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數量急劇增加,正在成為我國現代企業中的一支生力軍。企業績效考核對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是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考核大多采用傳統的財務指標考核方法,沒有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進行考核。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具有創新性、高速成長性和高速成長性特征,其績效評價應注重評價其創新能力等長遠發展指標,而傳統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關注業務量和銷售額等財務指標,這種傳統的評價方法忽略了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因素等非財務指標,不適用于高新技術企業。因此,科學地設計一套高新技術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公平、公正、客觀地考核高新技術企業的業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在分析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Y公司績效考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基于BSC理論,從財務維度指標設計、客戶層面指標設計、內部業務流程指標設計、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設計,進行了Y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考核體系重構。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考核;平衡計分卡(BSC)
一、引言
近年來,云計算行業在國內外獲得蓬勃發展,作為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云計算公司,Y公司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是,Y公司的績效考核沒有采用高新技術企業的模式進行考核,而是一直采用傳統的財務指標考核方法,由此導致Y公司內部也遵循這種考核方法。這與Y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的特性明顯不符,也限制了公司的長遠發展。目前,國際上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績效評價普遍采用平衡計分卡方法。因此,基于Y公司的經營實際,Y公司迫切需要進行績效考核的改革。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有以下特征:一是創新性。科學技術的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生存之根本。高新技術企業依靠技術人員強勁的創新能力,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二是高速成長性。這是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顯著特點,企業如果能開發出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那么高技術含量產品憑借其新穎性和高技術特性能快速占領市場,從而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三是高風險性。這是高新技術企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特征。由于高新技術企業所開展的是以科學技術上的新發明、新創造為主的系列活動,研究開發既有成功可能,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開發失敗的風險。
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評價應注重評價其創新能力等長遠發展指標。傳統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關注業務量和銷售額等財務指標,而這種傳統的評價方法忽略了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因素等非財務指標,不適用于高新技術企業。
平衡計分卡(BSC,以下簡稱BSC)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卡普蘭(Kaplan)和諾頓(Norton)提出的,是立足于公司戰略,以財務維度為核心、分別從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維度,將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可計量的、相互平衡的綜合全面績效指標體系,將具體績效指標落實到相關責任部門,并對績效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過程跟蹤管理的一種績效管理方法。平衡計分卡采用多重指標、從多個維度或層面對企業或分部進行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的理論基礎是: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短期追求的目標,企業應致力于實現戰略目標,努力形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平衡計分卡相比傳統的績效管理工具,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優的勢:將公司長遠戰略目標逐層分解并落實到被評價對象的現階段的可計量的具體績效指標和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使整個組織行動統一到實現公司戰略上;分別確定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的績效指標,使績效評價更加全面完整;將學習與成長單獨作為一個評價維度,重視員工內在的發展要求和成長通道,有利于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平衡計分卡是一種不再單純以財務指標來評價企業業績,而是一種綜合全面的業績評價工具,為企業的業績評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二、當前Y公司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Y公司簡介
Y公司作為某國有大型集團公司下屬的分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營云計算和大數據業務,下設產品與研發、市場與銷售、運維與建設、兩個大型數據中心、財務人力等職能部門。截至2018年12月Y公司員工人數已達774人,產品研發人員546人,占比70%,高端人才占比15%。公司初步建成一支自主掌控,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核心研發團隊。經過近6年對云計算業務的精耕細作,Y公司的云業務市場已初具規模,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其主打產品某某云緊隨阿里云、滕訊云,繼續位列中國公有云市場第三名,與BAT并駕齊驅。
(二)基于SWOT分析的Y公司戰略發展需求
1. 優勢(S)
Y公司銷售局面已逐步打開,收入與規模實現高增長。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來,銷售收入由2012年468萬元增長到2018年16億元,收入呈幾何倍數增長,市場份額已位列行業第三。自主研發取得顯著成效,頭部產品具備友商可對標能力。資源建設覆蓋全國31個省,硬件資源較豐富。
2. 劣勢(W)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Y公司相對于行業領先企業來說,(1)自主研發能力不夠強,產品豐富度不夠,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定制化開發能力不強;(2)市場導向的產品研發體系有待完善,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尚需提高,用戶體驗較差,業務開通以線下受理開通為主,流程復雜,用戶感知有待提升,線上門戶相比競爭對手有明顯差距;(3)生態建設基礎薄弱,合作應用匱乏;(4)資源投入不足,無論是硬件資源還是軟件方面投入均遠低于互聯網巨頭企業平均水平。
3. 機會(O)
國內云市場正蓬勃發展,需求非常旺盛,市場潛力巨大,預計未來5年云業務復合增速將達到37%;政府對于云計算等新興行業的扶持力度大。
4. 威脅(T)
云計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國內市場,阿里云一家獨大,市場占有率49%,騰訊、百度、華為、還有其他通信運營商紛紛推出云計算戰略。國際上,云計算巨頭亞馬遜、谷歌也陸續進軍中國市場。
Y公司的SWOT分析顯示,雖然云計算市場空間巨大,Y公司也積淀了一定的基礎研發能力,市場份額暫列第三,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追趕與行業領先者在研發創新上的差距,要有清晰的戰略目標,業績評價要公平、公正、客觀,引領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三)Y公司績效考核現狀和問題
1. Y公司績效考核現狀
