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吉 邱麗滿
摘要:黃炎培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他開創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先河,其職業教育思想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崇,為我國近現代以及未來的職業教育道路奠定了堅硬的基石。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為我國的職業教育構建了一份系統完整的藍圖,研究其思想的歷史脈絡可以厘清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緣起和關鍵內涵,對我國現今乃至未來的職業教育發展舉足輕重。
關鍵詞:黃炎培;職業教育;歷史脈絡
19世紀,帝國主義列強打開了我國封閉的大門,社會各界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些許機遇,這是打破小農經濟封建社會枷鎖的最佳時機。此前,我國一直處于封建落后的農業經濟時期,隨著國門被打開,我國逐漸興起小資產階級的浪潮,這就意味著,我國各行各業要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而新的發展需求是小資產階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我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人才是稀缺資源,沒有系統完善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這種矛盾的不斷激化,我國亟需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來發現新的人才培養方式、新的生產模式,來緩解社會矛盾。黃炎培先生是我國具有實干精神愛國主義者,他是主張實業救國的民主主義教育家,在當時他主張教育救國,希望培養出更多的實干職業者來實現教育強國的戰略。通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黃炎培先生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張謇、梁啟超、伍廷芳、宋漢章等48人,1917在上海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1]當時中華職教社的中心思想是發展實業來實現教育救國,也在這里產生了職業教育的概念,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為今后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轉變,對教育界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黃炎培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實用主義,他的這個教育思想一直引領著他應用到職業教育中,也是他長久以來踐行的原則。他用畢生的精力從事職業教育工作,他這種職業教育思想也是由自己的實際考察而總結得來的。他通過對當時國內外社會教育界的考察,以及不斷的反思和總結,逐漸產生了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救國”思想,通過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來適應新的社會經濟模式發展,轉變廣大人民的教育思想。黃炎培曾任職過江蘇省教育司司長,在任職期間他就曾發現過當時教育界存在的普遍問題,那就是當時的學堂教育無法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多年的教育學習無法運用到對社會的建設上,教育和社會有嚴重的脫節現象,而且這種現象是當時普遍存在的,這也嚴重限制了當時小資產階級以及工商業的發展。學校的學習和教育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這種脫離實際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這種現象還是一種普遍現象,并存在于多地。當時,他通過《申報》記者的身份,走訪了國內多個省份地區并進行詳細考察,由此發現當前中國教育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而且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存在著這種弊端。就是大多數地區的教育并不適合當代的社會需求,形成很多畢業即失業的現象。隨即在次年,他又走向國際踏入美國,通過走訪美國各大高校,他發現了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美國教育更重實用。到1917年他又從日本和菲律賓考察歸來。[2]他一直奉行的就是實踐出真知,通過實際的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可以接受社會的考驗的,他深刻意識的加強學校以及職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迫在眉睫,這樣才能緩解學校和社會脫節的現象。黃炎培作為蔡元培先生的學生,受到了蔡元培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一直勵志于振興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他倡導的是教育救國方針,這一方針的主要內容是教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學生學習的知識必須是學有所用。通過對這種職業教育思想的探索,逐漸建立了一種新的更加契合社會發展的教育體系。這種新的教育思想發展以及對社會的作用能夠體現出教育救國是切實可行的。
黃炎培認為,所謂職業教育就是要所教的學生是能從事職業工作的,所學的課程是職業需要的。教育主旨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所學的知識可以運用到實踐中。“世界文明是人類手和腦兩部分聯合產生出來的”[3],實踐和理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培養社會稀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要做到做學合一。他所創辦的學校中的教學實踐環節就深入貫徹了這一中心思想。當時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的中心教育思想就是“手腦并用”,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加入學生實習環節,教學和工作有機結合,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深入了解,也能讓學生更好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可以直接從事工作的。教學和實踐的結合不僅需要適用實踐的教學教材,也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通過多方面的結合,才能培養出適用于職業,適用于社會的可用人才。當時的教育還要求學生畢業之前要通過滿一年的工作實習并勝任該工作,才能領取畢業證書,確保每位學生是完完全全可以在畢業以后勝任工作崗位。[4]
