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劑良藥,課程標準也提出了要多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增加有效閱讀量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語文閱讀品位的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文學鑒賞能力單純依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創造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活動,給學生營造閱讀的良好氛圍,并在活動中與同學間互相交流、分享閱讀感悟,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對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因而,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問題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非常關注的問題,要達到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的閱讀效果是值得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深究的關鍵。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
一、?前言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從課內外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單純地依靠課內語文閱讀已經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學生閱讀習慣難以形成的關鍵主要于教師未能完全實現對傳統教學方法的轉化,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阻礙了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教師需要革新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意在課內閱讀中加深學生理解,增加知識積累,激發探求知識的熱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自由選擇空間,滿足學生的不同閱讀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實現課內課外閱讀的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水平
小學生由于年齡及閱讀經驗方面的局限性,對于閱讀有生僻字詞的還需要有拼音幫助的條件下,學生要閱讀之前還需要逐字逐句地先熟悉字詞,有些沒有學過的詞語還需要教師進行解釋,如此一來,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工作量方面就會加大,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進行挨個指導,造成一些學生覺得閱讀難度大,學習課本知識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找一些課外資料來閱讀了,這種普遍問題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閱讀意愿不強、提不起興趣來,提升閱讀水平就更無從談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或者聯系教材尋找相關閱讀素材,切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閱讀才會有動力。一方面,從課內閱讀抓起,尋找與課外閱讀的聯系,可以解決課內教材收錄課文較少的問題,緩解因為課內閱讀量的有限而對學生閱讀范圍的限制,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接觸到課堂以外的閱讀材料,既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要,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綜合素養不僅包括必要的語文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熟練的閱讀和背熟課文內容和古詩,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對一些重點詞句的鑒賞能力,這些語文綜合素養離不開學生日常豐富的語言積累。因而,提升學生課內外閱讀水平,一方面可以在長期的閱讀實踐積累中更加熟悉課文內容、提升語文文學鑒賞能力,另一方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量變就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此外,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模棱兩可的詞匯,自己搞不清楚準確意思,可以通過詢問教師或自己查閱的方式來增加課本之外的語言知識,了解同樣的詞語在不同場景下的含義不盡相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知識要融會貫通,了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接觸的語文課外知識越多,語言積累的就越豐富,通過參考文章中的行文表達技巧,學生也可以模仿表達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達到語文素養自我增值的效果。
(三)激發學生語文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學生日常學習語文就是識字、認字,并課后不斷的練習、抄寫以達到熟練的目的,熟悉了基本詞語之后,教師再來帶領學生進行通篇課文的學習,課內的文章其實在學生學習詞語的時候就已經對大致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學習每個句子中的詞語,更是對課文熟悉了,再到后期學習課內文章難免失去了起初接觸的興趣,而通過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尋找和課內文章有關聯的課外讀物或者課文,可以讓學生感覺到閱讀的新鮮感,從而不至于重復學習同一篇文章而感到厭煩,在閱讀課外文章的同時,又反過來學習課內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還能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
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要適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狀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篇文章,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見解,而課內外閱讀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學生自身選擇性的學習活動,也就是學生通過對各類知識的閱讀為了能夠滿足自身學習興趣,知識探究欲望的需要而進行的自我課外知識拓展的一種學習行為,是學生自我學習主體意識的具體表現。所以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需求,擔任一個指揮官的角色,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教師在基礎上給予學生指導,有意識地為學生推薦教材相關的閱讀內容,在閱讀學習中尊重學生的選擇。
(二)體現德育教育性
傳授知識和價值觀是教學的核心目標,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開發學生學習能力,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學生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因而教師在進行課內外閱讀教學中,選取的閱讀內容要始終注重學生積極進取精神、學生人格素養、人文修養的培養,同時也要挖掘閱讀教材當中所滲透的知識進行教學,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課內外知識閱讀的過程當中構建自身豐富的知識體系和情感價值觀念,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四、?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
(一)深挖教材,抓住閱讀關鍵銜接點
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要與課內知識點相銜接,這就需要挖掘課外知識與教材的共性點,因而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確保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內容是有精神方面或者形式方面的共同點,讓學生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過程當中感受到與課內文章在語言表達或者精神傳導方面有一定的相同點,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一致。比如,在學習《大象的耳朵》這一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一課文當中所表達的要做自己,不盲目聽從他人的看法的主旨,當學生能夠了解到這篇文章要表達的勇于做自己,不為他人言語所改變的內容之后,為了讓學生對這種精神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自我認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指定材料的閱讀,比如《畫楊桃》等相關的課外知識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理解以自己看到的認知為準,不以他人的看法為轉移,相信自己,別人看到的是別人的,自己的角度看到是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到做人也是這樣子,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以此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一篇文章寓意的理解,通過知識共性的課外知識銜接,能夠讓學生的知識認知和把握更深刻,優化教學效果。
(二)強化訓練,提高閱讀銜接實效性
加強課內外閱讀銜接鍛煉,可以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給學生安排適當的閱讀量,在海量閱讀中逐漸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銜接的實效性。比如在學習了《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篇寓言故事之后,學生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不遵守客觀規律,只會讓事情變糟,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要投機取巧以及出了差錯要及時補救,教師適時推薦《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用比較式鑒賞解讀的方法,引導他們把幾篇文章所蘊含的哲理講出來,變簡單的閱讀為分析文章主旨,學生在閱讀中學到做人的道理,不要做懶惰的人,要做一個踏實做事的人。既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又在閱讀中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有著十分重要的德育意義。又如在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之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爬山虎的腳》一文,引導學生了解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賞析作品主要內容,體會作品中描寫的變化。
(三)開展活動,體驗課內外閱讀樂趣
除了充滿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題材的故事,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利用學生生活中相對熟悉閱讀內容,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給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在閱讀教學中選擇充滿奇特想象,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的興趣的讀物,明確要求學生一個周期內至少要讀多少本書,通過組織學生閱讀分享會,分享彼此的閱讀心得和閱讀興趣領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此外,生活化的閱讀體驗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比如上街的時候在父母、親人的幫助下識記商店的廣告短語以及活動規則;報紙上,電視里也時不時有很多學生感興趣,想了解的新聞資訊,通過多種途徑或在別人的幫助下自主閱讀,多樣化的閱讀之后,培養興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師生交流中,教師了解了學生的閱讀成果和閱讀興趣方向,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
五、?結語
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課內和課外閱讀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閱讀是語文學習之本,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性,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吳艷.聚焦課內外閱讀,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以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01-102.
[2]蔡雄英.探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7):127.
[3]蔡清玉.書海無涯“讀”作舟——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初探[J].名師在線,2019(16):28-29.
[4]李晶瑩.尋課內外閱讀契合點,搭兒童有效閱讀天梯——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J].華夏教師,2019(8):32-33.
作者簡介:陳香蘭,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