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我國教育的改革,對高校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民辦高校中的經管專業,要求其在發展中建立校企合作,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經過不斷實踐發現,校企合作的運行,促使經管專業學生能夠很好地與社會相關職業接軌,給自身發展和學校改革帶來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研究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措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經管專業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028-02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由知識型轉變為應用型,在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相結合的時代,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是經管類專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諸多民辦高校逐步開展校企合作,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如校企雙方對合作認知不足、模式單一、缺乏專業師資力量等。因此,研究民辦高校經管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情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
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國各大高校逐步在順應時代發展而轉型,民辦高校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謀求發展,教學目標也逐漸轉變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行校企合作,與市場經濟接軌,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促使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共贏的目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幾點問題[1]。
(一)培養目標銜接不上
1.企業方面
企業多是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將生存和經濟效益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企業與民辦高校在進行校企聯合時,企業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從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獲取到更多的利益。此外,經管專業的學生由于經驗不足,進入企業實習時,通常被安排到可有可無的崗位,并沒有體現實習的價值,校企合作質量不高。
2.學校方面
多數民辦高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還是注重理論,輕視實踐。究其原因,多半是民辦高校教師多數為正規高校畢業的學生,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與教學經驗,也很少聘請專業或者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培訓,民辦高校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與企業實際工作存在偏差,加上企業方面缺乏管理,無法與學校及時溝通,對學生實習效果造成了一定影響[2]。
(二)人才培養模式固化
從當前民辦高校經管類校企合作模式看,多數還是采用輸送的模式,即學校安排學生進入企業,企業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一般情況下,企業在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前,對其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但是培訓內容都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流程,工作難度也不高,缺乏挑戰性,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提起興致,甚至會厭煩,產生抵觸心理,認為自己是廉價勞動力,校企合作沒有實際意義。
(三)缺乏與企業的有效溝通
師資力量在校企合作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民辦高校實行校企合作,理論部分需要專業教師傳授,實踐部分也需要專業教師指導。但目前民辦高校教師大多以理論型為主,缺乏實踐操作性。另外,企業大多沒有教師,實習完全交由企業管理,而企業又缺乏教育經驗,導致企業忽視學生管理。沒有系統科學的管理規范,學生實習僅停留在表面[3]。
二、具體措施
鑒于以上校企合作運行情況,民辦高校與企業應該積極尋求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或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實習的實際效果,科學合理、高效率運行校企合作,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以下從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建立有效可行的溝通機制
學校與企業間雖然存在一定的認識差異,但從本質上講,還是有共同目標,都是要培養服務社會的人才,所以從社會功能上講,二者應該相互配合。因此,學校和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學校在培養學生時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而企業也要按照能力給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更加專業,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性,提高學生學習欲望,從而增強學生知識實踐能力,為學生進入企業、成為正式員工提供有利條件[4]。
在建立溝通機制時,企業和學校都要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最終目標,不能因為個人利益而盲目給實習學生分配工作。建立溝通機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學校為降低成本而減少對學生培養的投入,防止企業為自身利益而放棄合作院校。此外,由于企業不同而需要的人才也不同,因此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下民辦高校經管專業學生培養的必然選擇。
(二)建立豐富、多渠道培養模式
學校應當根據企業實際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及操作過程,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時要與經管專業培養目標充分融合,明確企業項目或任務要求,促使學校和企業實現雙贏合作,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與經管類公司進行實訓項目的研究設計,實現校內外崗位實習相互銜接[5]。
此外,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對應合作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可以在學校設置小規模人力資源部門,管理學校部分的運行情況,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的對口深度。高校也要積極主動參與企業實際工作,深入了解企業人才需要方向與側重點,改革經管專業課程,要根據其行業發展實際需求為依據,整改教學內容,如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師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任務驅動項目化、教材載體系統化進行全面落實。學校要選用有專業技能、教學方法好、會管理、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也可引進專業教師或專家團隊,共同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促使雙方實現各自目標,為社會提供有效的畢業生人才。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學校應當積極與企業合作,將經管類企業管理層或是優秀人才聘請到學校擔任實訓教師、專業指導教師、專職培訓教師,對學生及教師進行專業知識講解,提高教師實踐操作的標準化。讓專業指導教師和相關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落實實訓項目,可在學校建立“企業校內工作站”和“教師企業工作站”[6]。
另一方面,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時,通常會按照以老帶新制度,由企業師傅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工作崗位。企業可以和學校協商,讓此部分企業員工承擔部分學校職責,以此來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適應時間,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實習有效性和挑戰性。
三、結語
民辦高校經管專業校企合作還處于發展階段,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學校和企業要清楚認識這些問題,建立可行的溝通交流機制,在雙方溝通、交流基礎上,建立更切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多渠道培養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從而培養出高質量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高麗.民辦高校經管類人才校企合作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14):60-62.
[2]劉鐵.經濟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析:以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v.39(21):159-160.
[3]張妍.基于校企合作的民辦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當代經濟,2017(27):100-101.
[4]魏志軍,戴浩.民辦高校校企合作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254-255.
[5]王莉莉,竇微,馬燕萍.校企合作共建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長春財經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4):201-202.
[6]隋昕禹.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育人模式[J].人生十六七,2018(9):178-17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