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數字時代的需要。共享模式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其帶來的財務變革悄然發生。采用財務共享模式,將低附加值的工作通過集中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可以降低核算成本,有利于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管控,促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基礎工作中解脫出來,去從事更有價值的財務管理、風險管控,經營指導等方面工作。文章通過對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集團的運用,探討現代企業制度下新型的財務管理方式,以為相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提供依據與借鑒。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企業集團;財務管控
財務共享采用集中處理會計核算的方式,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大量的業務和財務數據從系統數據中剝離出來,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以指導集團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共享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形態在企業集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企業集團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管控模式來實現對集團成員的協同管理,以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一、財務共享的內涵與意義
(一)財務共享的內涵
共享服務是將組織內分散在各業務單元進行的事務性工作和專業服務工作分離,通過建立處理部門、內部訂價等方式實現共享服務市場化經營,同時為客戶提供專業、標準、高效的共享產品。國際權威機構對財務共享的定義是依托信息技術(ERP/票據/影像/工作流等),以業務流程為核心,基于流程專業化分工,組織架構的優化,操作流程的規范、流程效率的提升、運營成本的降低等,用市場化的角度為客戶服務提升滿意度,視財務服務為生產運營,關注生產效率與質量,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及生產質量控制體系,包括信息技術、組織、服務、質量、績效等多種管理手段。
(二)財務共享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
首先,共享模式下,通過財務核算集中化處理,實現了不同企業集團成員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有效地降低了整體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保證企業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的有效落地和實施,真正實現業務協同、管理協調的目的;其次,共享模式下,資金統一支付能大大減少各自為政的付款方式,從集團層面對資金的收支情況做全盤的考慮和安排,減少中間環節帶來的費用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后,財務共享模式的業務處理更規范,流程管理更嚴謹統一,財務處理更透明便于監督,能夠支持管理人員及時準確地了解業務流、資金流的現狀,對經營管理活動做出指導,對于流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提升共享財務的業務能力,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
二、當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一)資金支付管理缺乏統一性
企業集團內各分公司的業務資金支付渠道不統一,造成共享實行市場化運營后,訂價標準不統一,無法對后期資金利用效率的分析提供參考性數據。另外,資金支付流程采用統一支付而后續手工核銷對賬的模式,增加人力成本,造成數據處理的效率降低,影響客戶的體驗感。對于集團臨時資金需求,往往是通過線下紙質報告的形式直接付款,并未通過線上規范化的流程進行資金的撥付處理,影響企業集團整體資金預算安排。
(二)組織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運營管理不暢
隨著財務業務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對財務職能與組織帶來了新的定位和分工,共享財務不只是簡單的數據處理角色。當前多數企業忽略了財務工作與業務前后端的關聯。財務共享各部門只關注完成本部門的工作目標,并沒有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本部門與整體企業集團應該承擔的角色,本位主義造成管理視眼的局限、資源浪費、流程冗余,財務管理沒有全局觀。
(三)共享財務人員技能單一,只進行流水化的操作
共享中心實現了集團財務工作的集中化操作,形成流水線的作業模式,每個財務人員是流水線的一個環節,流水化的作業帶來的較多的問題。如在業務的每個環節訂立完成指標(KPI)和收費標準,造成流水化作業的每一環節財務人員在作業處理時,只關注完成工作的數量追求工效比的最大,而不是關注作業的處理效果,只能做到對自己處理的業務有所了解,而對于其他環節的業務處理一無所知,長久以往導致共享財務人員技能單一,不能滿足集團日益發展的業務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日常運行中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隨著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業務種類日益增多,共享財務處理范圍將涉及更多的業務板塊。共享財務流水化的作業模式,造成大量的復核監督工作在事后,財務風險不能第一時間發現,無法進行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造成風險發生。流水化的作業,關注的是日常業務處理,而對于與業務相關聯的風險管理考量沒有納入職責范圍,如業務操作是否規范、流程設計是否完善、組織架構是否合理、財務管理是否到位等,不能做到財務人員所應具備的職業敏感性和警覺性,對于集團企業的風險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合理規避。
三、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的建設與優化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制度
集團企業的資金統一管理,能提高集團整體財務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集團資金分散的風險,凸顯了企業集團管理的核心價值。通過集團財務管理(尤其是資金管理)促進集團經營業務的發展。規范集團資金管理,增加了總部對成員企業的控制力,對支付行為可以有效地監督,實現對下屬公司的動態管理。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增加集團配置優勢,盤活企業的資金存量,降低財務費用,優化集團的資產負責結構,增加集團公司的融資和償債能力。推進資金共享圍繞資金共享模式,從資金系統自動化處理、客戶服務體驗提升、互聯網化銀行業務創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
(二)加強運營組織的有效管理
完善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全面支持共享服務組織的持續發展。共享服務管理模式,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發展規劃、經營管理、產品設計與定價。實現以上必須具備完善的運營管理體系支持。運營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共享財務職責分工更明確,在滿足客戶及客戶合作伙伴的需求下,提煉業務數據信息,提升數據的質量層次,為各相關單元財務的決策支持、定制財務戰略和規則制定財務制度、規范、政策資金和投融資管理內控風險管理、預算績效管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提高共享財務的價值。
持續優化共享運營體系,專注于流程再造,形成各業務板塊的標準流程設計方案。包括票據管理、影像管理、檔案管理、對賬系統等產品SAAS化服務上線,實現財務共享中心業務全面從線下到線上轉型,打造基于全流程、全業務共享,從深度與廣度擴展共享服務,創建“共享+”模式,向公司化運營轉型。
(三)加強人才管理,提升財務人員專業性
共享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才管理。財務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職業素養,了解集團業務和財務情況,行業特點,所處內外部環境,國家政策等方面,實現對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執行和監督。
財務共享人員需具備極客精神與工匠意識,學習新思維、新技術,具有自我綜合(跨界)能力提升意識,財務工作堅守做好做精;工作上勤鉆研、堅持創新、將先進技術(大數據、智能化等)應用于實際工作,提高工作執行率,快速行動,準確交付工作成果;財務共享人員可以通過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管理體系培訓、業財一體前端業務流程課程、外部標桿企業參觀、共享前沿峰會和行業交流會等方式全面提升職業素養。
(四)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應對措施
企業集團財務要有風險的意識,學會用內控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于新的不同業態的內容主動去學習,加強專業化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變。增加對不同知識學習,既包括財務方面的,也包括非財務方面的,全方位的融合到經營管理中,發揮財務價值的最大化。
建立質量管理標準建設,完善標準作業操作手冊規范,建立日常業務檢查機制,有計劃分時間截點對資金、應收、往來、費用、總賬等相關業務全流程的核查,保證業務處理質量的準確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各崗位工作職責相分離,把內控管理的制衡性因素融于日常管理中,歸避風險的可能性。梳理業務流程,完善流程清單,提高流程評估覆蓋面,對流程實行精細化管理,對于冗余的流程進行優化,保證業務整體的流程的高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模式是集團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集團業務規模的不斷發展,財務共享能大大提升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為企業集團長期戰略發展目標的實施和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未來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精益化管理還將持續創新和擴展,將科技創新的領先實踐積極融入財務場景中,探討財務共享在智能時代的變革將成為未來重點關注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張科.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集團公司資金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經濟研究參考,2018(53).
[2]劉玉愛.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市場,2016(03).
[3]劉艷,范曉斐.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探討[J].納稅,2018 (28).
(作者單位: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