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思想是葛蘭西的理論中很重要的一個理論。葛蘭西認為文化領導權就是在國家的統治中占據優勢地位的階級不僅通過暴力手段維護本階級的統治,它通過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比較溫和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統治。葛蘭西認為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就要受現貨的文化領導權,使被統治的階級心甘情愿的接受統治階級的文化和意識形態。
關鍵詞: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意識形態;市民社會;有機知識分子
葛蘭西是西方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早起杰出代表人物,1926年被捕入獄,在獄中艱苦的環境下依舊堅持閱讀寫作,并寫下了《獄中札記》。在這本著作中除了很多概念“文化領導權”、“有機知識分子”、“市民社會”、“陣地戰”等。其中“文化領導權”是葛蘭西最重要的一個理論,是指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通過某種策略,使其他的被統治階級自愿的認同統治階級的文化和意識形態。
一、文化領導權理論的來源
(一)意大利傳統文化
葛蘭西的理論有一部分來自于馬基雅維利的理論的影響。馬基雅維利認為要實現國家統一就要獲得人民的支持,人民對于國家的認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生活是否滿足,是否從內心去認可國家的統治,想要獲得人民的認可就要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還要對人民進行道德倫理的教育,使他們思想上意識上認可君主的領導。葛蘭西通過對馬基雅維利的理論的研究,認識到文化領導權在階級取得統治的過程中的重要性。他認為通過無產階級對知識分子的培養,間接使人民認同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克羅齊是19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思想家,他的倫理政治思想給葛蘭西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克羅齊非常看重文化觀念對于自然及人類世界的作用,強調觀念的重要性。葛蘭西從克羅齊的文化觀中看到了文化的價值,因而想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從文化出發,建立出屬于本階級的文化。
拉布里奧拉是意大利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實踐哲學更是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的來源,也是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的來源之一。在拉布里奧拉看來,上層建筑并不是簡單的由經濟基礎決定,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的,上層建筑是有自身的發展趨勢的。葛蘭西吸收了拉布里奧拉的觀點,并且進一步提出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基礎不僅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同時對經濟基礎也有著巨大的反作用。也就是說一個階級想要建立并鞏固自己的統治就要在市民社會中傳播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以獲取市民社會的文化領導權。其次,葛蘭西吸收借鑒了拉布里奧拉對人具有創造性的觀點。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關系中改變自己,是一個能動的主體,而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自己的發展。
(二)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
第一,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統治階級借助軍隊,警察這些暴力機關對被統治階級進行統治。而葛蘭西在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基礎上將市民社會也納入到國家理論的范圍。他認為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軍隊、警察這些暴力機關所發揮的職能正在逐漸削弱,而市民社會的職能卻在增強。
第二,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觀是對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觀的揚棄,認為市民社會人民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生活等一系列的總和。葛蘭西則是從另外的方面去理解,從上層建筑方面進一步對政治生活進行研究,對市民生活進行研究。認為應該提高市民社會在國家中所發揮的作用。在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觀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第三,馬克思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葛蘭西雖然對馬克思的觀點是肯定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上層建筑也不完全是根據經濟基礎發展,上層建筑自身是有發展規律的。也就是說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葛蘭西認為意識形態的作用很重要,文化的作用也很重要,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缺一不可。無產階級想要取得國家領導權就要努力的爭取意識形態領導權。
(三)列寧的領導權思想
列寧的領導權思想是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的直接來源。列寧指出要積極的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加強政黨的思想宣傳,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想要無產階級獲得領導權就要把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還有農民這幾個階級聯合起來,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無產階級在獲得領導權后再用教育、宣傳等方式對其他的階級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以政治的領導權為重心。而葛蘭西則是在列寧領導權的基礎上進行了繼承和發展,他更重視文化領導權。葛蘭西和列寧的側重點不同,葛蘭西更側重先進行文化和意識的滲透,獲得文化領導權,從而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政權。
二、文化領導權的主要內容
葛蘭西的大部分思想都集中在《獄中札記》這本書中,從總體上來說在這本書中葛蘭西對于文化領導權的主要內容有市民社會、有機知識分子、陣地戰這些。
(一)市民社會是文化領導權的實施場地?
