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頂崗實習是一種常見的教育實習形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實習目標泛化、實習內容不明確、實習地點分散、實習效果考核流于形式等問題。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作為應用型本科師范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確保實習質量,實現實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構建完善的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應找準頂崗實習目標的定位,細化實習內容,協調處理好高校、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完善雙導師制度,客觀評價學生的實習效果,真正做到以實習生的專業發展為核心,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教育實習;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
[作者簡介]毛偉霞(1980- ),女,河北任縣人,河南科技學院,講師,碩士。(河南 ?新鄉 ?453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JSJYYB-069)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4-0080-06
為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和職業認同感,加強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的聯系,教育實習一直是師范生培養的重要一環。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教師〔2011〕6號)中明確規定實踐教學的時間累計不少于18周。師范院校在具體組織教育實習時有各自的考量,有相當一部分應用型本科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時間相對集中,少則半年,長則一年,頂崗實習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實習模式。作為職前教師培養的重要一環,頂崗實習工作既要避免任由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的“散養”狀態,又要警惕那種看似集中管理學生卻同樣指導乏力的“放養”形式。應用型本科師范院校相關院系的負責人在頂崗實習工作的計劃、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應做到統籌安排,以確保實習質量,切實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能力,實現實習環節的培養目標。因此,構建一個系統的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勢在必行。
一、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本科師范院校以培養進入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教師為目標,而組織良好的教育實習環節對于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這些師范院校安排的教育實習時間相對長一些,一般的頂崗實習以半年居多,也有一些院校實行“3+1”的培養模式,實習安排在大四一個學年。雖然實習工作年年都在安排,但是實習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到實習效果,未能充分發揮出教育實習應有的功能。
1.實習目標泛化,難以對實習工作起到指導作用。教育實習屬于實踐教學環節,學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會同步編寫教育實習教學大綱,其中首要的一項就是制定教育實習目標。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依據,其對目標的表述多比較籠統,常以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分條列出專業學習的目標要求。其中,了解和理解多指向知識性內容,掌握則涉及技能或能力層面。這種偏于籠統且更適合理論課程學習的表述方式難以體現實踐學習環節的特點,造成指導教師和學生難以領會目標的定位,無法將這類課程文件與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目標的指導作用。
2.實習內容不明確,實習崗位多是被動安排。第一,走訪發現,不少學生不知道實習的任務是什么,學校也沒有專門的培訓。有些學校會事先安排時間統一講解實習手冊的填寫要求,由于學生還未真正進入教育現場,對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師工作缺乏切身體驗,培訓效果非常有限。如果指導教師不能及時跟進實習進程,加強引導的話,則學生只能是處于自我摸索的狀態。第二,無論是學生自主聯系的實習單位,還是與高校簽訂實習基地協議的實習單位,由于雙方事先對實習內容沒有明確的要求和共識,實習生進入實習單位后,一般只能被動地聽從實習單位的安排,實習崗位因學生個人專業素質、因實習單位師資狀況有異,致使出現頻繁的變動,使得師范院校和實習生都處于被動的狀態,打亂了實習計劃,也不利于師范院校和實習單位的長期合作。
3.實習地點分散且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校內外指導教師指導不力。頂崗實習不同于前期的教育見習,需要在觀摩的基礎上逐步走向獨立帶班的過程,實習時間一般較長,無論是集中安排還是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都需要相當數量的實習單位才能消化數量眾多的實習學生。有些院校將學生分散在縣、鄉、村或城市低水平中小學或幼兒園。由于實習地點分散,校內指導教師日常教學任務重,其指導工作缺乏監督,一般難以做到定期進校指導或是組織學生召開實習座談會。事實上,那些需要頂崗實習學生的學校多是一些辦學質量水平不高、師資比較緊張的學校,這些學校的帶班教師多忙于日常工作,同樣對學生的指導不足。
4.實習評價流于形式,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實習狀況。實習評價是實習管理的重要環節,應依據實習目標對學生的實習表現進行全面的評估,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習效果。由于實習目標制定得比較寬泛,缺乏指導性,造成指導教師在進行綜合評定時用詞比較籠統,多集中在對學生實習態度的肯定上,而對于教育教學能力缺乏細化的評價,再加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礙于人情和面子,評價結果往往以“優秀”為主要格次,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的實習效果。指導教師由于對實習目標理解不到位,平時忙于其他日常教學工作,沒有及時跟進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各種表現,在實習評價時往往用詞含糊,沒有針對性。短短幾行文字性描述難以準確地反映出每位學生在實習中所表現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個人的進一步成長參考價值不大,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實習評價的意義。
