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松
摘 要:中職學校面向初中招收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夠成熟、叛逆、文化水平不高等是這些學生的共同點。故此引導學生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跟上新的學習節奏,就成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而要做好這份工作,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狀況與心理,能走近、融入學生,并善于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各方面、多層次的教育,本文就班主任的工作特點、內容和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生? 班主任
一、工作制定合理的班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成熟穩定、積極向上、學習氛圍良好的班集體離不開合情合理的班級規定。正如法制對國家的重要性,班規對班級的影響是最為關鍵、最為核心的。想讓整個班級有條不紊地運行,必須有嚴格規章制度約束這些學生的行為舉止,才能創造良好有序的班級秩序。
1.一套合理并被學生認可的規章制度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出發點
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在校安全。出于這個目的,班級的規章制度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將利益的出發點放在學生上,而不是只為了工作的方便和易于管理而苛責學生,把學生當做沒有個人情感的工具來管理是顯然行不通的。
2.嚴格執行班規也是維護班級正常運行的必需品
有法必依,有規必行。規定的遵守與執行是保障紀律的關鍵,在其中班主任的監督管理以及對獎懲制度的執行更是最為關鍵的一環。這就對班主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但要對班級上心多花時間精力來監督管理學生,還要在執行班級規定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例如,筆者所帶班的班長非常認真負責,學習上也非常認真,樂于幫助同學,得到師生一致好評,筆者作為班主任也對他十分欣賞,但是當他違反班級紀律時,筆者一樣需要按班規給予他一定懲罰,扣他平時分;而筆者班成績較差、平時比較愛違反紀律、頂撞教師的學生有做得好的地方一樣應該給予表揚加平時分等獎勵以鼓勵他繼續進步。
班規是一個成熟的班集體必備的,它能督促學生們遵守紀律、互相監督、共同進步。班主任在其中一定要重視自己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班規潛移默化的變成一個班級的價值標桿尺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不僅要做好班級管理,還要對學生在校內的生活負責,飲食、就寢,甚至交友都需要去了解,可謂是朝夕相處,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對學生的性格行為養成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1.在班規的執行過程中,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班級紀律的維護過程中,班主任教師必須自身行為端正,才能保證對學生的約束力。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所帶班的班規規定學生課堂上不能使用手機(特殊情況除外),那作為他們的班主任,筆者在課堂上一般都不帶手機,特殊情況需要帶手機筆者會提前跟學生說明,且須靜音。設想,一個上課經常使用手機的班主任如何有公信力約束學生不使用手機呢?在班規這方面,班主任要做到“其身正”——不僅遵守學校對教師的規定,更要對自己嚴要求,這樣就能起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從而帶動全班遵守班紀、改善班風。僅僅靠“言傳”,一遍遍強調班規不足以使學生信服,只有“身教”,自身帶頭遵守班規才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2.在團體活動中,班主任應身體力行,做好榜樣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各種團體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就成了班主任需要考慮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的學生們都有自己的性格與想法,一個沒有凝聚力的集體中的學生會在集體榮譽感上有一定的缺失,這不僅會造成班級在集體活動中成績不佳,還會導致班級平日的學習、生活中不和諧,從而影響學生生活學習質量。班主任應重視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歸屬感,這不僅意味著班主任對活動的提前宣傳和對學生積極參與的要求,還意味著班主任應自身投入這些活動中,和學生一起參與到這些活動中。有一些教師也能參加的集體運動班主任應該積極參加(如師生運動會等),另一些集體活動雖然只有學生能參加但班主任仍然要積極參與活動的前期籌備及后勤工作中。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現自己與學生在一起的決心與態度,體現自己的參與感,告訴學生無論如何他們的班主任都和他們齊心協力,共面難關,也用自身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告訴學生們什么叫一個集體。以身作則帶領學生們一起融入班級這個大集體,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更有利于班級的管理。
三、以同理心去關愛學生
同理心,就是進入并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并將這種了解傳達給他人的一種技術與能力。又叫做換位思考。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職業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大部分學生初中階段在學習方面或其他行為模式是不被教師和同學認可的,他們過度自尊的外表下藏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更容易產生困惑,發生心理沖突,他們需要特別關注和愛護,真誠的理解和正確的引導。
因此針對中職學生現狀,要想走近學生,做好班級管理,班主任就要在教學和管理中體現自己的同理心。
1.班主任的同理心可以引導學生找回自信,正確認識自己
許多職業學校學生因為一些個人問題,致使沒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識,缺乏自信,缺少努力奮進的動力;又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欠缺,有部分學生小學五、六年級的計算都沒掌握,面對陌生的專業理論與技能訓練難,他們會感覺困難重重,從而產生逃避心理,自暴自棄。
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要用同理心,去接近他們,嘗試著去用心理解他們。雖然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差點,但每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這些學生也同樣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而且他們的身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長和優點。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現狀,就能對他們多一分耐心。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的各種活動中,尋找適當的機會,為他們盡情發揮自身的這些亮點創設條件,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學校中的主要性,感覺到我們的班級需要他,從而激發他們的榮譽感,促進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逐步樹立自信。
2.班主任的同理心,可以加強師生間交往的信任,減輕學生消極逆反心理
中職學生大多初中階段就已缺乏學習興趣、無視紀律要求,自由散漫,會經常與教師起沖突。進入職業學校后對教師自然會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對抗或疏離,懷疑教師會與自己有意過不去,對學習與班規校紀抱有嚴重的逆反消極心理,對教師的批評教育表面上接受,其實內心是抗拒的,過后仍我行我素。
要想緩和這份戒備和逆反,就要和這部分學生建立起信任感。而信任感來源于師生間的相互理解,班主任的同理心有助于加強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如果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體現出自己的同理心,能做到設身處地去理解學生,體諒他們,久而久之,學生必然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理解和寬容,他們也會逐漸地理解教師的真誠,信任感就會慢慢產生。當然,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的理解和真誠,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會報以真誠和信任。如此繼續下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后,師生間的信任感自然會改善,這時教師給出的中肯的建議學生才可能接受。
總之,在中職學校擔任班主任的確不算是一份輕松的工作,要將這樣一群個性迥異的學生整合成一個整體并引領他們共同進步,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但同時,當你做到真正關愛學生,更加走近這群學生,和他們共同面對各種問題,感同身受的時候,我們就會和學生共同收獲著新的感悟和成長。看著他們每段時間會有些許不同的變化:有的學生從漠然變得有點羞澀;有的學生從靦腆逐漸變得開朗;有的學生從蠻橫逐漸變的友善……這些,都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充滿成就感,更讓我們的工作充滿了激情和動力。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所在。
(作者單位:臨沂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