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文潔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九年級學生的英語口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達到五級水平,即能就簡單的話題提供信息,表達簡單的觀點和意見,參與討論;能與他人溝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務;能在口頭表達中進行適當的自我修正;能有效地詢問信息和請求幫助;能根據話題進行情景對話;能用英語表演短劇;能在以上口語活動中做到語音、語調自然,語氣恰當(教育部 2012)。《課程標準》還提出: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包括網絡學習資源。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推進,學校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鼓勵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聽說訓練,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缺少實踐機會的問題;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在線學習英語,鼓勵教師根據網絡教學平臺記錄的學情數據制訂教學計劃。學校可運用翼課智慧教育平臺(以下簡稱翼課網)輔助英語教學,翼課網不僅提供與學校所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資源,還提供微課、其他版本教材的配套練習資源、多種英語課外閱讀材料等,教師可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班級學生水平的材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翼課網學生端翼課學院模塊中各種各樣的知識闖關游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英語的動機。
從2016年起,廣州市初中畢業生英語學科學業考試采取聽說合考的方式。新的聽說考試含模仿朗讀、信息獲取、信息轉述及詢問三類題型。同時,采用計算機輔助考試與智能評卷(機考機改)。然而,目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在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中,英語口語及聽說課程所占的比例很低,初中每個單元只有1節聽說課,甚至有些教師干脆不上聽說課。學生缺少聽說的有效訓練,聽說能力得不到發展。(2)大班額情況比較普遍,教師組織和開展口語教學的難度較大,即使開展了口語教學,也難以監控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很多學生得不到鍛煉的機會。口語訓練形式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缺乏說完整句子的習慣和意識。(3)很多教師的口語水平并不高,不能用標準的英語流利自如地組織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無法從教師那里得到正確的示范,也無法感受到優美的語音、語調,逐漸喪失了使用英語進行表達的動力。(4)缺少口語評價。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評價,學生不了解口語的評價標準。(5)學生缺少開口說英語的膽量,經常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甚至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使用漢語。此外,學生在口語測試中存在單詞發音不準確、朗讀時吞音、語言缺少停頓、語調單一、語句不連貫、語法錯誤較多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就廣州市白話地區初中生的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一系列假設:(1)網絡學與教的平臺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與教多元化、多情景的需求;(2)豐富的練習和針對性的指導能逐步改變粵語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負遷移,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3)通過對英語詞塊的強化使用,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英語口語表達中的停頓、重復、錯誤會減少,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將得到提升。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簡稱CALL)的發展經歷了行為主義機助外語教學時期、交際機助外語教學時期、綜合機助外語教學時期(馮天敏、張如靜2019)。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不斷地借助電腦、網絡教學資源等,從單向信息傳遞發展到雙向信息傳遞(卞延竹 2018)。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類的應用軟件是學習者學習語言的有效工具,包括文檔處理軟件、電腦游戲、語料庫、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課程軟件等。
混合法即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混合法既重視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監督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混合法強調通過網絡連接和信息技術應用創造出一種理想的教學環境,以實現“學教并重”(何克抗 2004)。
Web-quest模式于1995年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伯尼·道格和湯姆·馬奇創立(馮天敏、張如靜 2019)。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給學生呈現一個特定的情境或布置一個任務,并提供給學生一些網絡資源,要求他們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該教學模式將“協商”和“會話”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
網絡學習平臺是學習英語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者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線與同伴進行討論。當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后,平臺會對其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平臺通過考核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下一步學習內容的智能推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如獲得幫助的次數、教學視頻觀看頻率、習題完成情況等)被詳細記錄下來。這些數據被智能分析之后便成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專屬數據,成為平臺為學習者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的依據。
