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公安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應有清晰的建設思路和發展路向。明確學科定位,凝練學科方向,組建創新團隊,搭建多元資源平臺,加強專業建設,既是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之內涵,也是公安管理學學科發展之路徑選擇。
關鍵詞: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路徑依賴
新中國成立以來,公安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2011年“公安學”增列為法學門類下一級學科,結束了公安高等教育無一級學科之歷史,公安學學科進入重新規劃和發展新時期。公安學整體學科實力及學科體系架構的成熟度,與傳統學科相比,其差距不言而喻。促進公安學二級學科發展,提升公安學一級學科整體實力,任重而道遠。本文以江蘇警官學院為例,擬就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路向之選擇做一淺析探究。
一、學科建設之前提:明確學科定位
學科定位問題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首要任務,只有科學把握學科定位,才能為學科發展的方向掌好舵,進而科學規劃發展的層次[1]。就學科體系架構而論,二級學科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成為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理應具備該學科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體系、研究方向及人才培養需求等基本要素。
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亦是該學科理論與知識體系演進與積淀過程。離開學科發展的長期積淀,學科體系亦失其內涵的延展與豐富。正如法國學者E.莫蘭所言:每一個學科由于有自己特定的學科界限,有自己的學術用語、研究方法和理論[2]。無容置疑,每個學科在其歷史嬗變中,應有固定的名稱及基本的研究對象、范疇、命題、術語和問題域,也應有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3],而這些理應成為該學科在學科體系中的定位依據,也應成為該學科體系的組成部分和研究的切入點。
中國公安高等教育舉辦以來,其學科發展之路步履蹣跚。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第一批公安高等院校開設公安管理學專業以來,公安管理學學科專業建設走過三十多年發展歷程,也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公安管理學專業經歷從部分院校開設到被國家教委更名為“警察管理”專業、再到被教育部并入行政管理專業、最后被恢復為公安管理學專業并重新招錄該專業本科生的演進歷程,最終成為獨立的本科專業;二是公安學被增列為一級學科之后,公安管理學成為公安學下二級學科,為公安管理學學科定位明確化及其健康發展奠定前提基礎[4]。
國家明確了公安管理學學科定位,但各公安院校重視程度各異?;貧w現實不難發現,至今部分公安院校尚未開設公安管理學本科專業,又遑論該學科定位之明確與建設行動之實施。這種局面既制約著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也制約著公安院校學科體系的科學構建與發展。學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專業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職能的基地。江蘇警官學院是全國較早設立公安管理系的公安院校,專業層次經歷專科、本專科并存和本科等三個發展階段,并一直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公安管理學學科專業建設:一是明確公安管理學在學校學科規劃發展中的學科定位。不僅明確公安管理學學科為公安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還將“公安管理學”列入“公安學”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的重點建設學科方向,這為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發展提供更高的平臺與發展空間;二是加強公安管理學專業建設。學校設有全日制和二學歷的公安管理學本科專業,公安管理學為學校品牌建設專業;一流專業建設中,公安管理學專業入選學校和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給予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重點扶持和建設該專業;三是制定公安管理學學科可持續發展規劃。圍繞學科發展和專業優化布局,將公安管理學學科確定為學校“十三五”規劃的系部重點建設學科,并將其發展定位為“系部重點建設、學校具有影響力的學科”。明確的學科定位,可持續的學科建設規劃,有力地政策支持,助推了公安管理學學科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二、凝練學科方向:學科建設內涵之基礎
公安學是研究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共安全的公安警務活動及其規律與對策的學科,其研究的邏輯起點是公共安全[5]。作為公安學二級學科,公安管理學學科研究定位應服務于公安學的研究屬性,應側重對于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安機關的管理規律、管理手段、管理對策的研究[6]。
學科建設是大學發展的主旋律和生命線,學科方向建設是大學核心內涵的基本元素?!皩W科建設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學科方向,對學術隊伍和學科條件進行規劃與建設,從而形成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7]。各高校實際情況和優勢特色不同,在遵循學科內涵研究一般規律的同時,學科建設理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立足實際凝練學科方向,謀劃學科方向發展思路,凸顯學科整體優勢與學科方向亮點。毋庸置疑,學科發展要注重整體性,但又要彰顯優勢。管窺公安院校招收“公安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目錄發現,各校在凝練學科方向上各有側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學”一級學科招收學碩下設治安學、偵查學、犯罪學、公安管理學等二級學科,其中“公安管理學”學科下設“公安管理”和“公安思政與文化”等方向;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公安學”一級學科招收學碩下設邊防管理學、移民管理學、公安情報學、警衛學、維和學、公安政治工作學及警務指揮與技術等學科(學科方向),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公安學”一級學科招收學碩下設偵查學、公安情報學、禁毒學、經濟犯罪偵查、治安學、公安管理、犯罪學研究等二級學科,但各二級學科下未細分具體研究方向;四川警察學院招收警務碩士,設國內安全保衛、涉藏警務管理和涉藏交通管理等研究方向;云南警官學院招錄警務碩士,只設“禁毒”方向。從各校公安學學科招錄研究生的學科研究方向,可管窺其學科特色與學科實力。
