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麻乍中學
摘 要: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各種教學方式百花齊放,踴躍出現。在物理課堂中更注重因材施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經歷的不同,導致其能力與思 維有差異,所以采用統一的教學很難建立高效的課堂。所以針對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合理采用分層教學 的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差異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之間所具有的差異性,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從而建立高效的課堂。 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得到能力與思維的提升。初中時期,學生情緒變化較大,對于認同感與滿足感的需求較大,而層次教學正好滿足學生這一要求,從而引導其走進課堂學習,獲取知識學習的樂趣。
一、分層教學與訓練的必要性
每名學生的心理發育、智力發育、家庭成長環境、前期的學習基礎等都是各有不同的,這些因素綜合決定著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很大。物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點較多,難度相對偏高,而傳統的物理教學,教師在上課和布置作業的時候,很少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以及個性差異,不能針對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不同的學生做內容相同、標準相同、要求相同的作業。因此,學習好的學生感覺“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卻“吃不下”。這種教學方式和作業布置模式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容易導致出現作業盲目抄襲、馬虎應對,同時可能讓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受挫,優等生驕傲自滿等。長此以往,一部分學生漸漸對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惡與反感抗拒心理。因政策原因不允許采取分班分層教學,課堂上又難于實施有效的完整分層教學,課后又沒有應對策略,部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就會成為物理學習的“陪讀生”。在滲透必要的課堂分層教學基礎上,如采取課后分層有效訓練的方式,既可以確保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啟發與引導。教師要結合個人教學風格與學情,研究與探索課后習題訓練的難易程度與量如何更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減少或減緩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畏懼心理。學生在課后分層有效訓練中達到了學習的目標,進而尋找到了成功的快樂,才可能主動參與后續的學習,尤其是課堂的學習,并逐漸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效率。
二、分層教學與訓練的實施策略
1.小組探究與合作式學習
物理在初中眾多學科中的難度系數一直處于前列位置,學生對于物理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邏輯性、思維活躍性的鍛煉,從而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初中生剛接觸物理時,對于很多公式和物理現象都難以理解,感覺物理學起來很吃力,容易產生畏難甚至抗拒的心理。在不斷地嘗試讓學生能夠輕松跨過物理這門學科的門檻的過程中,大多數的物理課堂教學都加入了小組討論環節,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實行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將全班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特點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提供這節課的導學案,讓每一小組進行自由的探討。
2.分層作業的布置
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是否能夠通過完成分層作業而得到提升,這取決于作業布置得是否合理與科學。實施分層作業之前教師應該從實際學情出發,從貼切的角度去布置作業。基于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可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在一個教學班中設立三位科代表,協助物理教師進行作業分層管理。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準,確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只做適合自己的作業,時間控制在每天 20 分鐘以內,不宜過多增加學生的負擔及心理壓力。例如,研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對于基礎與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通常也稱之為后三分之一的學生,一要求看得懂串聯電路與相應的電路圖并會對電流表進行讀數;二要 求知道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即可。對于中間層次的學生,一要求會連接串聯電路并畫相應的電路圖;二要求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通過某處的電流;三要求通過探究知道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并嘗試換不同規格的燈泡進行研究。而對于接受能力最強的那一部分學生,可以直接越過一些基礎性的訓練,布置難度較高的習題,讓他們在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得到質的飛躍,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熟知并掌握串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基礎上,嘗試探究兩只燈泡串聯時一只燈泡發光而另一只不發光的原因,不發光的燈泡可能是短路了,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呢?該燈泡不發光,是否就能肯定沒有電流經過燈絲呢?
3.物理分層限時測試
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測試,教師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矯正,必要時進行單獨輔導。如果長期一直采取不分層次的同卷測試,弊端就是后三分之一的學生用一半的時間就把會做的內容完成了,后面的時間都是在默默地等待中度過,不利于學生物理成績的提高及健康成長。采取每兩周一次,每次 20 分鐘的物理分層限時測試,先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每一次的測試卷也分為 AB 兩卷:A 卷的難度系數控制在基本題 80% 與提高題 20% 的比例范圍,B卷的難度系數控制在基本題 50%、提高題 35%、深化題 15% 的比例范圍。利用這樣的分層限時測試,以測促教、以測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應對考試的解題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學習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教育 改革中所出現的重要方式。在這一方式中,通過對各環節的分層,滿足了學生對于各種學習的需求,建立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已經對于分層 教學進行了嘗試,并且取得了相應的優秀成績,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 必須不斷進行自身提升,結合實際情況, 進行適當改善,從而更好的組織課堂教 學,為我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任家榮.信息化條件下初中物理 分層教學策略的嘗試與研究[J].學周刊,2020(02):152.
[2]張新民.以分層教學書寫初中物理 教學的未來[J].基礎教育論壇,2019(3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