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仕波 倪圣茗
摘 要: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其有利于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和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評判“金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深度、溫度和效度三個維度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考量和識別,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營造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核心素養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評價制度三種途徑來進行打造。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價值意蘊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20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0)06-0093-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的作用不可替代。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承擔鑄魂育人職責的必然要求,是對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具體化操作,是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教育改革目標的延伸和鮮活表達。開展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價值和實現路徑的研究,有著獨特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價值意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意指得到大學生真心喜愛和使其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是基于教育使命、學生特點和課程特征而提出的新表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意蘊。
1.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
“金課”是相對于“水課”而提出的新表述,它直指教學中的問題癥結,以提高課程育人的質量為價值歸旨,具有鮮明的問題指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一種新的表述和闡發,其是我們在把捉和直面教學問題的基礎上而提出的自我要求,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的一種有益嘗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多年教育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加強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和教學困境,存在著少數“水課”的現象。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指出,“‘水課就是低階性、陳舊性的課,是教師不用心上的課”,這給我們識別思想政治理論課“水課”提供了評判的基本指標。就現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水課”呈現為以下幾種樣態:其一,有的教師主動給自己“摻水”,主動“劃水”,即自己“放過”自己,未能嚴格要求自我,“嚴值”低。他們服膺于“重科研,輕教學”的邏輯,“認認真真培養自己、稀里馬虎培養學生”[1]。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既不想出力,也不想出彩,只是想交差”,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被動態度,沒有實現應有的解疑釋惑化育新人的作用。其二,有的教師給教育對象任意“放水”。教學內容深度不足理論性不強,過于注重形式新穎和活潑,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出現了形式化、活動化、娛樂化現象,出現這種“放水”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一部分教師認識出現偏差,教學理念異化,有的教師為了在學生群體中留個“好印象”、提高課堂的“好評度”而一味迎合學生;有的教師盲目求新求變使思政課形式大于內容,變成了“活動課”“樣子貨”。二是由于教師自我“放水”,回避思政課進行知識傳授與價值傳遞的復雜性與難度,或照本宣科,或追求短平快浮而不深,自然而然地為大學生在課堂中嬉戲“玩水”提供了客觀條件。其三,由于“摻水”和“放水”,導致教學效果的“縮水”。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有利于糾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態度偏差與教學理念錯位,有利于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教學質量,為營造“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創造條件。
2.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是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根本指標,而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意涵是提高教學質量,其歸旨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是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價值歸旨,同時,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評價標準。評判一堂課是否是“金課”,最重要的指標是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形式的創新、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最終是為實現教學效果服務的,而不是為創新而創新。在現實中,有極少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了討學生歡心、贏得更好的評價,在課堂中嘩眾取寵者有之,搜奇獵艷者有之,任性宣泄者有之。究其本質,形式主義是其背后的作祟者,少數教師盲目追求形式以滿足大學生,更有甚者不惜通過歪曲黨史、國史來贏得虛假的掌聲。把形式創新當成內容創新,過分強調形式的作用和功能,以為課堂搞的熱熱鬧鬧,學生有說有笑,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有效,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指標:教育對象有無獲得感。我們知道,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意指大學生基于自身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際獲益而產生的正向性感受、體驗和評價。如果教育對象在課堂中沒有獲得感,抑或獲得感很少,那么,這堂課是無法稱為“金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讓大學生“真心喜愛和終生受益”的課堂,“真心喜愛”是大學生在情感方面對課堂的認可,“終生受益”是大學生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核心指標。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要兼顧兩種效益,不能顧此失彼,從而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
3.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舉措,其價值指向在于更好地承擔鑄魂育人職責,為黨和國家培養“有理想、有本領和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不可替代,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打造過程中,能夠為培育當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以下兩個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充分激發和調動培育新人的多方主體性力量。在明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價值的基礎上,可以充分地激發和調動黨、社會、教師和學生四類主體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并促進他們之間形成橫縱配合的育人合力,為培育時代新人積蓄強大的主體性力量。另一方面,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教育質量的保障。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發揮該門課程的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質而言之,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可以為培育時代新人增強主體性力量和提供教學質量的保障。
