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要:道德與法治的觀念蘊含著中國五千年發展的文明成果,對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在目前的中國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也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它所傳遞的思想觀念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意義非凡。當前,我們處于一個價值觀多元發展,沖突不斷的社會之中,對于思想還未成熟的小學生,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無疑再次引發關注。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法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1-0120-01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小學教育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化功能,是影響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手段。對于增強小學生抵御不良誘惑,完善人格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意識到個人的使命在肩,充分認識到小學道德和法治的對于學生的重要價值,能夠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能力。
1.重視教學前期準備,精心設計,合理安排
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在我國已經開設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是由于并不列入考試課程中,與應試科目相比難免處于劣勢地位,因而常常被忽略。因此,提升小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和學習意識是進一步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應該適當創新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合理安排,發揮該學科的指導作用。
教師在進入教學過程之前,應該深入挖掘課本知識,全方位掌握教材內涵,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既要以課本為教學根基,又要適當地超越課本所提供的內容。因為我們的教材編寫是全國統一制定,是規定該門課程的大體研究方向的,但是具體到各個地方的教學實施來講,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地進行選擇。根據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靈活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讓學生感受到參與其中的意義。例如,針對社會上大家普遍關注的熱點事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一起進行討論。比如,追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教師可以先了解一下小學生的基本觀點,然后以小組討論或者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們進行分析。通過激烈的唇槍舌戰之后,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價值認同,懂得道理,學會積極地思考和討論,明顯提升教學的效果。
2.善于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認知
小學道德和法治的課程教學靈活自由度較高,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主題進行不同教學案例的填充和不同教學形式的轉換。因此,便要求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個人情況有清晰地掌握,比如,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以及成長經歷等,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教師準備課程的素材,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和小學生的交流中發現,許多的學生對網絡安全尚無戒備意識,喜歡上網吧、通宵游戲、輕信網絡言論等容易形成不好的網絡生活習慣。教師便可以機借此開展一堂以“網絡安全”為主題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通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出發,舉一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典型案例,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道德與法治》這門以小學生課程的生活出發又最終引導他們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實現對于學生個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塑造和引導,引導他們感受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生活的美好,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生活和做人。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學習收獲
教育者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個人原有基礎之上實現一定的提高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任何關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都是產生于實踐,并最終應用于對實踐的指導。因此,我們在進行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學時,可以在允許的情況下開辟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學習這些知識的真正意義。例如,在學習以“孝敬感恩”為主題的相關課程的時候,教師將課堂開辟至敬老院。讓孩子們去敬老院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陪老人聊天、為老人表演節目等等,這些讓學生們參與其中的實踐活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祛除這一代獨生子女身上的弊病。通過這樣的一個形式可以讓學生們學會換位思考?,感受為人父母、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使他們認識到在家中應該努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4.結語
遵守道德和法律是做人的底線,也是社會實現正常運轉的根本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是國家對于小學教育的高瞻遠矚,也是未來我國社會實現長足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處在小學時期對學生的教育更是其中固本清源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已經受到了人們日益強烈的關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優良的傳統美德和嚴謹的法律制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受中,教師應該本著高度重視、精心安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根據現實所處教育現狀進行因地制宜。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遵循以上的基本原則,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使這門課程真正對學生有所啟發、有所效用,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劉勤飛.時政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好家長,2018(57)
[2]馬春萌.淺談提高德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和途徑—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法律素養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
[3]丁文娟.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8(06)
[4]孫玉軍;吳妍生.中小學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中華少年,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