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陶濤
關鍵詞:網絡銀行? 風險防范? 內部控制
銀行轉賬支票支付方式,是銀行傳統付款業務的代表。轉賬支票是由企業簽發的,通知銀行從其賬戶上支取款項的憑證。轉賬支票只能用于轉賬,不能提取現金。它適用于各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易、勞務供應和其他經濟往來的款項結算。銀行轉賬支票使用的一般流程:(1)填寫出票日期、收款人、付款行名稱、出票人賬號、金額、用途等信息,加蓋財務專用章及法人章;(2)將轉賬支票存根聯裁下;(3)填寫進賬單付款人、收款人信息,及轉賬金額、用途等;(4)企業出納或對方企業出納前往銀行,取號至銀行柜臺辦理,銀行人員驗證轉賬支票后根據進賬單上的信息進行轉賬;(5)轉賬完成后,銀行人員在進賬單每一聯加蓋銀行業務章,取回作為會計做賬憑據。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付款業務更常見的是使用網絡銀行進行付款。各個銀行的網銀可能大小、樣式上各不相同,但操作流程大致為:(1)插入網銀U盾,登錄網上銀行,填寫付款信息,核對無誤后提交;(2)若企業只有一個網銀U盾,則付款完成,若企業有兩個U盾,則需要使用另外一個U盾對付款信息進行復核或提醒主管人員進行復核,復核通過才能付款成功。
與銀行轉賬支票支付方式相比較,網絡銀行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網絡銀行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模式以及更好的客戶服務內容,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網絡銀行不受時間、地點、方式的限制,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全天候為企業提供付款服務,并可提供賬戶查詢、代發工資、代繳費用等服務。一般企業的付款業務量不是很大,使用傳統的銀行轉賬支票支付方式,出納跑銀行排排隊還應付得來,但對于業務量大的企業或集團公司來講,銀行轉賬支票支付方式很難滿足企業需求,且大業務量的企業一般對現金流的掌控程度要求非常高。通常情況下,有付款業務時,企業出納開好單據去銀行柜臺,介于銀行柜臺低效率的辦事作風,排隊往往要持續1-3個小時,還經常會出現單據錯誤、印鑒不符等情況,嚴重影響企業財務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難度,尤其是涉及到外地銀行的情況。企業高管需要隨時掌握企業的銀行存款狀況,未辦理網絡銀行業務的情況下,財務人員需要聯系銀行客服經理請求代為查詢或去銀行柜臺查詢,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時間、人力、物力的支持。如果使用網絡銀行支付方式,在網絡上隨時可進行相應操作,省時省力,企業可以減少財務人員數量,節約成本,同時可以查詢企業銀行賬戶情況。
相比于銀行轉賬支票付款業務,網絡銀行支付方式有額外的支付風險。主要風險有:財務人員工作繁忙,有可能提交付款U盾與付款復核U盾出現在同一個財務人員手中,導致內部牽制失效;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可能會產生網絡風險,比如黑客攻擊、網絡詐騙等情況;由于財務人員計算機技術能力的有限或安全意識不夠,操作失誤,存在資金流失風險。
筆者親測,早上9:00到達某銀行辦理2600萬的轉賬業務,銀行工作人員對單據進行核實、查看身份證、電話核實等程序后進行轉賬辦理,涉及多位銀行工作人員,9:53分業務辦理結束,取回回單回公司。而此時另一位同事仍然在排隊,而到達銀行的時間也是早上9:00。銀行柜臺工作人員的核實確實可以為企業規避掉一部分風險,但不得不承認這效率過于低下。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傳統的銀行轉賬支票支付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網絡銀行支付方式優勢非常明顯,但網絡銀行支付方式會帶來額外的風險,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如何控制風險。
企業使用網絡銀行支付方式是時代的趨勢,地區發展使然。對于未使用過網絡銀行支付方式的企業,對網絡銀行存在嚴重的畏懼心理。以下為企業使用網絡銀行支付方式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網絡銀行使用制度
網絡銀行因其高效、快捷等特點,受到社會青睞,已成為廣大企業主要的付款方式,同時相較于傳統的銀行付款業務,又產生了更多的風險。在開始使用網絡銀行時,必須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加強風險防范意識,首先是制定網絡銀行使用制度,對網絡銀行業務使用做出具體的規定。如,對網銀U盾的管理進行嚴格的職責分離,必要的情況下增加二級復核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因網絡、系統或其他原因出現可疑情況,應立即與銀行人員取得聯系,對相關情況進行咨詢、確認等;對安裝了網絡銀行客戶端的計算機的使用,作出明確的規定等。
(二)完善內部監督
除了制定網絡銀行使用制度之外,還應關注網絡銀行使用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有的企業有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卻不一定具有有效的執行監督機制,如果沒有則會使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所以為了保障企業資金安全,必須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如定期不定期檢查崗位輪換制度,不同的財務崗位應進行相應的定期與不定期的輪換,授權與支付相分離,防止貪污挪用、監守自盜等問題的發生。再如,企業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定期與不定期對銀行存款進行核查,及時發現問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三)以部分付款業務作為試點,使用網絡銀行進行付款,逐步增加網絡銀行的使用范圍未使用過網絡銀行支付方式的企業,對網絡銀行的風險存在過度的擔憂,每當有人提出使用網絡銀行進行付款時,便會遭遇強烈的反對,并以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為由拒絕使用網絡銀行付款業務。雖然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固步自封的做法要不得,我們應從真實的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防范風險。企業可以將部分付款業務作為試點,檢驗并完善企業的網絡銀行使用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逐步放開對網絡銀行業務的限制。比如,可以從企業的工資發放、繳納水電費等常規的、金額較小的支付業務開始,梳理整個網絡銀行支付流程,切實有效防范網絡銀行使用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應該選擇使用網絡銀行支付方式,以利用大數據和電子技術為財務人員提供便捷服務,同時建立完善的網絡銀行操作內控制度,以避免資金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淑娟.控制和防范網銀操作風險提高企業網銀管理水平[J].現代企業,2019(8).
[2]孫光遠.企業網銀業務存在的風險及應對[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5(5).
[3]申曉.網銀操作風險細分及對應策略[J].投資與合作,2013(8).
[4]陳晨,田倩.網絡銀行操作風險及其監管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