二、評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指標考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作為教育預期的一種新表述,如何識別和評判它就成為重要的議題。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指出,“什么是‘金課?可以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3]這是對大學生本科生課程“金課”普遍性和共性的闡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除了具有上述的共性外,還有著自身的教學特性和內容屬性,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兩性一度”的基礎上探尋具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性的“金課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為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提供了價值遵循和實踐指向。
1.信度:呈現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它講授的主要是關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思想性、理論性是該門課程的鮮亮底色和鮮明特點,同時,針對性是其剖析現實問題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有著各自不同的育人方式和路徑指向,但都統一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信度。首先,思想性側重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向引領性,意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通過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四為服務”和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奮斗目標,通過方向的正確引領助推大學生走上順利的成長、成才之路,從而彰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信性。其次,理論性側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理性,即“以理服人”, 通過系統的講道理、事理、情理、法理,幫助大學生提高認知和掌握規律,使其獲益,增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認可和認同,從而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靠性和效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正確運用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以理服人,需要力避那種“馬克思主義經典沒讀幾本,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的行為,同時也要擺脫西方崇拜的盲目心理。“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4]最后,針對性強調思想高校政治理論課解決具體的思想、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深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價值。當今時代,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種社會思潮層出不窮,意識形態領域面臨更加復雜局面。愈是在復雜的境遇中,愈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獨立的研判能力對現實的具體問題作出富有聚焦性和科學性的闡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5]
2.溫度:飽含深厚的育人情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具有知識屬性,同時具有價值屬性,為此,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高校思想政治課應包含深厚的育人情懷。這種育人情懷蘊含以下三層意味:深厚的家國情懷、高尚的人格修為、和以生為本的情愫。首先,葆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情懷要深,需要將國家和民族裝在心里,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思考如何教書育人,思考如何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有擔當、有理想和有本領的時代新人。其次,體現高尚的人格和自信的精神面貌。古語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精神風貌在無形中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可以說,教師自身的形象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內容和載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通過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通過良好的精神面貌影響學生,做讓學生真心喜愛的人。最后,彰顯以生為本的情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體現“關注、關心和關照大學生”的情愫,在教學語言的轉換、教學內容的篩選、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要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和需要。特別是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相對開放和平等的教學環境下,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可以平等的交流,教育對象甚至可以對教育者的內容進行批判和質疑,從而開展對話和溝通,促進教師和學生兩者進行雙向互動,從而提高教師“教”的質量,也提高學生“學”的質量。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必須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課堂才能有效和有序的進行,為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撐。
3.效度:促使大學生終身受益
從價值歸旨的視角而言,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功,培養有擔當、有理想和有本領的時代新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是“金課”不能僅僅考量教育者的精神風貌、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還需要關注和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產生的效果。從效果的角度而言,其蘊含著兩個維度的內容,從教育者而言,其意指實現教育目的;從育對象而言,其意指大學生從課程中得到的實際獲益,即有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教育目的的實現要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為前提,這二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課程,這為評判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提供了重要的考量指標。假若要想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后終身受益,教育者需要幫助大學生在信仰的確立、思維的打磨和實踐智慧的形成三個方面擁有實際的獲益。首先,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信仰是大學生的人生指南,決定著他們的理想層次和前進方向,這是根本性的,也是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最有價值的。其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矛盾思維、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和戰略思維。思維猶如撬開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硬核的尖刀利劍,它影響著大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深淺、急緩和成敗,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必要指標。最后,培養實踐智慧。大學生既需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內化于心,又要將其外化于行。推進大學生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學以致用和轉識成智,這樣才能讓他們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學以致用和終身受益。
三、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的現實路徑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是一項系統和持久的工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實現:營造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核心素養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評價制度。