學科研究方向的選擇,是學科實力和研究特色的體現。我校公安管理學專業辦學歷史較長,??茣r設內勤、公安政工和公安外事等專業方向,“內勤”先后更名為“公安文秘”和“警察管理”專業;升本后在行政管理專業中設警察管理、涉外警務、公安政工、公安文秘等專業方向。2011年3月,公安管理學專業成為獨立的本科專業。立足專業資源優勢,結合學科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體系的長期積淀,我們凝練了警察管理、警察文化、公安政工、公安史等研究方向。凝練學科方向,整合師資力量,選準科研主攻方向,集體攻關,創建品牌,以推進該學科整體實力的提升。
三、整合學科資源:學科建設發展的有力支撐
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除明確學科定位、凝練學科方向外,還應只有抓住學科建設主要環節,以促進學科的科學發展。
1.謀劃學科發展生態體系。謀劃學科發展生態體系,是學科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江蘇是文化大省和文化強省,我校是江蘇唯一一所政法類本科院校。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我校抓住這個契機,乘勢而上,“公安學”成功入選“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為我校學科建設搭建高平臺,同時也帶動學校學科發展布局規劃,并立項建設一批省重點建設學科和校重點建設學科方向。以此為基礎,構建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生態體系:一是依托“公安學”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將“公安管理學”列為其重點建設學科方向,通過政策導向引領,跨系部整合學術資源,推進省優勢學科各學科方向之間互動合作,整體建設中帶動公安管理學學科有序建設與健康發展;二是依托“公共管理”省重點建設學科平臺,加強公安學科與非公安學科的科學研究,資源共享,創新成果相互支撐,促進公安管理學學科的快速發展;三是依托“警察史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平臺,利用地緣優勢和學術資源優勢,加強近現代警察制度及紅色公安史研究,拓展公安管理學學科研究方向,豐富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資源。不僅如此,為調動不同層面學科(學科方向)建設積極性,建立目標激勵考核機制,加強過程管理,突出目標考核,架構學科發展與學科生態優化的動力機制和過程監管機制。
2.組建學術創新團隊。學科建設需要師資力量,更需要師資力量的凝聚與合作,而學術創新團隊建設是學科發展的關鍵。各高校均重視學術創新團隊建設,我校也不例外,并采取多路徑優化學術創新團隊結構:一是引培并重,優化團隊結構。面向學科研究方向,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結合隊伍現狀,確定學科方向帶頭人,明確創新團隊建設目標,改進招攬人才路徑,完善用人機制,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不斷充實創新團隊力量。經過多年努力,組建一支年齡較輕、學歷層次較高、科研潛力較好的學術創新團隊;二是關注青年人成長。學校層面啟動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研經費資助政策,出臺各類科研激勵制度;系部啟動課題和成果資助及外出業務培訓資助政策。一批年輕人脫引而出,在申報高層次項目和科研創新上漸露頭角,有的成長為學術創新團隊的中堅力量和學術骨干;三是依托專業課程,整合優化師資力量,重點打造“現代警察管理制度”創新團隊,重點建設“公安管理學”課程教學團隊,使之成為校級建設團隊;四是實行以質量與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按照“目標任務+績效產出+科研獎勵”思路,構建學科建設評價機制,獎勵先進,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科建設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
3.搭建多元學科建設平臺。學科平臺是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與舞臺,更是推動學科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強力助推器。學校注重學科平臺建設,搭建多元學科建設平臺:一是依托研究機構帶動學科發展。學校擁有部省級智庫、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建有江蘇省社會公共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公共安全應急管控與指揮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和民國警察史文獻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公安管理學學科的一批學術力量,通過承擔項目、開展調研及參加學術交流等方式,與各研究平臺進行合作,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二是依托項目建設帶動學科發展。項目建設是學科建設的載體,規劃科學的建設項目,將是學科建設新的增長點。學校依托學科平臺,立項建設“公安學學術叢書”、“世界警學名著譯叢”、“公安學博士文庫”等系列科研創新項目。公安管理學學科創新團隊承擔一批省部級及以上項目,出版一批項目叢書。以項目為牽引,依托項目搞學科建設,目標明確,成效顯著,科研創新與學科建設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總之,堅持以學科為基礎已成為當下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基本原則。在當下語境和背景下探討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把握公安管理學學科的定位和特性,凝練具有本校優勢與特色的學科方向,組建多元學科平臺,組建高水平的創新團隊,顯得尤為重要。為避免“邯鄲學步”弊端,各高校應多維思考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之路徑,應高度重視公安管理學學科建設經驗之積累與借鑒,在相互學習與交流中共同推進公安管理學學科的發展與繁榮。
參考文獻:
[1][4]蘇娜:《公安管理學的學科設置及學科定位》,《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2]江小平:《法國的跨學科性研究與模式》,《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3]凌繼堯:《藝術學理論的二級學科的設置》,《藝術百家》,2011年第4期。
[5]于群、譚羚雁:《公安管理學科建設與公安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6]張兆端:《公安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內容體系新論》,《公安教育》,2015年第1期。
[7]許慈暉:《論學科方向建設內涵與凝練原則》,《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6年第3期。
作者簡介:
鄢定友(1965-),男,河南信陽人,博士,江蘇警官學院公安管理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警察史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警官學院教改項目“公安院校通識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B13)
(江蘇警官學院 ?江蘇南京 ?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