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傳染性強、危害性大,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控疫情,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出現了變化。公共圖書館是分享文化知識的場所,社會責任重大,無論是在疫情中還是在疫情后,都應該重視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積極完善更新公共圖書館的應用模式,讓公共圖書館朝著共享方向發展。文章主要對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的優點、共享服務模式構建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有效措施做了論述。
關鍵詞: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構建
引言: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公共圖書館由于人流量大的原因,進行了封閉管理,關閉了線下圖書館,雖然不能實地的去公共圖書館看書,但是公共圖書館推出了一系列的線上活動,整合互聯網資源,采用共享服務理念方式,以線上的方式提供服務,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為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基礎。
一、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展現的優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待書籍產生的要求也日漸多樣,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的人喜歡的書籍各不相同,怎樣滿足人們的需求,順應時代的發展成了圖書館的新挑戰。公共圖書館尋求新的管理體系,利用互聯網探索新的服務模式,融合共享觀念,在發展的同時,給人們帶來了便利。
(一)館藏資源豐富
公共圖書館內有十分豐富的書籍資源,并且圖書、期刊等的資源的來源覆蓋面積廣,各個領域的信息都有,滿足了不同人們的需要,館藏內的書籍質量良好,能夠保存較長時間,另外,公共圖書館內設有專門的閱覽室,整體布局都是為了人們更好的閱讀,且館內書柜分放規律,便于找取、使用。
(二)有利于書籍文化的推廣
公共圖書館是宣傳文化的主陣地,是一種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將共享理念融入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模式中,讓人們能夠免費閱讀,是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全民閱讀”一種良好方式。公共圖書館中擁有大量的文化資源,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有效地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方便人們閱讀
公共圖書館的共享模式應用范圍在線上和線下,被人們廣泛接受,在發展公共圖書館服務過程中,接受廣大讀者的意見,逐步完善共享服務中存在的不足,對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便利,線上共享圖書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只要在搜索欄中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找到書籍,并且完成線上閱讀和購買,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1]。
二、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構建中出現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加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方便讀者閱讀,提高讀者的閱讀質量,但是在實際的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的開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服務平臺和讀者交流少、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單一等,以下是對這些問題的具體分析。
(一)服務平臺和讀者的交流少
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線上開展的活動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因此各個平臺都推出了不同的方案、活動,來吸引人們的視線,但是在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的線上活動中,由于基礎弱,因此交流平臺得不到創新依舊是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構建的,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平臺之間的交流方式少,圖書很難以共享模式的形式進行下去。
(二)服務內容單一、宣傳力度不夠
在公共圖書館線上的共享服務運行過程中,管理模式和宣傳方法十分單一,導致人們不能夠及時的融入“借-閱-還"的模式中,并且圖書館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不完善,讀者的反饋和建議沒能及時采納和回復,降低了人們的體驗感。其次,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雖然在微信和微博等平臺宣傳過,但是力度不夠大,很大一部分人對公共圖書館的工作程序和圖書館的共享服務還不了解。
(三)讀者對待書籍不仔細
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的共享服務模式的重點在于共享,不僅僅在線上資源的共享上,線下圖書館中資源共享在圖書館中一直都在實行,在新冠疫情前,人們從圖書館中借的書由于新冠疫情的到來未能及時的歸還,圖書館也提出了延緩書籍歸期的策略,但是某一部分人對待書籍過于隨便,書籍出現了損害嚴重甚至丟失的情況,這嚴重影響公共圖書館共享模式的信任環節,阻礙了共享的理念發展[2]。
三、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構建的有效策略
疫情持續期的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是不同的,各有其處理的有效措施,在后疫情時期,關注的是能夠為讀者提供高效、實用、優質的服務。線下圖書館在空間布局設置上要智能化,讀者和讀者、讀者和圖書館的服務人員之間要做到少接觸。線上圖書館要突破地區限制,加強數字資源的利用,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宣傳力度,同時應建立起信用監管體系,實現全覆蓋,以提高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的建立。
(一)加強數字資源的利用
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可以保留發展疫情時期的線上活動,將線下資源傳到線上,進一步加深對互聯網、數據等資源的利用,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線上交流平臺的開拓,開啟線上借書、咨詢,積極開啟好書推薦,優化圖書管理,讓線上和線下充分結合,尋求一種能夠讓圖書館在兩者之間平衡的契機,順應后疫情時期的發展觀念,確保公共圖書館共享模式的進行[3]。
(二)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宣傳工作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軟件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他們出現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公共圖書館也應該與時俱進,創新服務模式,積極地聯系電子書、閱讀器、懶人聽書等資源商,將資源整合,并且創新共享服務的模式,為可共享的線下書籍資源另立書柜保存,以便借取,并且做好消毒工作,線上展開借取,對借的書籍記錄在冊,以便于管理。公共圖書館機構的存在是為了改善社會的閱讀關鍵,是對圖書館發展的深入考慮,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展開對圖書館服務的優化,將圖書館的社會價值進一步開發,尋求圖書館在后疫情時期的未來發展方向。
積極采取app拓寬公共圖書館共享線上渠道,伴隨著人們對書籍的個體化選取的不同,書籍的種類逐漸變得豐富,醫學類、農業類、小說類等數不勝數,因此公共圖書館可創造特色書籍種類,重點宣傳,按照人們的需求進行推薦。
(三)收集信息、建立圖書館信用體制
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往往都是借閱的,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需要在啟用資源存量的同時,按照圖書館的需求、物資等情況來決定怎樣優化圖書館,如何分配經費更合理。公共圖書館講究共享,這種共享不是沒有限制的。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是有限的,對于那些借出的書籍要按期收回,可以廣泛的收集借用者的信息,建立信用體制,對于那些借書不還或者未按規定時間間期歸還的人扣除信用,在信用值超過一定范圍后,處以懲處,不再給予借書,只有在信用值恢復后才可以繼續有借書權。健全公共圖書館的各項管理體制,才能合理的安排規劃圖書館的資源,保證公共圖書館的長期發展[4]。
四、結束語
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主要采用“互聯網+"的思維進行,通過改造優化圖書館內的服務,拓寬在互聯網上的閱讀群體、購物流程、評價管理等渠道,讓服務人員能夠廣泛聽取讀者意見,從而改進圖書館內的管理框架模式,不斷地進行創新,只有這樣,公共圖書館的共享服務才能更加長久的發展下去,真正地做到為讀者服務,真正的提高我國的整體閱讀水平,達到“全民閱讀”。
參考文獻:
[1]張慧玲.后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的構建[J].圖書情報導刊,2020(10):14-21.
[2]丁軼.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望遠——閱讀推廣品牌集合”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7(2):66-71.
[3]陳娟.淺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少兒圖書館的云服務——以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J].鋒繪,2020(5):15-15.
[4]傘紅,王濤.圖書館的云計算中心建設——以湖北省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2(12):68-71.
作者簡介:
黃賽軍(1982-),女,湖南省益陽市,漢族,本科,益陽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全民閱讀、公益講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學會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