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教學也已經被提出了各種新的要求,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的理性思維顯得尤為重要,是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才行。基于此,本文將針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教學;初中生;理性思維
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向,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去努力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的理性思維是教師首先要考慮到的,只有具備理性思維能力的學生才能夠正確判斷好與壞、是與非、黑與白等,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接下來,本文將針對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行具體闡述。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
事實上,學習的本質并不是具體的記住了某些方面的知識,而是這些知識所帶來的思考對于學者有所觸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任務除了要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對于知識方面的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實現高效學習。學生只有在學習中不斷地思考并總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一種較為系統性的學習理念,擁有一種理性思維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知識理論去看到實質意義。由此可見,理性思維方面的培養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二、 核心素養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所提出的主要要求
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核心素養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所提出的主要要求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需要具備創新的教學思維。在以核心素養為前提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注重的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要達到多少,而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就學生的發展而言,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是極為重要的,創新思維就是最為出色的一種,然而,想要在課堂上培養出學生創新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做到這一點。畢竟在長期的學習之下,學生也會受到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可以說是耳濡目染。第二,要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環境也是如此,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之下,學生的發言率將會得到增多,不斷地獲得各種形式的感悟,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將會得到大幅提高,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第三,教師需要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傳統形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是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的,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極其不利。要想緩解傳統式教學所帶來的教學弊端,教師就需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實現高效教學。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具體策略
(一)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
課堂環境是學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場所,所具有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就必須要對課堂環境進行優化。為了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強調和諧、民主的概念,在學習中,并沒有高低之分,每一位學生以及教師都是平等的。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充分學生才能的平臺,在平臺上,學生的任何想法都能夠得到施展,如教師在班級設置一個匿名投信箱,學生可以將任何對于教師或課堂的看法寫在匿名信上,教師定期進行查看。投信箱并不是擺設,教師也并不能不了了之,對于匿名信上的內容,教師要采取相應的針對措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重視,進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通過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環境的方式,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好處,對于教師的教學同樣也是有著巨大益處的,如教師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下能夠發揮出更高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
為了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參照學生的意愿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各小組成員互相協助,對于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會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這都是無法復制的,可是這些優缺點卻存在著相似性的,根據這些相似性,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指出并改正,實現共同進步。除了學生互相之間的交流之外,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同樣重要的。在教學中,學生的反饋意見就是教師寶貴的財富,根據這些意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例如,有學生指出“老師教學的速度太快了,我們的思緒完全跟不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才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地將教學速度放慢,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在慢節奏的教學情境之下,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學習將會上升一個檔次,是十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像學生所反映的這種內容就是能夠幫助到教師教學的,多多益善。又例如,有學生反映教師的聲音不是很大,上課時老是聽不清,以至于出現學習效率下降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自行買佩戴式的揚聲器,利用揚聲器實現教學聲音的增大,讓學生能夠聽清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學科之處。我國是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是定國安邦之本,不由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重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闡述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如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權、人身自由權、財產權等,讓學生意識到法律知識無處不在,學生要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及身邊的人。當然,除了基本權利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如依法納稅、遵守憲法、勞動和受教育、計劃生育等,告知學生公民的基本義務,加強對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只有在了解到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后,學生的思維才會得到發展,懂得如何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去學習和生活。當學生學習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之后,還可以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進行宣揚,讓法律知識充滿學生的學習生活。當學生的親人朋友不熟悉相關法律知識的時候,學生可以對其進行講解,突出學生的博學多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因此得到增強;當學生的親人朋友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掌握的極為豐富的話,學生可以向其請教,可以體現出學生的虛心好學,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巨大的好處。因此,無論結果如何,學生都會有所收獲,教師可以放心地對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行培養。
(四)加強對于學生的公民意識方面的教育,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
隨著法治教育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方面的教育,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教師,更應該如此。因此,為了加強對于學生公民意識方面的教育,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凸顯出來。公民意識是指某國公民對于本身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屬于現代法制下的民眾意識,國家中的每個公民都應當具有這種意識。然而在現實中,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公民卻很少,所以說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于公民意識方面的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具備公民意識的人,以促進國家的發展。在公民意識中,主要包括法律意識在內的四種意識,即法律意識、參與意識、監督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方面的意識已經在上文講述過了。參與意識指公民是具有積極參與公共權力運行的主人意識,屬于一種踐行權利的意識;而監督意識則是指國家的權力是受到人民的監督的,人民的民主權才是國家的最高權利;責任意識是指身為中國公民,就要履行公民的義務,如納稅,且當公民遇到有關于社會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問題時,應當要保存私人或社會的集體利益,而是自覺維護國家利益。通過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的具體講解,當學生日后參加工作后,還能夠清楚地知道公民意識,對學生的生活起到幫助。
四、 總結
總之,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理性思維方面的培養對于教師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理性思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性、核心素養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所提出的主要要求進行充分的了解。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將強學生的法治意識,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加強對于學生的公民意識方面的教育,以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磊.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v.5(16):366-367.
[2]羅惠成.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51):76-77.
[3]石洪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36(27):138.
[4]左艷.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分析[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2019,41(47):125-127.
[5]潘七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J].新課程,2018,23(17):191.
[6]普紹.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41(37):102-103.
[7]楊永文.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No.640(20):34-35.
[8]張羽,王俊偉.基于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35(51):235-236.
作者簡介:劉洋,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高家店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