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臺縣街頭鎮自然環境資源豐富,近幾年來鄉村旅游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鎮基礎設施、旅游項目建設較為薄弱,村民缺乏足夠的營銷力度和建設參與度等問題,鄉村旅游專業化建設程度較低。從了解村民需求,切實解決經營、人才等問題,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優質旅游體驗,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產業化程度,挖掘和優化當地鄉村文化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進一步促進街頭鎮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天臺縣街頭鎮;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各級政府持續有力地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主要抓手之一。鄉村旅游業逐漸興盛起來,并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效果[1]。鄉村憑借其美麗的自然風光、特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濃厚的民俗氣息吸引著廣大的旅游者,這不僅滿足了廣大游客對休閑、回歸自然的需求,還能夠有力推進鄉村的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條件,改變精神面貌和保護特色文化[2]。
作為一個有著1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天臺縣街頭鎮有條一千五百余米長的老街,沿街有許多清代中晚期的古建筑,如臺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曹宅大院,抗戰時期曾是“浙東行署署府”的藍州書院。街頭鎮內擁有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鄉村旅游的建設與發展呈現蓬勃之勢。
街頭鎮擁有以寒山文化、范增文化、胡同文化為代表的人文資源,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廟等古建筑,有豐富多彩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理想之地。街頭鎮黨委、政府近幾年來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鎮、旅游興鎮的發展戰略,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做活旅游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街頭鎮開始跨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一、街頭鎮旅游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當地政府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雖然街頭鎮的鄉村旅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一)村民缺乏足夠的營銷力度和建設參與度
街頭鎮的后岸村、寒山、金滿村等是屬于鄉村旅游發展較早的地方,但是這些村對于旅游的營銷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和生動,只在短期內運用了當地電視臺的旅游節目做了簡單的報道,更沒能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威力,村民或經營者們缺乏持續性的營銷宣傳行動和能力。
更多的村民還是處于觀望態度,不愿意或沒能力積極投身到鄉村旅游的建設和經營中來,迫切需要氛圍的營造和能人的帶動。
(二)基礎設施、旅游項目建設較薄弱
村中旅游設施經常出現破損、報廢等現象,相關經營管理人員對此無法及時修復和更換,對于后期前來游玩的游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給他們的旅游體驗大打折扣。
村中的項目大多數還是以純粹的“看”和“吃”為主,缺乏可供游客互動、體現當地風土人情和創意文化的旅游設施和項目,失去了吸引力。
(三)鄉村旅游專業化建設程度較低
雖然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春耕秋收了如指掌,但多數村民在鄉村旅游面前卻屬于新手,僅憑經驗來提供旅游服務,缺乏一定的專業性;也缺乏相應的專業能力來規劃和日常運營鄉村旅游項目。如果能對當地農民進行旅游知識培訓,增加他們對旅游業的認識,并且親身投入經營管理,那么街頭鎮的旅游業一定會更上一個臺階。還可以通過培訓和激勵,讓村民們充當導游的角色,向游客介紹該村的發展歷程和有關故事,給游客提供一個原汁原味、充滿當地風土人情的鄉村旅游體驗。
村中一些頗具特色的農產品在游客面前還是“猶抱琵琶半掩面”,只是維持較為原始的零散式銷售,沒能進行產品的深度打磨和標準化生產,更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品牌。而在鄉村旅游的建設中,當地特色農產品恰恰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促進街頭鎮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
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經之一,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市場參與者的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19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中,提出要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增添鄉村產業發展亮點。街頭鎮要繼續緊跟時代步伐,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破難題、想對策,促進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一)了解村民們的需求,切實解決經營、人才等問題