1.底色鋪就:營造良好的“教風”和“學風”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關涉眾多的要素,教師和學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既要教師用心教和教得好,也要學生用心學和學得好,二者相互相依,缺一不可。“在現實中,大學生對思政課課程內容的認同,往往首先取決于對上這門課的思政課教師的素質品行、教學態度、學術水平的認同”[6]。當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認識上存在著偏差,在教學態度上還不夠積極和主動,在考核要求方面還不夠嚴格,在育人情懷上還不夠深厚,具體表現為“重科研,輕教學”“泛娛樂化”“心浮氣躁”等現象。對于大學生而言,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追求文憑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選課時避重就輕,只是為了追求修滿學分,追求較高的績點。內容陳舊、考核輕松易過、學分績點可期的“水課”備受學生青睞,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反而棄之如敝屣。”[7]為此,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我們需要共同營造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并促進二者協同互滲,“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8],為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提供良好的氛圍。一方面,在“教風”方面,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風。正確分析“教風”問題是首要的工作,當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有的教師教學能力強,但對教學的態度有失偏頗,執拗于做科研,屬于“有力無心”;有的教師教學能力較弱,但教學態度端正,屬于“有心無力”;有的教師教學能力弱的,而且態度又不端正,屬于“無心無力”。針對上述不同的類型的“教風”問題,我們應采用不同的方法給予解決和優化。同時,注重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與本領提升,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協作團隊,選樹優秀的、經驗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強帶弱”和“老帶新”,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和傳、幫和帶的優良傳統,為營造良好的教風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在“學風”方面,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奮斗觀和勞動觀,激發他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力避“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思想,培育勤勉務實、積極向上、奮斗有為的學習觀。只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真教,大學生認真學,這樣,“教”和“學”形成良性的互動,才能更好的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
2.能力鍛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即提高教師在精神、語言、思想和律己四個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精神力量、話語力量、思想力量和律己力量,向教育對象展現自信昂揚的精神形象、深入淺出的話語形象、鞭辟入里的思想形象和嚴于律己的管理形象。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展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顏值”“言值”“研值”和“嚴值”以吸引、感染和教育大學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和終身受益的課程。首先,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自信素質。這里的自信既包含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自信,也包含對自身職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自信,還包含對當下和未來的美好生活的自信。其次,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話語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9]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和顯現,它是思想呈現于眾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著思想的傳承、傳播效果。話語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傳播能力已然成為一種力量,因為若教育者的“言值”不高,就很容易失去話語權與話語力量,就極有可能會處于有理說不出、有理傳不開、有理沒人聽的尷尬境地,就難以吸引大學生、感染大學生。再次,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研究能力。其包含以下三種能力: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沉潛力、研判世界大勢的把捉力、研用合一的綜合統攝力,三者層層遞進,后者以前者為基礎。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是讀“有字之書”,研判世界大勢是讀“無字之書”,只有研讀好經典才能更好地具備研判世界大勢的能力,只有既研讀好經典又具備研判世界大勢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研用合一。最后,幫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確立嚴于律己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言行舉止、課堂教學紀律和質量把關等方面自我要求嚴格,嚴于修身,嚴于律己,嚴于教學,在課堂上不“自我放水”,同時,也不給學生“放水”,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供紀律的保障。
3.利益關切: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評價制度
當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打造“金課”的阻力可能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學帶來利益的正向牽引不足,即激發教學的動力不夠;二是防止負面影響的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學生評教可能影響到教師的切實利益,即有后顧之憂。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才評價制度中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唯科研和唯論文的傾向,在人才引進、業績考核和職稱晉升等環節中都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知道,不管是教師人才引進、業績考核,還是職稱晉升,三者直接關切到高校教師關于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切身利益。當前的高校考聘指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誤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其后備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博士研究生)“重科研,輕教學”。為此,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必須要關切教師的現實利益,需要為安心從事教學的教師提供晉升渠道和物質保障,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安全感,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而潛心教學。“改變高校在人才評價中唯科研、唯論文,重科研不重教學的傾向,打通教學型教授的晉升通道,引導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真正重視教學,以教書育人為樂,讓潛心育人的教師得到應有尊重和肯定。”[10]另一方面,教師提高課程內容和考核的難度、創新度和挑戰度,會存在一定風險。在現實的學生評教過程中,有些功利性較強、懶于學習的大學生在評教的過程中給輕輕松松就能通過考核的“水課”以“點贊”,而給要求嚴格和教學內容具有挑戰度的“金課”以“差評”,因為“金課”影響到他們的順利“混學”和所謂的現實利益。這會讓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后顧之憂,擔憂因學生的錯判和差評而影響自身的聲譽。所以,高校在重視學生評教的過程中要采納多維的考評指標,以便保證客觀、全面和科學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讓“金課”受到應有的認同、褒獎和傳揚,讓“水課”難以容身和難以為繼。
參考文獻
[1][3]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8]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4] 中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67.
[5]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6] 胡涵錦.深化“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理解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89-94.
[7][10] 李一陵.打造“金課”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做支撐[N].光明日報,2018-12-05(10).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