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娟
【摘要】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借助教師語言藝術的感染;營造民主氛圍來消除恐懼;想象中進行美的熏陶;肯定后體驗成功的快樂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興趣;語言藝術;民主;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興趣,便會主動去接觸探究事物。而對于處于接受能力以及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興趣的培養更是重要。那如何去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借助教師語言藝術的感染
說話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若一調到底,平平無奇,勢必使學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聲載道;若說話抑揚頓挫,語音富于變化的話就容易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我們在教學時應從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地調整音量、音調、語速,從而帶動學生的情緒全情投入到情景中,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情感。例如在上《最后一課》時,我揣摩韓麥爾先生的情感,用帶有情感的語言去演繹韓麥爾先生的心情。講到下課鈴響了,我也順勢用著激動得有點發抖的聲音說道“我的朋友們,我——我——”接著我哽住了。一種悲痛的氣氛渲染起來了,在一步步的情感滲透中,學生的情感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二、營造民主氛圍來消除恐懼
有些老師覺得,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就是對他尊嚴的挑戰乃至蔑視。因此給予的不是鼓勵,而是批評貶斥。只有尊重學生,給他們一個能自由發展的空間,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試問,只準老師講,只能聽老師的見解,拒絕學生的意見的話,上這樣的老師的課,豈不是很壓抑,活受罪?久而久之,本有較大熱情的火焰恐怕在一次一次的上課中就慢慢地被撲滅了。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也有著較大的危害性。不管學生的答案對與否,我都會先給予肯定,然后再引導。我每次都會大力地鼓勵學生發言,讓他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學生便在較好的氛圍中養成躍躍欲試的好習慣,興趣自然而然地就上來了。
三、想象中進行美的熏陶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相信誰也不會拒絕美。但是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美,享受美,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春》是一篇極為優美的散文,朱自清在文中描寫了許多美麗的景物——山、水、花、草、樹木、風、雨、鳥兒等等,給我們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授這一課時,我是重在引導學生想象,引導他們進入情景中去感受美。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他們享受到了語文帶給他們美的享受,自然學習的興趣便容易激發了。
四、肯定后體驗成功的快樂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關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可以通過讓他們體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來達到的。進步,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的體現,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為師者的我們必須用鷹一般銳利的眼光去捕捉它。抓好了,有可能使之獲得更大的進步。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會升起更大的欲望,“下次,我要更棒!”在這些心理的催化下,興趣也由然而生了。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應該是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的,它對于促進教學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由于經驗尚淺,未能較全面地總結。上面的只是本人的一點淺見,但不管怎樣,我衷心地希望興趣之花能綻放得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