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飛
摘 要: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智慧,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因此為增強學生們對文化魅力的感知以及不斷開拓學生在思維上的創造能力,應將傳統文化滲透式的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課堂教學
引言: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小學階段將傳統文化作為核心教育資源融入到學生心中,引導學生學習古代先賢的精神思想,對文化思想做到傳承。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
教師在語文學科中傳遞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面貌,引導學生養成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升。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文化體系,通過傳承文化內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魅力,讓學生了解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促使學生得到開闊的知識視野,同時,當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后,他們的情感能夠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在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過程中促使自身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常常蘊含著道德思想,教師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1.將古詩詞教學融入傳統文化
古文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最佳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關注教材中的古詩詞,并通過古詩詞教學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為了促使學生從古詩詞中得到文化傳承,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的認知層面入手,幫助學生借助古詩詞載體樹立品味古詩詞的意識,在學生賞析鑒賞能力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味,體會古詩詞的深意,然后在古詩詞教學熏陶中得到文化感染,從而使學生獲得文學感受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古詩詞,去感悟古詩詞當中蘊含的音韻美和意境美,讓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古詩詞的思想內涵,然后在提升學生詩詞鑒賞水平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和了解傳統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改變單一的古詩詞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置身于古詩詞營造的意境中產生無限遐思。比如,在學習《江雪》一課時,教師可以關注詩詞中營造的意境,讓學生結合詩文意思想象其中展示的意境,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柳宗元被流放的背景,并引導學生去揣摩作者的心境,由此給學生融入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即在惡劣環境中作者能夠悠然自得地釣魚,讓學生體悟這種豁然開朗的心境,這樣,通過對古詩詞內涵的品讀,激勵學生學習詩人的堅強意志,做一個“獨釣寒江雪”的心靈勇者,由此傳承古人的智慧和勇氣。
2.講解經典名著中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文學名著豐富多彩,富含深意,是文學界的經典。學生閱讀名著有利于提升其文化素養、綜合素質。所以,教師應該自覺肩負起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強化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意識的責任。在理解名著蘊含的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多的文化和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水滸傳》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名著的歷史文化背景,分析名著當中鮮明的人物性格,讓學生領略到名著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和魅力,真正喜歡上名著,驚嘆傳統文化的雄厚力量,從而使學生的文化底蘊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先為學生講解教材的內容,然后留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講解名著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如此一來,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3.結合教材內容融入傳統文化
從古至今,傳統文化和語文教材之間交匯融合都是密不可分的。語文教材在編排傳統文化內容的時候并不是單純地停留在篩選傳統文化上,而且也進行了相應的反思。同時,傳統文化為語文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材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性的編排,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文化之火生生不息。
例如,教師在講授《重陽節的傳說》以及《年的來歷》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通讀一遍文章,幫助學生排除不認識的漢字,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閱讀。然后,為學生詳細講解節日的起源,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節日的文化風俗。可以利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主動思考。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理解和掌握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4.引導學生閱讀古文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要求學生誦讀、多讀,從而培養學生對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的敏感程度。語文教材內容的選取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謹慎的思考,每一篇古文的產生都有著其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因此,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古文內容,把握知識。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合理地引導學生閱讀《三字經》《弟子規》等古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古文之后,積極舉手回答讀完古文之后有什么感想,從而激發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讓學生在仔細品味古文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古文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文化認知能力。
結論:基于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不斷累積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文化積累,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徐帥.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65.
[2]陳俊權.小學語文“六書”語境下的“四體”識字教學與書寫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41-43.
[3]張雪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