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要: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商業銀行受到各方面或多或少的沖擊,文章將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的特色,探討如何才能不被互聯網的浪潮所擊倒。文章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發展影響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分析,探討商業銀行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即SWOT分析,最后為傳統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沖擊提出建議,使傳統銀行找到自身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商業銀行;SWOT分析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研究方面,JosephAlois Schupeter et al(1912)早在18世紀就全面系統的分析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是建立起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的生產函數。StijnClaessens et al.(2002)認為如今認為金融行業正在不斷的受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正在不斷的被改變。Freedman et al.(2008)對P2P模式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在國內研究方面,互聯網金融最早是由學者謝平(2012)提出。陳照明(2013)提出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之內擁有三種模式,而李博,董亮(2013)二人將這三種模式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謝清河(2013)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須要有技術支持,而現有的技術支持就是電子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獲得了這兩種技術就能夠獲得互聯網金融的良好發展。而白顥睿(2013)認為,即使現在互聯網和金融技術發展的相當好,可也抵不過傳統商業銀銀行曾經雄厚的資金和體系,并且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較短,更大程度上無法替代其重要性,被取代便是天方夜譚,但在未來,銀行業務在網絡辦理,過更多模式在網絡上處理的趨勢是必然的。梁璋(2013)認為傳統商業銀行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己強大的實力來自己應對,利用自身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積極的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沖擊。
二、在互聯網金融的形勢下商業銀行的SWOT分析
(一)優勢
安全風險較為注重。在業務發展過程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來說歷程較短,風險的把控能力不強。而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風險因素是伴隨其發展的,也可以說只要商業銀行在發展,就必定有風險的因素,并且風險因素對商業銀行甚至國際金融市場都是具有很大的沖擊力的,所以,只有嚴格控制各種風險,才能使得銀行在同業中保持競爭力,當損失是可以承受的時候,便可以追求盈利和業務拓展。
資產雄厚,流動性強。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今,中國商業銀行的網上交易規模每年增長約40%。
(二)劣勢
流程較為僵化,創新程度低。傳統商業銀行起步復雜,投入成本巨大,導致貸款流程即嚴格又繁瑣,很多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滿足商業銀行所需要的條件,對于許多人來說,互聯網金融更能夠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不加重視,發展慢。商業銀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力度不夠,而互聯網金融產品卻不斷創新,不斷吸引客戶,不斷開拓新市場,與此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和銀行業的高度關注,這對于傳統商業銀行來說可謂當頭一棒。
(三)機遇
實現精準營銷。大數據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詳細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為金融機構提供客戶所需要的信息和需求,使得金融機構有明確的目標,實現客戶一對一的精準營銷。
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傳統商業銀行辦理業務往往會受到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客戶資源減少,但在商業銀行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時候,就能夠突破這個限制,使得客戶能夠無時無刻享受優質服務,在手機客戶端或者網頁上就能夠辦理業務,方便了客戶的同時還使得客戶滿意度增加,銀行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四)威脅
金融面臨脫離銀行這個媒介的危險。金融市場化的進程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加快,社會融資方更是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直接融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商業銀行金融中介地位的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就加速了金融脫媒的狀況。
社會輿論影響。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么一帆風順,面對多次的金融風暴以及通貨膨脹,會直接導致傳統商業銀行服務效率低下,收費項目多,因而長期受到輿論的指責。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產品相繼出現,社會大眾被這些快速便利的金融產品所吸引,更加感受到傳統商業銀行效率的低下。
三、針對互聯網金融發起的挑戰,商業銀行的相應解決方案
(一)商業銀行改變經營思維方式
現如今互聯網金融也步入了迅猛擴張的軌道,但是究其將來的發展走向,它有很大的幾率沒有辦法長期立足于金融市場,相反只是短期的停留。所以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它所創造出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這些高管人員急需以其精準的洞察力,很快地察覺出市場釋放的波動信息和危險警示,要在這種變化和危險發生之前做出充足應對,最后可以在迎面互聯網金融引發的機會和挑戰時占據上風。
(二)商業銀行應加強自身創新能力
簡化繁瑣的流程,強化交易渠道和服務平臺功能。全面推進個人網銀產品的改造工程,使得個人網銀擁有居民生活的必須服務,滿足人們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完善產品推廣體系。優化產品推廣工作的信息交流機制,在推廣工作的過程中加強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的推廣支持體系。
創新溝通方式。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微博、微信、等平臺建立互動群,征集客戶的建議以及對于金融產品的一些看法,同時客戶也可以在互動群提出疑難問題,由專業人員提供咨詢服務,使得金融產品創新更加貼近客戶群體。
(三)積極拓展業務范圍
通過借助互聯網創新的方式滿足客戶需求。目前國內的商業銀行都該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來尋求自身發展上的突破,為客戶提供更為廣泛的業務類型,并且保證與客戶進行密切的聯系和交流,要格外重視客戶的反饋信息,從而再次獲取客戶的信任、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積極占領移動支付市場。在現金、銀行卡之后,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的第三種主要支付方式,在不久的將來,移動支付行業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各家銀行在面對這場移動支付領域的戰爭時,若不適應變化,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注重客戶體驗,滿足產品服務需求。如果要想從互聯網的競爭局面里保留自身的部分優勢,商業銀行就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客戶體驗的角度上。需要以研究客戶需求和設計其金融產品為開端,提升服務轉型的意識,全方位地加快業務整體流程。由于客戶的需求不同,整個市場可以被劃分為很多類別,都要致力于客戶享受定制產品服務的便利性,讓客戶能夠高效獲取其本身所需求的服務。同時單單拋棄部分傳統意義上商業銀行已存在的業務模式是不夠的,還要全面高效地去研究分析客戶支付渠道、存貸款項及其他種類的數據。
四、結論
互聯網金融系統的發展只能說發展良好,但并不完美,在將來的發展中很可能也會不斷的被挑戰,被超越,商業銀行也很有可能與現在的發展大不相同,相信只要商業銀行能夠積極應對沖擊,互聯網金融能夠主動與商業銀行合作,那么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商業銀行,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越來越好,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彭鈺.我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14.
[2]張作瑾.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應對[J].現代企業,2018(06).
[3]Freedman S, Jin G.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ction: the early years of prosper[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8.
[4]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07).
[5]周鶴.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與應對策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6.
[6]張蔚.互聯網金融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