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霞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隨學生一生的教育,對于啟發學生的心智、激發其潛能都有著重大意義,然而就當下的情況來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在家庭、學習生活及校園適應方面,學生極易因為教師或者家庭因素而產生自卑或者驕縱情緒,因此,如何正確面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已成為家庭、學校雙方面對的共同問題。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解決措施
小學教育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關鍵時期,對于啟發學生的心智,塑造其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大意義。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小學生的心理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如果使用傳統的教育手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無疑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結合現代信息手段等多種教學策略,營造出良好和諧的心理輔導環境,全方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確保每一位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全方位成長。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屬于五育的重要組成,是培養學生思想認知和心理素質的前提,同時也是素質教學提出的基本教學要求,在整體教育工作中占據重要比重。學校要想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心理教育的滲透力度,將心理教育作為重點內容,教師方面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心理進行全方位落實,為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傳統小學教學中,老師幾乎將所有精力都傾入到理論知識中,一味的提升學生的成績,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厚度不相匹配,學習能力和邏輯能力較強,但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質方面十分薄弱,極易出現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心理適應問題,最終可能會讓學生的人生軌跡出現偏離,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為全面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和教師在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長。
二、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水平極其不成熟,且心理特征極易受到教師、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慌張等情緒,教師是疏導學生情緒的主要引導者,承擔著更快更好的舒緩學生心理的任務。且小學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是最容易產生心理應激反應的特殊群體,同樣也是心理可塑性極強的人群,且隨著社會上各種信息泛濫及環境影響,極易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學生真偽辨別能力不足,很容易在真假交替的輿論中產生不良情緒,出現心理適應問題,當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校合作不夠嚴密。家庭和學校合作不夠嚴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部分家庭由于父母思想觀念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足,一味地將心理健康的重任交給學校,以致于家庭和學校難以有機協同,學生無法受到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父母和學生、學校之間,也缺乏有效溝通,父母即使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會及時和學校溝通。
2.學校教育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的不良情緒得以疏泄,在身心上得到雙重發展,所以,要想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建出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教師同時也需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隊伍對正確評價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評價不足,對于學生的心理特征、情緒調節能力的意識較為缺失,學生在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得到保障。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解決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心理輔導。隨著21世紀的科技快速發展,信息化的覆蓋程度也隨之提高。小學心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帶來的新鮮感,通過播放動畫短視頻的方式,給學生疏導緊張情緒,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教育,讓學生時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情緒。
2.構建出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要想全方位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需要學校聯合家庭構建出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校和家庭通過網絡平臺和社交平臺進行及時溝通,組織家長進行分層次、有序列的心理輔導。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在校內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增強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度,形成一個全方位心理教育覆蓋體系。
3.注重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一個心理成熟和正確價值導向的成年父母,要將孩子的品德和心理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成績也要關注,但是不能過度關注,必要的時候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疏導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其次就是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不和以及家庭離異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家庭解體的后果會直接壓到孩子的身上。
4.以學生為本,采用細致的心理輔導方式。教師方面要采用更加精細的心理輔導工作方式,小學心理輔導教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生才教育的核心對象,因而教師要將工作重心放置于學生的成長經歷和成長體驗當中,把心理輔導工作真正做到學生心中去。此外,教師也可以借鑒心理咨詢對學生進行逐一的心理輔導,不能讓學生的思想或者心態出現偏差,將心理咨詢的方法與技巧,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運用到心理輔導工作當中,比如當下較為流行的心理咨詢的共情技術、傾聽方法以及正向引導和積極暗示等,讓心理輔導人工作變得更容讓人接受,并將這一方式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能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絲毫偏差。
四、總結
小學時期是塑造良好人格的關鍵時期,而學校和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學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引導者,承擔著學生人格塑造和價值觀構建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在開展心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刻灌輸心理健康指導,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培育出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申月.試析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60.
[2]張檀.談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心理月刊,2019,14(19):48-49.
[3]王沈,付莉.談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