二、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的定位和構建依據
要構建頂崗實習的質量保障體系,首先需對一般意義上的質量保障體系有一個認識,明確質量保障體系的定位和構建依據。
1.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屬于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高校質量保障體系可以分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兩個系統,其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指由高校自身負責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活動。頂崗實習工作是職前教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實踐教學環節,因此,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屬于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其主要制定者是高校相關院系的負責人,參與者為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實習單位的負責人、師范專業學生和實習單位一線教師。
2.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依據。第一,學習并參考專業質量國家標準中的相關規定。頂崗實習是一種教育實習形式,屬于實踐教學環節,相應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首先應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中的相關規定。《標準》中對相關學科專業的質量管理部分的要求主要包括整個本科教學階段的質量管理目標、質量規范等,并沒有對實踐教學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其他可見的有工程類專業如《機械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對質量保障體系的規定相對詳細一些,指出各高校應對主要教學環節建立質量監控機制,使主要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處于有效監控狀態,各主要教學環節應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建立對課程體系設置和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定期評價機制,評價時應重視學生與校內外專家的意見。可見,教育部相關文本材料重點突出的是對過程的監控和對結果的評價。
第二,參考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構成要素。2003年我國開展大規模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以來,不少高校陸續成立了校內評估機構,并逐步建立了內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有學者提出,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應該包括五大要素:背景保障——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投入保障——教學條件和人力資源;過程保障——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與監控;結果保障——教學效果評價;機制保障——質量保障各個環節的評價、反饋和持續改進。這樣一個要素標準既可以作為整個學校層面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也可為頂崗實習這一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提供參考。
三、構建貫穿全程的系統的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
頂崗實習作為教育實習的一種形式,因其注重給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而受到重視。需要指出的是,頂崗實習不是支教,更不是提前就業,參加實習的學生仍然處于教師教育的職前培養階段,還未真正步入教師崗位,其專業態度的內化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對應前面提到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五大構成要素,應用型師范院校應真正做到以發展實習生教學能力為核心,確保實習教學環節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1.頂崗實習目標的選擇與設定。頂崗實習時間無論長短,作為一個獨立設置的環節,其目標的基本指向應該是一樣的,即引導師范生對基礎教育發展情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培養其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初步的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制定實習目標時應突出該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以實現其對各相關專業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
頂崗實習目標應該細化,以實習學生的角度進行表述,為后續實習內容的選擇等提供導向性參考,方便實習學生的理解和指導教師的指導。在學習教育部制定的有關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方面相關政策文本的基礎上,通過頂崗實習環節的實施,一般應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達到以下目標,以實現對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其一,通過觀摩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環境創設和學生管理等情況,全面了解實習單位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分析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其二,能夠應用專業的觀察方法記錄和分析中小學生或幼兒的行為,結合實習所在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相應學科教師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方法,比較流暢地組織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區角活動),能夠適時地指導學生的自主活動。其三,具有運用專業知識分析中小學或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模式、教研活動組織與管理等層面問題的能力。
