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卿
【摘要】? 從2017年開始,最新的部編教材逐漸向全國推廣。推廣的過程中,部編版教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部編教材的所具有的特點:重視學習情感、重視語文學習的全面性、重視閱讀。這三個特點雖然與我們以前的以掌握扎實的課內基礎知識為核心的思想相差甚大,但它們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部編版教材受到歡迎便是自然而然的。然而,也正因為部編教材改變之大,讓許多老師一時不能很好地適應,仍然是新瓶裝舊藥——用舊的方法教授部編教材。本文要討論的正是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教授一年級語文部編版教材。
【關鍵詞】? 心態轉變 學習情感 語文學習全面性 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4-124-02
教育與一般的方法技術不同,要想教師真正改變自身的教育行為,教師自身必需要對理念、教材等心悅誠服。不然即使強行使用方法技術也大打折扣,甚至更多的時候對于使用新方法能免則免。因此在用更好的方法教授部編教材之前,我們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看待部編教材的舊心態,改變理解部編教材的舊思維。
一、教師心態的轉變決定部編教材在教學中的關鍵
具體來說,教師應該改變以往被動接受教材的心態,采取主動學習教材的心態。以往的教材改革多關注知識的增補刪減,這讓教師們能輕易地跟著知識點走。但是這一次的部編教材雖然也有知識的增補刪減,但知識增補刪減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變化,只有把握住教材背后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理解教材,使用好教材,教授好教材。改變當下基礎知識學習為一切的思維,思維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長遠語文學習、語文的多方面學習。要有益于學生長遠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情感,這要求教師平時注重培養,并且注意語文學習生活化。要讓學生多方面得到發展,就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學習字詞,而應該幫助學生敞開語文世界的大門,敞開整個世界的大門。
在教師的心態、思維都調整完畢后,我們就可以把握住部編版教材的理念,并且融理念于平時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當中。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落實新編語文教材的最終目標
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情感。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受逼于成績壓力,不得不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當下的學習成績上。這導致了學生低效的過量的學習。而且這樣還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學習感情,使得學生完全依附于學習成績或教師家長,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而從今天的世界看來,每個國家以后想要有所發展,都必需有著大量的能夠終生學習、能夠創新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必需要有強大的自主學習動力,對學習有著積極的感情、積極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平衡好當下學習、當下成績與學生未來學習、未來成績的關系,不為了某一方而徹底把另一方放棄。在一年級中,教師可以減少枯燥的文字,多增加教學中圖片、視頻的使用,讓學生在多樣的方式中學習。教師可以更嚴謹地控制練習的量,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避免過度練習。要讓同學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對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很重要的一定是同學們感受到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現實經驗的聯系。
三、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互動是落實部編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辦法
一年級部編版教材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在重視積累的同時,強化運用,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活動設計以運用為導向,同時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指導他們將語文學習成果運用于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領著同學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年級部編版教材中,入選的課文多與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直接相關,如第一單元的《春夏秋冬》、《小青蛙》。在教學時,我們不應該只把教學停留在課文,應該領著學生聯系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在聯系中學習,在聯系中體會。例如在《春夏秋冬》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平時見到的四季各有什么特點。并且,教師無論是在課文教學,還是在生字詞教學,都應該理解部編版教材的語文學習生活化的理念,主動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生一起在直接經驗中學習。例如在學習“吹”字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做出吹的動作。另外,部編版教材重視學生的心理,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意減少要寫的字的數量,增加要求會認的字,增加精美課文的配圖,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應該注意控制教學的知識量,不應隨意“加餐”;應該多利用課文的配圖,讓學生在觀察、想象、表達中充分地學習語文,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語文的學習可以分為四大部分——聽、說、讀、寫。以往注重的多在讀和寫,而忽略了聽和說。在部編教材中,與以往不同,教材中更加注重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教材就特意加上了口語交際部分,以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補上聽、說的部分,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全面,而不僅僅停留在某方面。“《口語交際》的編排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交際的話題緊貼學生的學習生活,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對話,這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交際的內容由原來帶有指向性的提問變為溫馨的對話提示。”平時教師應該注重口語交際部分,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鍛煉說的能力,鍛煉聽的習慣;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語文、學習語文,體驗語文的魅力與實用性。
四、區分閱讀的混亂做法,把精讀改為教讀,把略讀改為自讀,筑牢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主導,語文課應該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學生要多而廣在語文課上進行語文能力和實踐的培養。作為語文學習聽說讀寫的一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對教材中的課文是極其有益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讀向來主要以“朗讀”的名號為人所記得,為老師所重視。但從新版部編教材開始,“讀”的含義更加重視起了“閱讀”,甚至開始有以閱讀為核心的趨勢。朗讀固然重要,是前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語文學習越往后,閱讀就越重要。在今天的世界,閱讀——從文章中尋找信息,體驗感情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技能。再者,閱讀本身就可以給人帶來極大的成長,可以很好地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因此,部編版教材“確立‘三位一體閱讀教學結構。部編教材著重理清課型混亂的狀況,老師在教學中要分別對待教學課、自讀科、課外閱讀課的類型,改‘精讀為‘教讀,教讀課重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教學要有“1+x”的閱讀意識,即學習課內一篇要推薦引導學生閱讀幾篇課外與類型相似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文本意識、扣點意識、學生意識。改‘略讀為‘自讀。自讀課要放手讓學生運用教讀課上所學習的方法進行自我閱讀。自我學習自我解決問題。每個家長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讀書,讀正能量的書。一年級孩子年幼,尚沒有分清好壞的能力,也欠缺讀書興趣,同時缺乏自制力,新編語文一年級語文教材的編排對家長提出新要求,面對新教材的變化,家長如果想提前引領孩子學習,應側重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結合一些圖文并茂的繪本進行親子互動,認識生活的一些常用字,同時也值此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這樣的做法和新教材語文學習的思路保持一致,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三位一體的教學。”并且由此延伸開去,在平時也多與學生分享閱讀、倡導閱讀,帶起閱讀的風氣,在學校、班級、家庭組織起各種閱讀活動,充分激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總的來說,新版一年級語文部編版教材是一套適應學生人性,適應時代的教材,是教師需要好好學習、把握、領會的教材。相信把握住教材的教師們可以逐漸找到自己的教授教材的方法,一起推動我國學生的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黃小頌.情境動心弦,關注啟話源——部編教材一年級《口語交際》例談[J].小學語文.
[2]鄭丹.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理念及特色解讀[J].黑龍江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