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師要重視結合學生實際科學的開展教學研究。本文結合小學體育教學現狀,探索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以期進一步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體育;現狀;對策
隨著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為了加強體育教學效率,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體育教學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實踐水平。在有效的研究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為主,科學的構建更加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不斷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目前我國部分小學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相對較為僵化,教師仍然采用刻板、乏味的教學策略,教師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領導人,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教師也難以從學生的實際狀態加以考量,與學生實現積極良好的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體現。針對小學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利用體育課程的方式,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學習體驗,并且學會正確的體育運動的習慣與意識,做到持續性、自發性的體育鍛煉。如果僅僅是傳統的刻板教學策略,勢必難以讓學生找尋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與意思,難以感受到來自傳統課程的價值與積極性,最終會引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抵觸情緒,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下降,如果長久處于這一狀態,將會難以激發學生的全面、穩定發展,進一步導致學生的綜合成長無法保證[1]。此外,目前我國的體育課程之中,教師仍然是最為主要的教學主導人物,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較為被動,必須依據教師的意見和方法進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體現。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無法得到教師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也會被這種教學模式漸漸磨滅。而為了切實解決當下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就需要教師充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想法,理解什么樣的教學策略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什么樣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果。
二、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對策
(一)激發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其關注度往往只停留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針對小學體育課程而言也不例外,所以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針對絕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由于體育課程的內容相對較為活潑、輕松,因此其相較于其他的文化課程學習熱情較高。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其課程的專注度持續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反復組織某一個單一的訓練,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興趣缺失。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可將體育訓練與游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小學體育課程的趣味性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2]。針對小學生而言,生動形象、形式多元的游戲具備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教師要利用好這一特點,組織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升。例如,針對項目障礙跑的體育項目過程之中,經常會出現小學生一開始能夠具備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但伴隨對項目的深入學習之后,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反復的練習而降低。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就需要豐富教學的手段,幫助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障礙跑。由于小學生的好勝心理較強,所以能夠通過這樣引入良性競爭的方式實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開展體育教學
針對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部分動作的完成連貫性極強,教師難以進行拆分具體講解,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需要加強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的關注度,另一層面而言,能夠對某個動作的重點、難點進行充分的示范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反復加以學習和觀察,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到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要點。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廣播體操”教學過程之中,由于動作的規范性、連續性相對較高,所以學生往往難以有效看清、掌握,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而分拆教學的內容會使得學生留下錯誤印象,即忽略了廣播體操的學習連貫性特點。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引入,得以切實避免上述問題。在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后,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體操的動作要領,并且動作的規范性更強,以前需要6個課時才能掌握的體操動作,現在只需要3~4個課時就能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更加符合新課改要求,利于加強學生體育綜合水平。
(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合理的選擇教學方式,為了進一步幫助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就需要篩選合適的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要從如下幾個環節入手:首先,教學的內容必須具備可操作性。例如,針對投球類的教學課堂設計,為了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揮舞手臂動作,能夠在具體投球前,讓學生感受投擲紙飛機的方式,進行模擬化訓練[3]。而為了提升教學的速度,學生可以進行跳繩等訓練,使得學生的投擲力度得到有效鍛煉,在上述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實心球練習。其次,教學內容的布置上要保證合理、完善,契合學生的能力與操作。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也存在客觀差異,尤其是每一位學生的基礎身體條件存在差距。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到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才能更好進行教學。例如,在跳遠、調高等項目上,要迎合學生的能力設置考察指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期體育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興趣點,科學的運用更加完善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實踐分析,本文提高了體育教學認識,探索了加強體育教學水平的有效對策,希望分析能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研究能力,從而為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李艷州.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2018(07):45.
[2]陳剛.小學體育教育的基本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5):72+74.
[3]梁武臣.論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發展[J].新課程(小學),2017(12):16.
作者簡介:汪凱(1989.01-),男,漢族,籍貫:江蘇南京人,學歷:本科,職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