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榮
摘? 要:大學語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能夠提高生命鑒賞能力,感受我們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魅力,進而自覺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文化視閾下,應當對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此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培養。基于此,本文針對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語文課堂中聽說讀寫進行了解析。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語文;語文課堂;聽說讀寫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傳統文化在今天依然發揮著重要價值。在大學階段的教學中利用好語文證明載體,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是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與其他階段的語文課程相比,大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具體到聽說讀寫方面來說,大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不僅僅強調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更強調對學生個體上的深層次精神教育,并且將這種精神教育融入到傳統文化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之中。使學生通過課程教學能夠更好的理解傳統文化,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體現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語文的價值。
一、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語文學科可有可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的學習動力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因此,一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也有一些學生雖然在課堂,但思維始終沒有集中到學習活動上。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需要學生進行細細品味,通過聽說讀寫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由于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動機不純,自然難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難以感受到語文課程對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教學,傳統文化難以實現滲透,教師難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聽說讀寫之中。
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傳統文化視閾下的大學語文課堂聽說讀寫教學,需要教師結合聽說讀寫的特點,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進行課程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但實際上,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一直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在大學課堂中,講述式的教學方法是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在講臺上利用PPT講課,學生在臺下被動聽講,加之大學語文課堂大多以公共課形式出現,要是同時面對上百名學生,很難針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方法進行引導,這種課程教學方式出現的問題也影響了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滲透。
三是課堂缺乏傳統文化的氛圍。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應當借助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但實際上,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未能重視文化氛圍的創設,習慣于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授課,這使得學生的思維難以活躍起來,無法將自己放入具體的情境和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傳統文化也難以在大學語文課堂中體現出來。這些問題的出現,最終影響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再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較于傳統的中小學語文教學,聽說讀寫過程中關注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在大學階段的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聽的能力,這導致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在講述學生在被動地學習,這導致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語文課堂聽說讀寫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針對聽說讀寫進行深入分析,挖掘聽說讀寫的不同含義。具體來說聽說讀寫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新的含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聽”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
傳統文化視閾下進行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節日,了解傳統文化節日中的文化內涵。以此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感染下自覺承擔自身肩負的責任。
(二)通過“說”體會語言文字包含的情感
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在長期交流的過程中,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開口“說”,在說的過程中感受母語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和母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或朗誦活動,以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通過“讀”接受傳統文化人文熏陶
閱讀活動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進行知識輸入,更能夠實現情感的輸入,在閱讀活動中,感受閱讀文本蘊含的情感內涵。傳統文化視閾下通過語文閱讀活動,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古典名著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以此陶冶學生高尚情操,這樣的活動更有利于學生的終身成長。
(四)通過“寫”加強傳統文化實踐應用
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關鍵是以“寫”作為途徑。漢語是傳承文化的基礎,傳統文化的傳承得益于漢字的書寫和應用。因此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加強寫作實踐,利用寫作更好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能夠使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展現出個人出色的語言文字功底,也能體現出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
三、如何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實現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
(一)建設高素質的師資團隊
高素質的師資團隊是實踐傳統文化教育傳承的基礎。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自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道德理念,不斷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還要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實踐與培訓,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組織能力,這樣才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落實到語文課程教學中。在培訓的同時,還要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及時帶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思路,不斷完善大學語文課堂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建立培訓制度之后,還要加強對教師的激勵與考核,通過適當且合理的制度約束,使教師在考核下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進而在語文課程聽說讀寫中體現傳統文化。
(二)整合語文課程的資源
大學語文課堂中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進行篩選,挑選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更好的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這要求教師加強教學組織能力,首先整合教材內容,確保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在語文課程學習時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其次,教師還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強引導。傳統文化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加強教學引導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在今后的人生發展和職業生涯中自覺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通過互聯網整合更多的資源,并對資源進行整理,通過微課,或者聯合其他教師制作慕課,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推送相應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以此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發展,這樣也能使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語文課堂的功能,實現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以此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發展中自覺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運用好聽說讀寫四大模塊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培養高尚的情操,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指導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 敏.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語文課堂中“聽說讀寫”新解讀[J].教書育人,2020(06):150.
[2]劉志紅.大學語文傳統文化的教育研究[J].語文教育,2016(2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