2.頂崗實習主要實習內容的選擇與界定。實習目標中對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是選擇實習內容的主要依據,建議以項目的形式基本涵蓋中小學或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和實施的方方面面。頂崗實習主要內容因專業而異,一般應包括三大項。其一,引導學生對實習單位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環境創設等情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其二,組織學生對中小學或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小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活動等進行觀摩,在觀摩學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學習設計教學活動方案以及獨立帶班組織活動。其三,安排學生對實習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模式、常用的教學方法、教研活動組織情況、家長工作情況等進行調查。這些大項還可再細化為若干實習項目,同時配合詳細的調查表格或觀察記錄表,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和記錄,也為指導教師評價學生提供重要的支撐材料。
實習手冊應包含上述大項內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項目詳細呈現。建議制定表格時,在填寫說明中詳盡地告訴實習生應該達到哪些要求以及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實習過程中要求實習生根據實習進度及時填寫實習手冊。
3.頂崗實習單位的篩選與合作制度建設。教育實習是一項需要長期安排的工作,因此,應精心篩選高質量的實習基地,逐步與實習基地建立動態的長期合作的關系,確保實習工作順利進行。第一,制定頂崗實習單位篩選標準。首先,應選擇本市市區的辦學質量較好、社會聲望較高的中小學或幼兒園作為備選的實習基地。其次,相關院系負責人應一一走訪數量充足的備選實習單位的負責人,面談實習目標、內容、指導教師職責、實習期間膳食住宿等一系列問題,明晰高校、實習學生和實習單位三方的職責。最后,師范院校和實習單位就實習細節溝通好后簽訂合作協議,院系負責人定期與各實習單位實習生代表召開座談會,了解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不按實習計劃進行、管理混亂、教師指導不認真等有損實習生權益的實習單位及時協商,問題嚴重的終止合作。
第二,加強與實習單位的合作與交流。為了確保優質實習基地的穩定性,加強與實習單位的合作與交流是師范院校的分內之事。此外,頂崗實習既不是為實習單位提供廉價勞動力,也不是要增加實習單位教師的工作負擔。因此,師范院校要在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兒童行為觀察與矯正、學校環境創設、教師專業發展等領域與實習單位教師進行充分溝通,結合實習單位發展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科研項目合作,使實習單位教師切實感受到合作的益處。同時,根據師范院校制定的校外指導教師補助標準及時發放實習指導補助,充分調動實習單位教師參與實習指導的積極性。
4.頂崗實習雙導師制度建設。實習質量的保障離不開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為了幫助實習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鍛煉和成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實習指導教師的遴選。首先是校內指導教師的選擇。建議承擔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任務的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因為這部分教師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科研項目申報一般多與專業領域的教學、課程開發、教學改革等相關度比較高,對基礎教育實踐比較了解,具備引領實習生觀察和反思基礎教育實踐的能力。其次是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選擇。這一工作主要由中小學校校長或幼兒園園長負責。師范院校負責人在與實習單位負責人溝通實習事宜時,應建議或要求該單位的骨干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的首選。由于在選擇實習單位時,已經考慮到其辦學水平,那么只要是管理規范的社會聲望較高的中小學或幼兒園,其相應學科領域的帶班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養應該是值得信任的,具有指導教育實習的資格。
第二,實習指導教師的職責。高校教師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指導教師的職責劃分應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出發點。
校內指導教師負責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聯系、溝通,一起討論和實施教育實習計劃,督導實習生的工作。校內指導教師需定期進入實習單位現場指導,定期召開實習學生小組會議,了解實習生關注或有疑問的問題,并結合實習進度指導學生填寫實習手冊,組織小組匯報實習作業,評選優秀實習生。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校內指導教師應專門針對實習手冊中的相關主題開展研討活動,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基礎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教育反思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實習單位指導教師長期工作于教育一線,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給實習生切實的指導,尤其在課程組織與實施、環境創設、學生行為管理、家長工作等方面比較有經驗,可以對實習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指導。
為明確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要求,需要對校內外指導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實習教學大綱、實習計劃、實習手冊、指導教師工作手冊等。培訓時間應安排在實習學生進入實習單位之前進行,由院系負責人對校內外指導教師分別進行培訓。