政府應在尊重村民意愿的情況下,主動引導其參與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3]。要想提高村民對鄉村旅游的認識和接受程度,解決他們對其中的困惑,就需要積極走近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收集他們對鄉村旅游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政府或村鎮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到那些鄉村旅游發展良好的地方去實地參觀、考察,學習他們優秀的經驗。或者可以舉辦村村交流會,邀請示范村到村里來講授成功之道,給村民們開展面對面的答疑解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廣泛團結和引導更多情系家鄉的鄉賢,鼓勵他們以資源返鄉、影響力返鄉、技術返鄉、智力返鄉、資金返鄉等方式積極投身到鄉村旅游建設和經營當中來,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通過他們凝聚起鄉村旅游的強大新動力。如后岸村的一位村民于2015年回村辦農家樂,投資了上百萬元,將“遇見”打造成后岸村民宿的樣板,帶動了不少周邊村民加入了鄉村旅游的經營陣營中來。
(二)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優質旅游體驗
在建設中,注重提升鄉村旅游的體驗性,能通過提高旅游者對旅游過程的感受程度來實現旅游服務功能[4]。從天臺到街頭鎮差不多有三十來分鐘的車程,可以通過道路規劃來改變路程單調的現狀,給游客一種即將進入街頭這“歷史古鎮”、“人間仙境”這一古人殿堂的預期,讓其一路上都有所期待,不會感到旅途的枯燥無趣,同時加深對街頭鎮的整體了解。
各村都頗具特色,但規模較小,不適合單打獨斗式的旅游開發,需要以村村聯手的方式一起發展鄉村旅游業。每個村的景點相隔的路程有點遠,如果能夠通過造橋鋪路縮短每個景點之間的距離,將各個村的旅游資源進行優勢互補、連成一片,形成“春有桃花、夏有荷、秋有楓葉、冬有梅花之壯景”,這樣就可以搭建一個較為完整的特色旅游村鎮,同時也可以解決旅游業中的旅游季節性明顯、波動大的問題。
(三)打造產品品牌,提升產業化程度
街頭鎮作為傳統的農業鎮,當地出產的農產品可謂相當豐富,竹筍一到冬天、春天就破土而出,香榧到了10月、11月份便灑落在地,有四季可采摘的有機蔬菜、肥壯結實的農家野味、出產于優質水域的農家有機魚,等等。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一部分,街頭鎮需要在梳理、規范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打造出一個統一的農產品品牌,并通過現場體驗、電商平臺等途徑走進游客的餐桌,走出村莊、走出街頭鎮,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購買。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可通過網絡加強溝通,實現了旅游地的商品價格透明化,更好地避免商家宰客的現象[5]。
(四)挖掘和優化當地鄉村文化,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6]。街頭鎮有著較為豐富的鄉村文化及傳統民俗活動、節日,如每年正月的迎財神活動、農歷二月十四日舉辦的亞父廟會活動、三月份的桃花節等;還有民間藝術“蓮子行”,在一些重大民俗活動期間由兩行少男少女穿著傳統服飾邊舞邊唱;臺州道情則是通過道情藝人“以情道理,以理釋情”的演唱方式,起到“教化”作用。對于這些文化資源,要在仔細梳理的基礎上形成系列,編成一年的節目清單進行統一宣傳,借助新媒體、發揮村名和游客的積極性,開展內容營銷和社群營銷。同時,要將這些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行有機結合,融入城市現代文化的一些元素,增加活動的體驗度和互動性,從而不斷增強街頭鎮鄉村文化的活力,實現街頭鎮鄉村旅游的獨特性和差異化優勢,更好地助力其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在新時代環境下,街頭鎮要實現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的發展,就要充分調動各方的資源和優勢,努力破解當下的難題,采用相應措施以形成較為完善和完整的旅游體驗,將街頭鎮打造成一個美麗鄉村旅游目的地。
參考文獻:
[1] 楊世箐,李飛.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4):37-42.
[2]董? 潔.淺談鄉村旅游的優勢[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1):35.
[3]是麗娜.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構建[J].生態經濟,2013(11):106-109+144.
[4] 周桂芬.現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8,( 25):231.
[5] 蔡文芳.淺談“互聯網 +”背景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5):49-50.
[6] 陳? 蘭.關于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關系的探討[J].科學與技術,2019,(28):253.
作者簡介:
陳文忠(1979—),男,浙江臺州人,講師,主要從事市場營銷專業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