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英
摘要: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現代社會。在對科技的追求的同時,作為語文教育陣地的初中語文課堂承擔著在現代社會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責任。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中,進行傳統文化融入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要性。本文著重討論如何不忘傳統、不忘初心,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承擔了多重要的責任以及教師應該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希望能帶來一些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承的瑰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傳承載體,其中以唐詩宋詞最能代表我國詩詞文化的高峰。其中傳承下來數不勝數的詩詞文化都寄托了不計其數的有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人物情懷、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等等對于后代的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的財富。初中古詩詞課堂是一個系統學習古詩詞的課堂環境,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有利機會。在現有的初中古詩詞課堂中,教師大都是向學生分析古詩詞的寫法、分析詩人作詩詞時的內心活動等等文學價值上的賞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古詩詞中也有很多有關于人文特點、傳統習俗上的歷史價值。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當時重陽節的習俗就有登高與插茱萸等,教師可以由此拓展出很多有關于重陽節的歷史典故和歷史常識。所以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的價值遠不在于在文學上賞析古詩詞在寫法上的特點,其也能起到教育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作用,是對初中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式:
一、 將古詩詞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在古詩詞中有很多有關于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上的有關內容,教師可以將其中的相關內容與當今社會的相關現實生活進行結合。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中,有關于嫦娥偷取靈藥登上月亮的典故,教師就可以再選取一些影視劇作品中的嫦娥形象向學生進行講解真正的歷史典故,讓學生正確認識影視化、戲劇化的作品的合理改編,加深對正史的印象,正確認識歷史,也正確認識娛樂影視。教師將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有關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內容的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學生也能辨別古今對于歷史習俗的變化過程對,糾正一些歪曲歷史事件的看法。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并且加以傳承和銘記,這正是傳統文化滲透入初中古詩詞課堂的目的所在。只有學有所用,學有所思,才是真正達到了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組織有關于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將學生所學過或者沒有學習過的古詩詞收集起來,進行古詩詞聽寫大會、古詩詞接龍、飛花令等形式各樣的知識競賽項目,讓學生分成小組或者以個人的形式參加比賽。并且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禮物獎勵機制,讓學生在競技中加深對古詩詞傳統文化的印象,對所學的或者陌生的古詩詞內容加深印象。班級還可以開辦古詩詞文化角,讓學生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豐富班級文化角,如辦手抄報、制作傳統文化制品等形式各樣的物品來充實班級文化建設內容,讓學生們娛樂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課堂中還可以舉行課外古詩詞讀物分享會,讓學生選讀一本課外的古詩詞集或單就一首課外的古詩詞進行全班的讀后感分享,豐富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課外積累的同時,交換彼此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加深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三、學校開辦傳統文化相關活動,促進全校師生學習傳統文化
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并不是哪個人或者哪類人的責任,而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學校作為文化教育的搖籃,要承擔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除了在課堂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浸潤教育以外,為了體現學校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了鼓勵全校師生參與古詩詞中傳統文化的學習,學校可以開展傳統文化周,舉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藝匯演、開辦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展、邀請有關對詩詞和對傳統文化研究的專家進入校園進行專題講座,促進學生和教師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學校開展傳統文化相關活動,不僅能讓語文老師和學生加深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其他老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有關認識,同時學校也徐婭鼓勵其他學科的老師積極參與傳統文化學習當中,促進全校師生共同學習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傳承優秀的文化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重要責任。但語文課中的詩詞課堂作為與傳統文化有著重要聯系的載體,語文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加入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來彌補現代教育中對于傳統教育的缺失。但要更好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古詩詞的教學課堂,學校和師生都需要做出更進一步的努力,互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更好的將傳統文化進行傳承。
[參考文獻]
[1]何東.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2):0121-0121.
[2]劉洋.淺析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學語文,2018(21):123-124.
[3]劉亞君.不忘傳統、不忘初心——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6):230-230.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積麻川學校,甘肅?? 定西? 7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