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經濟與多樣化文化信息發展速度不斷提高,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越來越活躍,難以把控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給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創新與挑戰。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使高校英語教學課程能夠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英語;思政育人;融合路徑
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平臺,發表多元化信息文化與經濟發展信息,促使現代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情感發生巨大改變。通過大量的信息文化與多元化信息儲存方法,形成大數據信息平臺。在高校領導與英語教師的認知中,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活躍、信息技術水平高、對網絡技術的各種資源與軟件都很熟悉。通過大數據背景下多元化信息技術,促使高校英語教師加深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有效幫助高校大學生提升思想政治能力與挑戰。
二十一世紀可以說是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教育領域。譬如,翻轉課堂、云課堂等各種各樣的在線學習平臺。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新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建立統一的微信群,再將所有學生都拉進微信群中,在微信群中上傳有價值的教育資料,例如教師可以選取許淵沖先生在電視節目《朗讀者》中的片段,將其上傳到班級微信平臺中,許淵沖先生獲得翻譯的最高獎項,是亞洲地區首個獲得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學者。許先生的譯本中,將“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翻譯為“ looking up,I findthe moon bright;bowing,inhomesickness Im drowned”,不僅將文字含義完整地表達出來,并且能夠呈現出古詩詞唯美的意境,讓讀者能夠感受中國詩歌的藝術魅力,也為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創造了機會。教師還可以不定期在微信群中發布一些時事新聞,讓學生們進行小組交流,根據回答來分析學生的思想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從而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機。教師應善于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反饋和引導的重要價值,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全方位的判斷。例如,老師講解“live to work to live”之后,可以將全班分成平均小組,進行一場辯論賽,讓學生用英語討論是為了工作而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辯論。教師要善于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反饋和引導的重要價值,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全方位的判斷。從中觀察學生的思想,及時指出錯誤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評價鍛煉學生的自我定位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觀點同時也能使他們進一步深刻感受愛崗敬業的核心價值觀,從而達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外語教育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更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公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在大數據和自媒體時代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諸多的挑戰,但豐富的信息和智能時代對知識傳播與普遍性不容忽視,高校外語教師不應該將新時代的信息載體視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災難,理應認清新時代信息發展趨勢,更新思想政治的認知、提高政治敏銳性。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注重學生聽說能力,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與社交中能夠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同時增強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從而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在探討英語互譯時,探討為什么中國的英語是“China”,有人會迅速想到是源自于中國的瓷器。中國人創造了風靡世界的瓷器文化,瓷器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國的開端。在英語教學中,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與學生分享中國照片檔案館推出的《國家相冊》節目,師生共同從一個單詞延展開來,探討瓷器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加深了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借助新時代傳播的有效性,因勢力導,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促使高校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觀。高校英語教學課程不僅承擔著對大學生語言教育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承擔著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劉思陽.?“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格局構建[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0,37(02):1-4.
[2]孔標.?“大思政”格局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落實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03):179-182.
作者簡介:
莊蘇,女,漢族,1977-11,江蘇常州人,江蘇理工學院,講師,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