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新時期國家政策、用人單位需求、學生就業思想的多元化影響下,“就業難、創業難”成為我國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需要著重解決這一問題來提高社會就業質量,穩定社會發展。要實現大學生高質量的就業與創業工作,則需要全社會綜合利用社會上的多種資源拓展創業空間,搭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就業通道,從而提高學生個體的就業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
步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給予了更多學生學習交流的平臺,然而學生在畢業之后,面對有限的優質工作崗位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就業與創業能力,從而在社會各個行業的推動下,全面解決就業難題。
在如今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新引擎,從而催生出了物聯網、線上平臺的建設與發展等。在如今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線上教育行業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這就需要我國大學生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與潮流,在就業與創業的過程中著重向網絡技術、新媒體傳播等行業靠攏,從而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中搶占競爭優勢,解決就業難題。同時,大學生還需要轉變就業觀點,改變當前“唯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單位”的就業觀點,放眼于市場經濟活動的各個行業與領域,在多元化的市場中發現創業契機,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崗位[1]。
人才市場是吸納各個高校畢業生所形成的人才資料數據庫,其在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承擔起檔案存放等功能性的工作任務,還需要將大量的人力資源資料進行整理,為社會上的企業提供優質的人才信息。因此,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一方面需要通過人才市場來吸納整個經營的企業單位入駐,并且對于企業的運營資格進行審查;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從而更好地利用網絡化的信息平臺推進自身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同時,人才資源市場部門也能夠基于專業類別來為企業以及大學生推送專業人才以及崗位,從而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機會。
在如今市場經濟的運營與發展中,我國需要推動市場上多樣化新業態的出現和成長,例如短視頻、網絡直播、自媒體運營、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等新業態的發展,都能夠拓展市場上的用人需求,學生也能夠在新業態行業發展中基于行業發展的前景進行理性選擇,以此來實現自身的就業。同時,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也能夠根據目前市場上新業態的發展進行不斷探索,從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基于社會行業發展的動態來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學生個體創新能力的提高。
高等教育是促進學生就業與創業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高校拓展課程開發,從而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高校需要全面開設就業創業培訓課程,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分享經驗,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創業的知識與經驗,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在就業與創業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建設就業創業活動基地,讓學生能夠在基地中進行實踐能力的鍛煉,從而為學生的就業創業奠定基礎。同時,就業創業活動基地的建設也能夠通過實訓課程來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橋梁,幫助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識與專業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創客空間建設的背景下,我國高校也需要對于創新創業大賽進行全面的推廣,從而借助創業大賽來聯合各個專業的學生,在學生專業的融合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水平。一方面,高校需要強化創新創業活動的宣傳,例如通過網絡在線直播授課、影視紀錄片的宣傳性創作、創新創業大賽的全媒體新聞信息推送等形式進行宣傳與推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對于創業的認知度[2]。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通過宣傳來提高創新創業大賽的覆蓋率,并且在多所高校的專業性聯動中實現專業性內容的融合,例如醫學類專業可以與影視傳媒類專業進行融合,創作醫學類的紀錄片,從而為專業融合性創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促進學生個人就業創業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未來時代發展的主力軍,需要充分發揮個體的聰明才智,用青年思想引領社會發展,帶動社會發展水平的全面提高。這就需要我國大學生順應如今網絡化的發展趨勢,轉變就業創業意識,同時在高等教育以及社會產業的扶持下,積極就業創業,解決自身就業難題。
參考文獻:
[1]楊偉華.大學生創業精神及創業能力反思——評《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J].中國高校科技,2020(05):104.
[2]李想.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實踐——評《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J].高教探索,2020(03):141-142.
作者簡介:
陳成娟(1985.8- ),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就業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