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然而葛蘭西卻對國家的理解提出了另一種概念,認為市民社會和國家是兩個屬于上層建筑的階級。葛蘭西說道到:“國家的一般概念中有應該屬于市民社會的某些成分。”也就是說國家不僅僅包含政治社會,它還包含了市民社會。這兩個組成部分,各自有各自在國家中所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職能。政治社會的職能是借助國家機器,例如統治階級用軍隊,警察等這種強制手段進行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市民社會的職能就是向人民宣傳階級的文化以及意識形態,以獲得文化上的領導地位。葛蘭西認為國家在市民社會中的職能更加的重要,國家在政治社會的職能最終會被市民社會的職能代替。也就是說統治階級使用軍隊、警察這些強制手段對市民進行統治的方式最終會被文化領導權這些手段所代替。
葛蘭西認為國家的意識形態功能要在市民社會中實現。國家要想發揮意識形態的作用首先就要獲得人民的認同。國家的人民自愿的發自內心的認可統治階級的文化和思想,使統治階級獲得文化領導權,更利于統治階級維護階級的統治。因此,無產階級想要獲得統治的合法性,就要在市民社會中對人民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使他們認同本階級的文化以及價值觀,以獲得文化領導權。
(二)有機知識分子是文化領導權的主力軍
葛蘭西認為傳統的知識分子的劃分方式太過于狹隘,這種劃分方式僅僅是看這個勞動是需要付出巨大的體力干活就是體力勞動,勞動只是思考用腦的腦力不需要太大體力的就是腦力勞動,這樣的劃分方式太過于簡單和狹隘。“在任何體力勞動中,甚至在最為低級和機械的勞動中,也存在著最低限度的技術要求,即最低限度的創造性智力活動。”換句話說就是哪怕是很簡單的勞動人的大腦在勞動時也會進行活動的,也就是說哪怕是毫無技術可言的重復的最簡單的工作,勞動者在勞動的時候大腦也會進行思考,而且每個人也都擁有自己的思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知識分子和普通群眾都會有腦力的使用,也都會有自己的思維所以兩者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葛蘭西認為不應該單純的從是主要腦力勞動和單純的體力勞動這種活動上的區別來判定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而是從整體的關系體系上來看他們是不是能發揮這個階級具備知識分子所應該具備的職能來區分是不是知識分子。
葛蘭西進一步依據知識分子在市民社會中發揮的不同作用將知識分子劃分為兩種不同的只是分子,一種是傳統知識分子,另外一種就是有機知識分子。傳統知識分子一般說的是文人、藝術家等,這些知識分子通常比普通群眾的生活好些,他們并不是很關注普通群眾的利益,相對來時更關注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滿足,因此具有獨立性。而有機知識分子則和他們不同,在市民社會中有機知識分子在各個領域都有,他們所代表的是所在階級的利益,都在為各自所在的階級謀求利益,因此有機知識分子和群眾的關系更加緊密。
想要維護政權的穩定性,有機知識分子的作用不可或缺。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依靠國家的強制力已經不能保證政權的穩固性和長久性了,更主要的通過意識形態和文化來鞏固政權。知識分子在市民社會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中,悄無聲息的發揮著他們的職能,更隱秘的是大眾認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文化和價值觀等。因此“只是分子對階級統治的維持是至關重要的”知識分子對統治階級輸出本階級的意識形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知識分子通過對市民社會中的人民進行思想教育或者通過日常有意無意的影響把意識形態灌輸給人民,使人們認同統治階級的價值觀,這樣統治者在進行統治的時候會更加方便。因此一個階級想要奪取政權就必須培育本階級的有機知識分子階層。因此葛蘭西認為,無產階級想要奪取政權不僅要培育無產階級的有機知識分子,而且要提高這些知識分子在市民社會中的參與度。
(三)陣地戰是文化領導權的斗爭方式
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想要得到實現是需要方法策略的,要通過有機知識分子使用“陣地戰”的方法在市民社會中實現。“陣地戰”和“運動戰”都是政治斗爭的一種策略,運動戰是直接正面進攻敵人這種戰略,例如舉行工人大罷工或者是組織人民進行武裝起義反抗這種形式的戰略。而陣地戰則是先擁有自己的陣地并堅守陣地,然后慢慢擴大自己擁有的勢力,慢慢的蠶食敵人,進而奪取敵人的陣地獲得領導權。葛蘭西認為“陣地戰”和“運動戰”不是非要使用陣地戰也不是一定要使用運動戰而是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而決定運用的哪個戰略,看使用哪個更合適。如果是市民社會還沒有形成或者是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國家適合使用“運動戰”,而統治階級的意識已經滲透到人民的生活中的國家,僅僅使用“運動戰”并不能真正的奪取政權,面對這種資產階級政權穩定情況應該使用“陣地戰”將原先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瓦解,獲得市民社會的人民的認可,他們從內心認可文化和意識形態下奪取國家政權。
他認為奪取國家政權僅僅依靠武力是不夠的,只是靠武裝力量獲得政治上的勝利并不是真正的勝利,在奪取政治領導權前得到人民對文化上的和思想上的認可很重要。把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滲透到市民社會中,這一步至關重要。“運動戰”使統治階級得到政權,而“陣地戰”獲取的是文化領導權,兩者結合才能使國家的統治更加順利。也就是說只有獲得了精神和文化上的革命的成功才有可能獲得政治的領導權。當然“陣地戰”只說強調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只能使用陣地戰,也不代表其他戰略就是無用的。葛蘭西雖然重視文化思想,認為文化上的領導權至關重要,但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奪取政治上的領導權。他指出文化在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政治的。