黃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是通過對國內外各地教育界的考察,并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得出的結論。他自己就是一個真正的實踐主義者,他的教育方針中也一直貫徹著這一理念。他在學習過程中就勇于探索,學習了很多中西方的教育方面的知識,其中受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黃炎培先生通過這種實業教育,在傳授理論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勇于探索,并尋找這其中的規律,總結辦學的經驗,最終通過他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近現代教育系統中的新模式,幾乎建立了一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5]在通過學習并吸取各國各地先進的教育思想后,摒棄舊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致仕、輕四民,重學術、輕職業, 重選拔精英、輕實用人才, 士、農、工、商,等差有序這一觀念。總結得出的將實踐教育加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和學有機結合,手和腦要一起動。最終的目的就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黃炎培將畢生的精力都付諸到我國的教育事業上,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立的先驅者,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先行者。他為職業教育建設的這種犧牲精神體現了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他是希望通過職業教育對人民的培養,能夠幫助國家的經濟發展,使得物資更加富饒,同樣也改善職業工作者自身的收入,提高他們的技術技能水平以及理論知識水平。職業教育不僅要從教育層面出發,還要注重基層勞動者的利益。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勞動者的生計問題,使沒有技術技能的勞動者通過職業教育能掌握精良的技術,能在社會上找到工作。這種新形式的教育方法,體現了他思想內涵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在他看來,人民是鞏固國家的根本,如果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技能,從事一項職業,解決生計問題,沒有后顧之憂,那國家一定能強大起來。國內的教育重心應該放在民眾身上,職業教育更應注重對民眾的教育。教育方向一定是要為眾多民眾謀利益的。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國家有穩定基礎,才能更好的促進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他的基本立場就是使廣大民眾能夠受到教育的正面影響,解決更多的民生問題,讓更多的民眾獲益。職業教育是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不只針對少數人的精英教育,這是他辦職業教育的初衷。他的“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也一直貫徹到他的各個職業教育學校教育思想中,這種遵循為平民服務的思想,為改善平民生活為目標的立場,充分體現了他的教育思想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的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先進性和前瞻性,這一思想也一直延續至今。
黃炎培先生認為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性格“謀個性之發展”,不僅要追求學生們能學習更好的技能,獲得從事職業的能力,還要使“有業者樂業”,要喜歡自己的職業。這就要求接受教育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希望從事某個職業再選擇接受某個職業方面的專業教育。他一直在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實際的職業教育方法,他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創辦了一系列的職業教育學校。其中的中華職教社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職教社為黃炎培推廣的職業教育提供良好的平臺,為后面職業教育推廣起到了鋪墊作用。在此以后,黃炎培于1918年在上海創辦中華職業學校,從此職業教育正式進入廣大人民群眾的視線,職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種新的方式。在此之后黃炎培先生還陸續創辦了其他職業學校,如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中華職業補習學校等。
黃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思想貫穿著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為我國的職業教育奠定了基礎,一直為我國職業教育引領方向,為職業教育學校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提供了珍貴的經驗。這樣的職教思想是符合國內實際情況的,一直到今天,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和職業教育理念都對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我國建立新的職業教育體系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溫恒福.楊麗.教育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探索[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1-07-01.
[2]李夢卿,劉晶晶.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發軔徑跡與價值衍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5).
[3]唐永澤,盧兵,霍雄飛.傳承黃炎培“手腦并用、雙手萬能”的職教理念強化高職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關于辦學特色的實踐與思考[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4).
[4]鄭航芝,黃炎培“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教學原則的文化取向[J].職業技術教育,2008(19).
[5]余祖光.黃炎培及其職業教育思想形成之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7).
作者簡介:
劉高吉,1989.12,男,漢,安徽省馬鞍山市,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助教,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創新創業。
第二作者 邱麗滿,1991.12,女,滿,河南省開封市,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助教,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學生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