,我們應追求什么樣的課堂,如何輕松、愉快、主動的學習?如何在規定的課程中完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推行信息化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會創新教學手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構建以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課堂,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生態化、人性化,有利于落實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使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得到全面發展。
由于我區在智慧課堂的構建中還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方面在借鑒其他發達地區的智慧課堂構建模式,另一方面也結合本區教育實情在逐步摸索,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實效。
一、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分析
1.課堂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
相比于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智慧課堂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核心理念比較先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開展針對性、個性化教學,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則是開展統一化、大班制教學。在采用智慧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針對性地教學,不同的學生所學的教學內容和所要求完成的學習任務都是不同的,真實落實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過程具有更強的互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問的方式來增加課堂互動,但是每次回答問題的都是固定的幾個同學,而其余部分同學幾乎沒有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首先,這種互動方式是由教師作為主導者組織的,沒有體現出雙向性,其次,參與互動的學生比較少,不具有全面性。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各種互聯網學習平臺實現雙向互動和全員互動,如采用智能化的學習終端、移動教育平臺等,就很容易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立體化交流。
3.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數據化
智慧課堂采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對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大數據反饋,這就便于教師在課后進行直觀地分析,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智慧課堂中教師采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數據實時采集、實時反饋,包括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等都能通過數據實時反饋,這就使得教學更具時效性,教學評價也更全面、更客觀。
二、信息技術教學智慧課堂模式的構建策略
1.構建科學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比較復雜,抽象性和邏輯性都較強。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同時以教師和學生為兩條主線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前做好備課,在課堂中按照教學目標傳授知識點,在課后輔導學生并且批改作業,而只有很少部分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這就是“偶然性互動”,并且在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還通過各種教輔資料來鞏固知識。
智慧課堂的主要特點就是讓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大數據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從而為教師課后的教學分析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依然遵循以教師和學生這兩條主線,教師在課前發布預習任務和相關的學習資源,結合學生課前的反饋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的教學設備開展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習討論活動,在課后給學生布置習題作業、批改作業,再通過反饋的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針對性地推送學習資源。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出現非常密集的交流互動,幾乎全部的課堂活動都是緊密相連的,形成了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閉環。
2.智慧課堂架構的科學設計
對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后就能得知,它的本質就是基于教學數據分析和運用智能移動學習終端的新型教學形態,充分引進大量的新型信息技術,將教師和學生作為兩大主體,圍繞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環節而打造的智能化課堂教學系統,可以通過數據來反饋教學狀況,包括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實情等,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打造智慧課堂通常分成四個部分。其一,教育資源管理與服務系統,這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給課堂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其二,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器,這是智能課堂開展日常教學的環境基礎,這個系統比較復雜,需要建設數據緩存服務器和師生互動網絡等。其三,智能移動終端,這是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最基礎的工具,它能夠支持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的信息服務和交流溝通。其四,大數據分析評價系統,主要是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進行數據的自動采集和自動分析,最終實現過程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
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推行智慧課堂的有效策略
1.營造智能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智能課堂主要運用到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以智慧教育理念為指引,有效滲透現代教育理論,再運用智能化教學設備和新媒體技術等構成現代化教學的硬件環境,搭建課堂互動、校園網、互聯網等相關的服務器,在每個教室都安裝無線網絡,課堂教學中各個終端智能設備要實現協調運作和智能化運用,這就擺脫了傳統教學過程中講臺、黑板的束縛,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互動更積極,營造出智能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2.改進課堂結構和課堂形態
智慧課堂就是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結合,深入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課堂結構和課堂形態的變革與創新。采用智能化設備、新媒體、新技術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需求來構建各種不同的學習情境,利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立體化的溝通,其課堂學習氛圍是共享的、開放的,讓傳統課堂教學轉向數字化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式更靈活,不僅能教會學生學科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3.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采取的數據都是動態化的、即時化的,它直接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中心,學生被動化地接受知識,并且教師幾乎都是通過黑板來呈現知識,而智慧課堂中運用到大量的智能設備就擺脫了黑板的限制,能夠呈現出更多的知識,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更多機會進行交流溝通,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給學生推送學習資源,緩解了課堂教學的壓力,還能根據反饋的數據做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教師再針對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地教學任務,幫助每個學生提高。
4.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智能課堂中運用到移動端工具,所以在教室中不需要講臺,教師則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朋友,這就大大增強了課堂互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智慧課堂所依據的理論是構建主動學習理論,所提倡的是課堂教學主要為學生學習而服務,學生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者,教師是指導者,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需求和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最終完成知識結構的構建。
5.反饋體系是動態化、即時化
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數據采集與處理應該是動態化的、即時化的,其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是形成性評價,教師根據反饋的大數據來分析學生的實時學習動態,并提供針對性地練習習題,教師能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準確診斷,使得教學評價由傳統的主觀性評價過渡到數字化的客觀評價,還能達到精準化、伴隨式的評價診斷,讓教學評價更注重過程評價,這也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并及時改正與提升。
四、結語
智慧課堂相比于傳統課堂優勢十分明顯,但目前在推動智慧課堂過程中還缺乏充足的經驗,需要教育領域的專家深入研究,找到科學有效的智慧課堂構建策略,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
[ 參? 考? 文? 獻 ]
[1]“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育[J].趙蓉芳.發展.2016(10).
[2]“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探討[J].王曉龍.中國校外教育.2017(35).
[3]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模式[J].孫曙輝,劉邦奇.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