目前,Y公司績效考核仍采用傳統的關注業務收入和業務量方面的財務指標。這種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方法不適用于Y公司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評價指標見表1。
2. Y公司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Y公司當前績效考核的分析,發現Y公司績效考核存在以下問題。
(1)績效考核指標雜亂,與戰略目標相脫節。績效考核指標的設置應為實現戰略目標而服務的。它是戰略目標逐層分解后的可執行指標。但目前對Y公司的績效考核指標多而雜亂,沒有聚焦其發展戰略。
(2)重財務指標,且部分指標難以量化。Y公司績效考核指標偏重于短期的財務指標(權重占60%),結果導向為主,造成企業經營容易出現短視行為,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研究開發類指標具體到某項研發任務是否按時完成,研發質量無法量化,主要為主觀評價。
(3)缺少客戶維度的指標,市場導向性不強。Y公司在設計績效考核指標時沒有考慮客戶的需求。如果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不能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那么客戶持續購買的意愿就會下降,長期來看,企業將無法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企業的產品只有適銷對路且令客戶滿意才能支撐公司的創收和盈利能力,才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4)對學習與成長類指標不夠重視,難以可持續發展。Y公司績效考核指標未提及學習與成長層面的指標,無法滿足員工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對人才缺乏吸引力,核心研發人員流出率比較高。高新技術企業,一般以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為主要工作,其行業發展迅速、變化快。這就要求員工根據變化不斷學習和運用新知識、新技術。企業必須及時對員工進行培訓,更新其知識體系、理念,提升能力,保障員工學習和成長路徑。對于Y公司來說,目前管理層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激勵核心員工、留住人才,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5)創新指標不突出,發展驅動力不足。Y公司績效考核指標未能突出高新技術企業對創新能力的高要求,雖有個別創新指標有所涉獵,但是不全面、不成體系。只有設計一套成體系的創新驅動指標,促進Y公司不斷創新,才能推動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發展下去,并壯大起來。
三、基于BSC的Y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考核體系重構
根據前面的SWOT分析結果,Y公司雖擁有一定的實力,但由于目前的績效評價體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簡單性,影響了Y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Y公司的績效考核體系迫切需要重構。
(一)財務維度
1. 收入增長率
高新技術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且保持穩健發展,必須有一定的收入規模和收入增長水平。因此在Y公司績效體系重構時,仍然需要保留評價公司創收能力指標——業務收入增長率。
2. 總資產報酬率
財務維度方面,除了衡量企業收入規模指標以外,還需要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Y公司原來評價盈利能力指標為凈利潤。這是一個絕對值指標,沒有與其資產規模掛鉤。企業的盈利能力應反映其總資產的獲利能力,在財務上可以用總資產報酬率來評價高新技術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整體上反映企業資產的運營管理水平高低。
(二)客戶層面指標設計
1. 市場份額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競爭對手眾多、競爭對手實力強、產品更新換代快等特點,因此,本研究選取市場份額作為客戶層面的衡量指標之一。市場份額決定了企業在該業務市場上定價的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實力。市場份額指本企業產品銷售量(額)占市場上所有該產品銷售量(額)的比例。它等于本企業產品銷售量(額)/市場上該產品銷售量(額)總和。
2. 客戶滿意度
客戶滿意度是指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它是績效評價中常用的指標之一,通過回收客戶的調查問卷采集滿意度數據。在客戶滿意度方面,本研究選取客戶保持率(老客戶保有能力)和新客戶獲得率(新客戶銷售額/本期銷售額)兩個指標來反映客戶滿意度。
(三)內部業務流程指標設計
1. 創新流程
科學技術的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的績效考核應有反映其創新能力的指標。本研究認為“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兩項指標從數量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業的創新成果、同時配套使用“研發費用占收入比(研發費用/銷售收入)”、“研發人員占總人數比(研發技術人員數/總人數)”、“人均研發經費(研發費用總額/研發人員數)”三項指標評價其創新潛在水平。
2. 生產流程
內部順暢的生產流程能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各部門分工明確、配合密切,可提升產品合格率和企業效益。本研究選取“產品合格率、新產品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來衡量其內部流程是否完善。
3. 售后服務流程
售后服務是企業生產經營必不可少的環節,妥善解決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售后問題,可大大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本文選擇“客戶投訴率”和“故障處理及時率”作為售后服務的評價指標。
(四)學習與成長維度
1. 員工技能與職業發展
高新技術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力資源,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員工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發展前景。因此,員工的培訓必不可少,企業必須要給員工提供再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和經費支持,不斷更新和提升員工的知識體系和技能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原動力。員工的技能和職業提升主要通過員工培訓支出比率(培訓費用/銷售收入)、員工學歷水平率(某學歷以上人數/總員工人數)、員工流失率(員工辭職數/總員工人數)等指標來衡量。
2. 員工滿意度
所謂員工滿意度,是與上文提及的客戶滿意度相對而言的,客戶滿意度是對外的,員工滿意度是企業內部的,是員工對其自身需要被所在服務企業滿足程度的感受。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人力資源無疑是企業資產中最重要的部分,提高員工滿意度是企業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留核心技術人才。對于員工滿意度的測評指標,主要設置兩個指標:核心員工保留率和員工投訴率。
四、結語
由于Y公司屬于科技含量很高的高新技術企業,當前Y公司采用的傳統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已經不能完整地反映公司的經營和發展情況,更不利于促進企業未來的成長,因此迫切需要過渡到平衡計分卡考核體系。本文立足于Y公司的現狀,基于SWOT的分析結果,提出了重構公司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議。當然,限于篇幅,本文僅提出了這些評價體系的具體指標構成。今后將根據公司發展實際,進一步細化指標,并明確指標的數據采集方法。以期對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重構,提供有價值的借鑒,進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映雪.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管理研究,2017(05).
[2]薄建奎,商慶迪,孫康.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績效評估研究——以華為為例[J].金融經濟,2017(22).
[3]劉俊杰.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某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4]孫海濤,孫康,閻慧光.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績效評估研究[J].前沿,2017(01).
[5]孫會,徐永其,紀蘭.基于BSC的J公司績效考核研究[J].企業管理,2011(09).
(作者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