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霞
摘要: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作文能力,是教師需要肩負的一項重要責任。為了強化大家這方面的訓練認識,本文就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展開探究,希望能夠為大家起到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 小學生;作文能力;提升;途徑分析
對小學生而言,強化其作文能力,是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對于這方面的教學工作,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根據實際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來,對于語文教育,部分教師與學生存在著一定的懈怠心理,尤其是在作文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導致學生的作文創作流于形式化,充滿了大話、空話和假話,為了改進這種情況,教師不妨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學創作意識。
一、 小學生作文訓練中存在的主要難點
(一)教師的思路過于呆板
在實際的調查中了解到,對于小學生的作文訓練工作,部分教師在教學思路的選擇上,表現得過于呆板化,只是根據教案上的內容,將寫作知識單向灌輸給學生,并未確立有效的思維針對,導致大家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形成了單一化的創作思路,久而久之,其語文學習素養的提升,變得越來越舉步維艱,這對于整體的文學教學工作而言大為不利。
(二)學生的意識不夠積極
對于寫作內容,部分學生在情緒上表現得比較被動化,缺乏主動探究的創作思維,這就使其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空話、假話,應付寫作訓練的情況時有出現,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同時學生也會出現“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學習問題,對于其以后創作思維的養成,形成了較大的阻礙,對于這類情況,教師也應該給予重視。
(三)整體的氛圍缺乏活力
語文是一門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精髓的科目,這一點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但是針對寫作教學的環節,部分教師對于營造教學氛圍的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比如一部分教師直接忽略了這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始終面對著單調的訓練環境,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訓練方法,導致整體成果不佳。
二、 有效提升小學生作文訓練的途徑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于習作內容,可能部分學生的興趣不是十分的濃厚,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不能進行硬性的要求,否則很可能會讓學生的訓練認識變得更加復雜化,這樣勢必會讓部分學生出現更為負面化的情緒。針對這類問題,教師不妨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深化該項知識點的趣味性,這樣他們的學習才會更富成效。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的習作自主性,教師在教學訓練中,不妨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去過的最為有意思的地方,描述那里有什么令其印象最為深刻的景物?發生了什么樣有趣的事情?自己最喜歡什么樣的風景……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結合《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帶來的美感,師生、生生的語文互動也能更為強烈;其次,在學生開放自我、暢所欲言的同時,鼓勵他們將各自講述的內容點記錄下來,并融入真實情感,按照老舍先生在《桂林山水》中所運用的創作方法,試著進行模仿訓練。恰當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就文章中的一些優美句子,通過分析其句型句式,展開“二次創作”。在充分交流,充分被肯定的基礎上,學生的創作意識得到了全面的激發,學習意識也得到有效的調動,便能創作出一篇篇同樣類型的風景美文。
(二)創設有趣的訓練情境
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教師不妨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在課堂上創設出有趣的訓練情境,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他們對文學創作的內容,展開更為積極的探究,對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也大為有利。
例如以《記一次有趣的活動》為題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課前可以讓學生利用“一百字”的創作方法,交代自己最喜歡且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活動,將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地介紹出來,并匯總到教師的手中。根據學生的介紹,在班級內選出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將故事的起因交代給大家,讓學生試著根據開頭來為文章內容進行“續寫”,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內容,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順勢開發學生的創作思路,幫助其掌握記敘文創作的關鍵性內容,學生借助這種靈活性較強的訓練氣氛,建立更為完善的創作思路。
(三)引入多元的訓練方法
學生之所以對于習作訓練存在著一定的畏懼情緒,除了其自身缺乏足夠的知識積累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未能在方法上進行合理的引導,導致課堂上習作教學的氛圍不夠濃厚。對于教師而言,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為有效的作文創作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勢必要引入更為多元化的訓練手段,這樣既可以改變傳統應試教學中出現的弊病,同時還可以深化學生的整體創作意識,幫助他們用更為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訓練的過程中來,引入多元化的訓練思路,可以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創作意識。