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貧困問題是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我國很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屬于較為典型的貧困區域,地質構造復雜,轄區內貧困人口眾多,經濟極不發達,而精準扶貧工作是符合新時期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是擺脫國家經濟發展桎梏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的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初顯成效,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本文以GX貧困地區為例,從根源上分析這些問題,找出精準扶貧工作實施的有效策略,以點帶面以推動GX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進程,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來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提供參考。精準扶貧工作的精準扶貧工作的
關鍵詞:精準扶貧? 問題分析? 策略探討
近年來,GX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通過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扶貧部門聯動等舉措,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使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根據實際實施情況來看,GX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比如精準扶貧對象的不明確、扶貧實施方案的欠缺、扶貧項目及資金的使用不到位、社會參與扶貧的力度不足等問題,因此,必須結合GX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實際情況,對精準扶貧工作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精準扶貧工作有效實施的策略,提升精準扶貧工作實效,為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打好基礎。
一、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GX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地處山區,與越南相鄰,貧困人口有五百多萬,再加上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居民在住房、教育、醫療、出行、通信等多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且貧困人口居住分散,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最近幾年,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GX貧困地區的扶貧機制開始不斷完善,財政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多,扶貧工作已初見成效。雖然GX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戰中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現做如下匯總。
(一)精準扶貧對象難以識別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以逐級向下調研的識別方法為主,從企業單位、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等機構獲得人群信息,僅通過傳統的信息采集方法得到的貧困群眾的收支情況和日常開銷信息來判斷,然后再逐級上報至扶貧相關部門。
(二)扶貧資金使用不到位
GX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部分縣區貧困戶密集,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相對較大,而精準扶貧的資金多來源于國家財政專項資金,極少部分來自社會力量。本來這些資金就不能滿足長期貧困地區人群的實際需要,又加上有些基層干部責任感不強,在扶貧政績觀念上有所偏差,扶貧工作能力欠缺,對實際貧困人口的調查不夠深入,使得扶貧資金沒有真正用到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扶持上,影響了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
(三)扶貧實施措施與實際需求不相符
在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時,有些干部沒有充分考慮到精準脫貧的實際要求和扶貧地區的基本情況,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思維和辦法解決扶貧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沒有創新能力,如僅按照慣例,為貧困戶提供一些資金補助、生活用品和生產材料,或者進行危房改造等。很多深山區的貧困人口在交通、水利、教育方面還嚴重匱乏,遠遠達不到脫貧的要求。同時,扶貧缺少社會力量的支撐,社會各企業單位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參與扶貧工作的力度不強,在扶貧中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目標實現難度較大。
(四)缺乏量化的績效考核指標
精準扶貧工作成績的精準考核是對建立以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與問責機制的依據,是評價精準扶貧成效,實現獎優罰劣的重要保障。目前,GX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部門還沒有因地制宜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量化績效考核標準,無法實現對精準扶貧政策及執行效果的精準評估,這也就對精準扶貧的科學性及可持續性帶來較大影響。
二、精準扶貧工作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采取科學的貧困識別方法,建立有序銜接機制
扶貧部門應當完善精準扶貧的實施路線,制定脫貧攻堅的具體實施方案,設立明確的精準脫貧目標,安排好工期。以“五看五不錄六優先”(即比家庭收入看經濟來源,比家庭資產看消費水平;比家庭勞力看勞動觀念,比生活環境看居住條件;比貧困程度看致貧原因。在同等條件下,有殘疾人的家庭優先、獨生子女家庭優先、女戶家庭優先)為原則,建立健全的貧困人口識別指標體系,通過建檔立卡“回頭看”,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確定扶持對象,遵循“五個一批”(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對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扶持。建立有序銜接機制,如:加大對群眾的扶貧教育力度,讓貧困群眾具備自主脫貧意識;對生存環境差的貧困群眾采取移民即搬遷辦法,合理規劃搬遷方案,讓這類貧困群眾離開窮窩;通過興建山區寄宿學校,使山區四年級以上的孩子都能在學校住宿;對因病致貧的群眾適當提高醫療救助比例和補償比例,通過特殊人群醫療救助基金、大病救助保險、扶貧門診等機制進行扶持等等。
(二)動員社會力量,拓展精準扶貧資金渠道
扶貧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以多種形式宣傳扶貧工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獲得更多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斷拓展精準扶貧的渠道。如:貧困縣扶貧服務社可利用扶貧富民試點項目資金解決貧困戶貸款問題;留守婦女、老人可將家庭手工業與電商平臺相結合,發展特色手工行業;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的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租金”、“薪金”等方式增收;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農產品出售和進城務工,增加群眾收入;加強與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產業扶貧擔保,為扶貧龍頭企業和貧困戶解決貸款問題;將扶貧專項資金和涉農資金、社會扶持資金集中到一起使用,將扶貧投資歸結到財政預算中;強化政府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對貧困戶提供免抵押、免擔保服務;村集體或其他經營主體統一經營由扶貧專項資金投入養殖、水電、旅游等項目中而形成的資產,以土地托管、托養、托種和農民入股等形式,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全面推動脫貧進程。
(三)創新精準扶貧模式,全面推動脫貧進程
(1)精準扶貧應當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優勢,創新扶持政策,如在生態移民上,要合理規劃搬遷安置地點和方法,同時保障群眾的住房和就業,倡導搬遷戶到城市和鄉鎮購建房屋,特別是公租房和鄉鎮中閑置的房屋,在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又實現了扶貧目的。
(2)落實后盾單位幫扶職責。如:2018年,GX貧困地區財政局選派了3名“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員,他們深入基層,對農村脫貧攻堅工作全力以赴,起到了良好的樞紐作用,增加強了定點幫扶合力。2019年,他們繼續堅持了以脫貧攻堅為首要任務的政府工作,對扶貧財政支出結構實行進一步優化,加大脫貧攻堅的投入保障,推動扶貧項目資金的全面績效管理,對于去年出現的扶貧工作問題進行整改與管理,幫扶工作做到扎實到位,保證領導干部的良好作風,落實后盾單位幫扶職責,引領GX打贏脫貧攻堅戰,盡早實現全民脫貧致富。
(四)完善精準扶貧績效考核的準確性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工作的重點,為了較為清晰的體現精準扶貧的工作成效,需要有一個精準的績效考核標準,以此精準而科學的評價扶貧工作的績效,為政策調整及項目改進提供精準參考。制定精準的考核標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將精準扶貧標準中單一的家庭收入衡量指標盡量向多維貧困指標轉化;其次,加強扶貧資金及項目使用情況的核查力度;再次,檢查各級政府關注扶貧工作的公平性、積極性及效率性;最后,核查各單位精準扶貧專項經費的支持力度,關注差異化扶持措施的精度與準度。
三、結束語
本文對GX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采取科學的貧困識別方法和分類扶貧、強化監督、拓寬精準扶貧渠道、創新精準扶貧模式、落實后盾單位幫扶職責等提升GX精準扶貧工作實效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曉飛.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精準扶貧實踐研究[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9, 25(3):91-93.
[2]關紅慶.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J]. 現代審計與經濟, 2018(1):27-28.
[3]才旺多杰.農村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考試周刊, 2017(54):165-165.
[4]解成.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 山西農經, 201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