第三,實習指導教師的考核與激勵。實習教師的指導情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習成效,因此,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應及時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應作為教師實習教學效果評定的一項重要依據。實習指導教師的考核主要依據指導教師工作手冊填寫情況、實習學生手冊中記錄的相關指導情況和學生問卷反饋情況。校內指導教師應根據規定定期進入實習單位現場指導學生,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溝通學生的實習情況,定期召開實習小組座談會,這些工作進展都應及時記錄在實習指導教師工作手冊中,并在現場及時拍照和錄短視頻存檔,作為過程性指導的檔案,同時也作為考核指導教師的重要依據。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由于工作繁忙,其指導情況可反映在學生實習手冊的表格中,由學生結合具體的項目指導情況認真填寫,以減輕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學生問卷反饋情況是針對實習整體情況進行的無記名問卷調查,一般安排在實習結束,其中有學生對校內外指導教師指導工作的打分情況,也可作為考核指導教師工作的依據。
指導教師的考核工作應以督促和激勵指導教師不斷改進實習工作為基本導向,對于優秀的指導教師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以資鼓勵。
5.頂崗實習過程中問題解決途徑。教育實習不同于前期的理論學習或是技能訓練,師范生一旦進入實習單位,除了要適應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應用的轉變,還要學習處理與班主任教師、學科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利益相關者復雜的人際關系。這種種變化,對于實習學生而言確實是一個挑戰。由于實習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各實習學校、各實習班級的教師和學生情況也不同,實習期間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困惑和問題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明確各方職責,確保實習工作有序進行。師范院校應與實習單位進行充分的協商,建立院系負責人與實習單位負責人、校內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輔導員與實習學生這三對對接關系在內的多渠道問題解決平臺。
院系負責人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教育實習大綱,組織編寫教育實習手冊,走訪和聯系實習基地,組織購買實習責任保險,安排實習分組,選拔和分配校內指導教師,并就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選聘,以及實習期間實習學生的食宿、安全管理、待遇等與實習單位負責人進行協商。
實習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方面的指導歸校內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相應學科主講教師共同負責。因此,在觀摩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專業學習和專業發展上的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與校內外指導教師隨時溝通,尤其是與實習手冊填寫有關的工作,指導教師有責任進行明確的指導。
學生實習期間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方面也會有不少需要學生學習的材料或是各種與教師資格考試、學生助學貸款、畢業和就業等有關事宜的通知等,這方面的工作由輔導員負責跟進。
6.頂崗實習效果評價體系建設。第一,圍繞實習目標和內容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頂崗實習工作自始至終應在實習目標的指引下進行,因此,實習效果是為了檢核實習目標實現了多少。在構建實習效果評價體系時應圍繞實習目標和內容,細化實習項目,分項列表,根據學生的表格填寫情況和校內外指導教師的描述性意見綜合評定學生頂崗實習效果,并做好信息反饋工作,不斷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各院校可根據頂崗實習教學大綱中實習目標和內容的要求,細化實習各項目的評價指標。在指定評價指標時注意參考教育部和省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相關評價標準。
第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習效果評價不能停留于給學生一個分數或是格次,也不是簡短的幾句描述性評價所能全部展現的,應重點考核實習生實習過程中逐一落實實習項目的情況,關注實習生實習全過程。
為全面考核學生的實習效果,應將考核貫穿于整個實習過程,即開展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實習期間紀律遵守情況、實習手冊填寫情況、實習小組研討會提交的文字材料與現場發言情況、實習結束提交的實習總結。這部分成績在總成績評定中可占70%。
所謂終結性評價,是指實習學生返校后,要求學生分小組匯報實習成果,提交三份教學活動方案,并就其中一個活動方案進行10分鐘的微課展示,由校內外指導教師進行現場點評、打分,微課展示視頻作為作業一并提交存檔。各小組再選出代表在年級做匯報展示,以達到相互觀摩、共同成長的目的。實習結束時的考核成績在總成績評定中可占30%。
第三,校內指導教師的評價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評價相結合。無論是實習過程中的平時成績評定還是實習末期的考核,校內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均參與評定,實行百分制,校內外指導教師分數各戰50%。綜合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占70%)和期末考核(占30%),最后可換算為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59分及以下)幾個層次。在進行考核時,校內外指導教師應結合各具體指標進行描述性評價,如學生實習手冊填寫情況、平時對待班級學生和指導教師的態度、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小組研討上的表現等。
第四,注重發揮評價結果的引領作用。實習成績的評定既標志著一段時間學習的結束,更是實習學生未來長期職業生活的起點。實習評價的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實習生,促使其站在他者的角度去反思個人的專業態度和專業能力。評價結果在肯定實習學生進步的同時,更要具體指出學生在專業發展上的不足,引領實習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地追求卓越,逐步成長為一個能夠引領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反思型教師。
[參考文獻]
[1]魏紅,鐘秉林.我國高等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分析與未來展望——基于96所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文本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64-70.
[2]丁彥華.加拿大教育實習的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10):38-40.
[3]王曉芳,周鈞.新加坡師范生教育實習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9(5):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