為了深化學生的訓練認識,教師在后續的習作講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為其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研究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內容,大都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欣賞性十分的明顯,教師在完善習作教學方法的時候,首先要強化學生的閱讀認識。推薦拓展性的閱讀內容,比如像《草船借箭》可以推薦名著《三國演義》;《竊讀記》可以推薦《城南舊事》。利用那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學生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讓其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分析文章的內涵性,進一步強化其思辨能力,這對于學生習作思維的提升大有裨益;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利用像“讀書會”和“誦讀會”的活動內容,鼓勵學生就自己的習作認識,展開口語訓練,鼓勵他們將自己看到的故事,完整、清晰地講述出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幫助他們就點評內容進行評價、分析,就自己的閱讀體驗,展開多元化的延伸,這樣既能夠深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可以強化其習作訓練能力。
同時,教師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將寫作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比如利用寫作實踐的機會,帶領學生到學校周邊的一些生活場所進行參觀,像“博物館”“購物中心”和“農貿市場”,在幫助學生放松壓力的時候,還可以讓他們對自己日常的生活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和見解。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創作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每天開展一篇“日記練習”的學習活動,將每天發生的重要事宜記錄下來,并讓其以獨特的角度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從真情實感出發,杜絕“空話”“假話”和“大話”的情況,每周留出一天的時間,用“評比會”來分析大家的創作情況,評選出優秀的素材,讓學生展開相應的文學創作工作。
(四)展開必要的訓練拓展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有著緊密關系的學科,教師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對于習作內容,也不能抱有“固步自封”的訓練意識,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提出一些合理化的訓練思路,幫助學生就習作知識點,展開必要的拓展認識,深化他們的語文學習思維,從根本上完善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提升整體的授課質量。教師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可根據作文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展開必要的訓練拓展,盡可能深化學生的寫作意識,幫助其建立更為有效的寫作思維,這樣學生既可以在拓展的過程中強化學習印象,同時還可以掌握更為有效的創作思路。
在拓展過程中,教師要確立開放性的教學視野,對于中國的傳統古詩詞,教師也可以將其引入作文訓練中,像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借助“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詩句,讓大家以“家鄉的變化”為題,展開創作訓練,為了增加教學的新穎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詞,創作相關的想象文,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其次,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創設一個“閱讀角”,讓學生分享一些彼此喜歡的經典名著,大家在結束閱讀活動之后,可以用“讀書筆記”的方式深化自身的寫作練習能力,也可以用“作序”的方法,向別的同學進行閱讀推薦。
同時,在日常的教學訓練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多積累一些優美的字詞內容,通過分析和比較,讓他們掌握相應的遣詞造句能力,在長久的訓練中,學生的語文習作認識,自然能夠提升一個臺階,尤其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就詞句內容形成“積累——分析——比較——運用——再積累”的良性循環圈,學生會了解到習作拓展訓練的好處,他們的習作認識也能變得更為強烈;其次,像小學生日常能夠接觸到的閱讀、演講和寫作等類型的競賽活動,或者是一些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拓展訓練項目,教師都可以引入到課堂上來,比如在結束《記一次有趣的游戲》的學習后,教師為了深化學生的拓展意識,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相關的游戲內容,像“四兩撥千斤”“計算石頭的體積”等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來創設相應的習作情境,激發其訓練興趣,這樣整個習作就能做到有話可說,有感可發,進一步落實語用內容。
三、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應注意總結自己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弊病,理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學思路。尤其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引入一些多元性的教學思路,分析相關的教學重點,盡可能強化學生的習作思維,幫助他們擺脫以往應試教學過程中殘留的一些呆板的學習認識,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其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一個更為扎實穩固的基礎,以達到培養寫作思維,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夏艷.解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J].好家長,2017(34):109.
[2]張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究[J].中華少年,2017(30):150.
[3]丁汝新.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效對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指導實習生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能力培養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64):291-292.
[4]朱子建.培養小學生習作能力之我見[J].科教文匯,2012(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