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晨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不斷落實與推廣以來,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傳統的一些教學觀念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的要求,我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學階段的教學需求因此也要及時做出調整,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是當前家長與老師共同關心的一個重點問題。現在階段科技發展水平越來越高,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利用好現代教學資源,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素質教育課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網絡資源;小學數學;教學優化
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也被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豐富的網絡資源以及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在小學學校的配備使得小學課堂的教學形式發生巨大變化,脫離傳統的板書教學,使用網絡資源來完成信息化教育的教學目標,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思路,從而構建更為高效的數學課堂。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如何巧用網絡資源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優化,通過改變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探究的目標。
一.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數學課本中的符號和文字,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相對而言他們對動態圖像感興趣。換言之,如果教學是由教師用寫作板進行的,學生很容易受到數學的影響。為了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資源和多媒體教學來展示生活的實例,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舉個例子: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圓形的周長和面積有著更明確的認知,讓學生對周長和面積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可以以教科書的形式舉出生活的例子。首先,教師利用網絡的大量資源在線查找與教學主題有關的教科書,在課前介紹學生,動員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然后,他問:“他將如何用50米長的圍欄圍住成農夫叔叔的花園中的圍欄,怎樣才能圈到更大面積的種植用地呢?”最后教師要將等長的繩子分給學生們,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學用具來對生活實例進行模擬,發現等長的繩子圍出的圖形中,圓形的面積最大,正方形次之,長方形面積最小。通過網絡資源用媒體展現的方式,將生活實例具象化,輔以教學用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形的周長及面積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強化記憶,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構建高效率數學課堂。
二.將網絡資源與教學材料結合起來創造數學教學的特殊情況
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比語文、美術和音樂等學科缺少趣味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如果沒有適當的教學方法,就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一個教學框架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更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語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公式和符號。沉浸在教師構建的教學情境中,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變快,并能結合數學情景,在生活中對學過的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例如,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立體概念,使他們能夠將三種視覺的知識與立體結構相結合,在初級數學中,存在著“立體著色”問題,即將立體表面的黃色應用于形式規則。然后,平方12個棱鏡的平均分割成三個等量的平方,從而使平方均勻地切割,并最終得到27個相同形狀和尺寸的小立方體,這就需要從三個側面、兩個側面、一個側面和一個無色的顏色來了解這些小立方體中有多少是染色的。在研究這個問題時,一些沒有空間想象力的小學生可能會懷疑,他們無法在自己的思想中構建立體模型,也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屆時,教師可以通過將網絡資源與教學材料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特殊的數學教學條件。教師在網上下載了27幅帶有均勻剪切的彩色方塊的圖像,并在學校教科書中散發。。在這種動態過程的演示下,學生對頂點、正方體中心、正方體表面中心等有著清楚認知,沉浸在教學情境中,在腦海中構建出立體模型,對問題做出正確解答,加深對知識的強化記憶,課堂效率大大增加。
三.如何使用網絡資源教學
引進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轉移到課上,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不了解教學鏈,或者以作業評注的形式直接進入教學,這對學生的學習樂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班級發展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大綱,為教師在線下載、制作和教授教科書或視頻提供了一個教學基礎。關于相關主題的視頻,在課前播放。該格式對學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并為發展數學教學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舉個例子:在以“有余數的除法”為主題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為了引入余數這一概念,需要讓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形成認知。但如果使用數字符號如“6÷3”、“7÷3”來進行對比,學生無法直觀對余數的概念進行理解,此時如果教師想要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可以使用實例演示的方式,也就是準備 7 個蘋果分給學生。但在網絡資源和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可以放棄使用較為麻煩的實例演示,而是在網上下載分果子的教學影像,在課前以課件投影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看到 7 個果子在分給 3 個人時,剩下 1 個果子不能分出去。這種教學導入環節能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轉回課堂,對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有著提前認知,從而營造出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沉浸在教學環境中,對所學知識有著更深刻認識。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按照“優質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概念,不斷革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吸引學生無意注意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資源擴大了許多倍,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增加了,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促進教育與學習。
參考文獻:
[1].林善英.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網絡資源的運用[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6(7).
[2].周健. 基于網絡資源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7, 000(011):41-41.
[3].何開旺. 小學數學課堂利用網絡資源的教學策略[J]. 求知導刊, 2019, No.180(32):51-52.
[4].袁桂鳳.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讀寫算:教研版, 2012, 000(016):176.
(臨沂大學教育學院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