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麗花
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該方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以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第一單元閱讀與欣賞課《我的母親》一文為例,闡述了本課任務的來源,并就如何實施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我的母親》;任務驅動法
《我的母親》一文是老舍先生回憶自己母親的一篇散文,講述了母親平凡而孤苦的一生。希望學生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感受母親堅忍、善良、寬容、勤儉和待人熱情、熱愛勞動的品格,并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中小學階段關于親情、關于母愛的文章較多,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較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任務驅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中職生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任務價值
1.任務來源
中職一年級大部分新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新的環境,開始新的集體生活,第一次與父母的“暫時分別”讓部分學生無所適從,也有一部分學生開始思念家人、懷念親情。為此,確定該任務為:愛的表達。該任務讓學生通過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這篇散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以提高學生的散文品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通過圖文并茂的美篇作品、寫給母親的賀卡、發給母親的微信,寫給母親的信等方式,讓學生學會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愛的表達,同時將思政的內容潤物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勞動教育,教會學生為人處事之道。
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長期的疏遠會讓學生出現不理解父母、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等問題,通過該任務的實施,試圖讓學生理解父母的艱辛,體會到父母的愛。
2.任務定位
語文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任務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關鍵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接受人類進步文化,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學生應具備能夠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該任務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通過學習并分析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親》了解母親一生的疾苦,讓學生走近一位平凡的母親,認識她、了解她,感受母親堅忍、善良、寬容、勤儉和待人熱情的優秀品格,讓學生在充滿溫情的情境中體會母愛,感受偉大的母愛,從而引發學生對親情的思考,讓學生在感受母愛的基礎上,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膽表達、抒發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增強責任感,提升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善學。
二、任務實施
為了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我將本課的學習由課堂延伸至課外,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利用云班課平臺做好預習準備工作,為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做準備,提前解決簡單的問題,梳理文章脈絡,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實現先學后教,讓學生有準備的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課中將學習過程分為情境導入、了解作者、認識母親、感受母愛、愛的表達、課堂小結等六個環節。體現情感教育的教學理念。本文內容相對較多、篇幅較長,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在總體學習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子任務,并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和解決的子任務,通過這些子任務的完成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任務的實施、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愫,表達學生對母親的愛,最終突破學習重點,化解學習難點。
課后通過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后反思,用心感受母愛,通過嘗試詩歌的創作、開展詩歌朗誦會等子任務實現感恩教育。
三、任務評價
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展功能,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定一個學生發展的唯一指標,而是通過互補實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將整個學習過程從課前預習情況、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課堂上從學習常規,學習態度,合作與交流,創新性思維四個維度進行評價。
方法上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評價模式,線上利用云班課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快速分析出學生的優勢及薄弱點,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補足短板、發揮優勢。線下評價結合學習評價表、學習成果評分表、詩歌朗誦評分表等內容按照相應的占比采用教師評價、組長評價、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最后,定性評價部分學生自評閃光點,這樣的自我評價可以讓老師發現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自評優缺點,找到努力方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且教師還可以及時的給予針對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