三、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的影響
葛蘭西吸收了俄國革命勝利的經驗,根據西方的國情,提出了文化領導權理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西方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對我國文化滲透的企圖,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對我國有很多現實意義,幫助我國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學說。強調了文化領導權的重要性。文化領導權是獲得統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于國家的認識,理論上分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系列問題,具有獨特的見解,對無產階級政黨奪取國家政權提出了一個獨特的思路。
其次,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的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用對人民進行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引導的方法來代替警察這些帶有強制性的暴力方式,主張用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傳播這種非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為國家的安定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在現今社會發展中,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了主題,利用國際機器來維護國家安全已經沒有那么明顯了。由于當今社會的發展,國家只能的轉變,我國也不能不重視文化領導權在統治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西方國家增大了對我國的文化攻擊,過去我國重視經濟發展因而忽視了文化的發展,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文化的攻擊對我們意識形態的攻擊都對我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因此,重視市民社會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加大意識形態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再次,培養知識分子階層。在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中,知識分子是社會的各個階層的橋梁,他們能夠平衡社會的結構。特別是有機知識分子他們滲透在各個階級,也表達著各自所在階級的思想意識,他們傳遞這各自階級的思想文化,因此要注重知識分子的只是素養的培養。只是分子是實現文化領導權的關鍵,對知識分子的培養,不僅能提高只是分子的思想文化素養,使他們更好的擔負起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傳播作用,同時也間接的對大眾的思想文化意識的提高起到作用。
最后,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對文化安全的影響。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對文化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引起人們對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關注。我國的文化安全建設由于之前缺乏足夠的重視而沒有發展的很好,葛蘭西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國目前來說不是并沒有很多學者對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做太多的研究,因此研究不是很全面,缺乏對文化安全的聯系。從我國現在文化安全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參考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找出文化安全問題的解決辦法,開拓思路研究出更多的辦法建設我國文化安全。加強文組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削弱資本主義文化殖民的能力,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對我國文化的入侵,鞏固文化安全建設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卡爾·博格斯.知識分子與現代性的危機.[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吳銘珠,1990,女,河南,漢族,在讀研究生,蘭州財經大學,730020,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蘭州財經大學 ?甘肅省蘭州市 ?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