本研究歷時兩年半,于2015年9月開始,在筆者所在學校七年級三個普通班共108名學生中進行。學生年齡均在11—12歲之間,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家和校外講的大多是粵語。
七年級(3)班為實驗班,七年級(4)班和七年級(5)班為對照班。實驗班共37名學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15人。對照班的英語教學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在實驗班開展一系列口語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改革,具體如下:
首先,根據學生的口語水平,將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層。A層學生的口語能力較強,對于他們,不以課程目標作為限制。在實驗過程中,重視給這部分學生增加英語美文朗讀和口語交際訓練材料。B層學生的口語能力一般,按照現行課程目標的良好標準予以要求。在實驗過程中,組織這部分學生分別從語音對比、情景對話、話題口頭表達等方面展開訓練。C層學生的口語能力較差,按照現行課程目標的“合格”標準予以要求。在實驗過程中,組織這部分學生從語音對比、情景對話、話題口頭表達等方面展開訓練,且適當降低難度,重視對他們自信心的培養。
實驗班學生在課前利用翼課網進行預習,包括跟讀單詞、模仿朗讀課文等,平臺會把學生的預習數據記錄下來并傳送到教師端。教師根據數據進行針對性的備課、上課,再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布置翼課網聽說作業或測試,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針對性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網絡學習是互相支持的。
原先所采用的終結性評價無法有效鼓勵學生開口練習。在實驗班應用翼課網組織學生開展口語訓練,使每個學生都能全程得到發音、語音語調方面的反饋,有效激發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學生每次完成口語練習后,平臺的“口語教師”都會及時給予正面、積極的反饋,如 good,not bad,you need one more practice等。
實驗班學生的期末口語成績由平時的口語練習得分加期末區聽說合考統測成績組成。這種評價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練習口語的積極性。對照班學生的期末口語成績仍然采用期末區聽說合考統測成績。
1.前測試卷結構
前測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的英語語音能力、話題知識掌握情況、對情景的理解能力、組織文段的能力和表達過程中使用策略的能力。
前測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語音測試,要求學生從四個單詞中找出畫線部分發音與其他不同的單詞,檢測學生對字母 a,s,i及字母組合 th,ng,ed,ai,oo 等發音的掌握情況。
第二部分為情景題,要求學生根據話題情境(共10個話題,包括打電話、祝愿、表揚等),從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
2.前測結果分析
(1)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成績基本持平。
(2)學生對動詞過去式ed結尾的發音規則掌握得最差,偏誤率達到0.763;偏誤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鼻音、a在重讀閉音節和開音節中的不同發音、字母組合ai的發音。結果表明:學生在小學時并沒有掌握好英語的發音。
(3)學生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較大,在特定情境下的應答錯誤率普遍較高。可見,教師應多給學生創造練習口語的機會,幫助他們積累語用經驗;還需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材料,強化知識的正遷移。
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均參加了5次區聽說合考統測。將5次區聽說合考統測成績錄入數據統計軟件SPSS進行方差分析(ANOVA),結果見表1。

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方差檢驗的F值為3.633,相伴概率為0.03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這說明三個班至少有一個班和其他兩個班有顯著區別,也有可能三個班之間都存在顯著區別。
進一步分析如下(見表2):

表2
根據表2中的數據,將3班與4班相比較,二者的相伴概率是0.025,小于0.05,這說明3班和4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3班與5班的相伴概率是0.018,小于0.05,說明3班和5班之間的差異也比較顯著;4班和5班的相伴概率是0.901,大于0.05,說明4班和5班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前測成績差距是0.1分。可見,在采用了傳統教學與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后,實驗班的聽說成績超過了對照班。由此可以確定,應用翼課網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學校運用翼課網輔助英語口語教學的實踐效果來看,其優勢、帶來的便利及受師生歡迎的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推廣和使用。
學生通過在線學習英語,記憶詞匯的能力明顯提高了;在朗讀時能注意語音語調及表達的連貫性;掌握了不少朗讀技巧,養成了良好的朗讀習慣;在課堂上敢于大膽發言了。在聽說考試中,大部分學生比較自信、淡定;能自然流暢、有節奏地進行模仿朗讀;能準確區別粵語易混淆的音素,如 [l]和[n];在做信息獲取題時,能準確聽取信息并作出判斷;在做信息轉述題時,減少了重復和停頓,部分考生甚至能用完整的句子準確無誤地作答。
本研究以白話地區的初中生為受試,檢驗了應用在線學習模式對其口語提升的作用。研究發現,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口語流利性的兩個題型(模仿朗讀、回答問題)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信息轉述題上無顯著差異。實驗班學生在用英語表達時比較自信、淡定,能準確發出粵語易混淆的音素,如[l]和[n],表達過程中的重復和停頓較少。由于條件受限,本研究的受試樣本數量少,且都來自同一所學校,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制約。另外,在采用傳統教學與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在線學習的鼓勵和監督;認真研究學情數據,挖掘學生的認知風格、特征,分析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