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雨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型媒介利用互聯網以及先進通信技術逐步取代電視廣播成為主流媒介,傳統媒體的受眾接受度持續下滑。廣播電視編導行業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新媒體的優勢以及受眾的審美趣味,制作受眾歡迎的節目;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來制作和傳播自己的節目以及影視劇;擴大內容播放平臺,讓更多網民看到節目,提升節目的影響力。但是要對新媒體的弊端有清醒的認識,避免從舊的困境中走出又跌入到新的困境中。
關鍵詞:新媒體 廣播電視編導 創新路徑 創新探討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媒體形式層出不窮,不斷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新興媒體全面擴展了受眾信息獲取與接受的渠道,并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新媒體與傳統廣播電視以及紙媒不同,因依托電腦以及手機等移動設備,可以滿足大眾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需求,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的地位。新媒體的出現全面改變了媒體格局,也在倒逼廣播電視編導從業人員要與時俱進,否則可能會失去“意見領袖”以及“信息發送方”的權威地位。廣播電視編導領域如何在新媒體的包圍中存活下來成為一個行業熱門話題。但事實上,時代潮流本身便不可逆,廣電編行業不必抱殘守缺,而是應當積極順應新媒體,讓自身搭乘新媒體的快車,再次獲得受眾的認可。
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分析
新媒體指的是“網絡技術基礎上的,其中包含媒體硬件與軟件在內的擁有數字化與互動化特點的,多形式化的訊息傳揚媒介途徑”。新媒體以互聯網為渠道,以各種APP為中介向受眾迅速傳遞發生在當下的新聞事件,其自身具有的諸多優勢,讓傳統媒體望塵莫及。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也不斷融入新媒體技術,從而拓展傳媒空間,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收視率,但前提是應當了解新媒體的優勢所在。
傳播速度快。新媒體利用發達的通信技術可以將一條新聞瞬間傳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有手機、電腦連通網絡,那么便可以掌握世界上重大新聞的最新動態,真正實現“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理想傳播狀態,這點傳統電視媒體以及紙媒都無法匹敵。各種新聞能在一個小時內便達到人盡皆知的程度,例如一個人早上還是道德模范,晚上便聲譽掃地,這就是新媒體超級傳播速度的集中體現。
內容長時間保存。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新聞、文娛節目以及影視劇在播放過程中,呈現出一維性,這個時候錯過了,下一秒便無法再回看,或者只能等某個頻道之后的重播。但是新媒體卻可以反復播放,甚至可以中途離開,多年后再從互聯網搜索依然能看到一些陳年往事的信息,可以充分滿足受眾在時間上的另一種需求。電視“漫長的廣告”插入也無法滿足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而新媒體視頻播放軟件,每個月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費用,便能享受無廣告模式播放。
信息的民主化。通過新媒體渠道發送的內容,因很少受到意識形態以及社會道德的高度制約,題材豐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在自我意識普遍覺醒的今天,受眾需要聆聽不一樣的聲音,顯然,新媒體中的內容更能滿足受眾的審美愉悅目的。隨著自媒體的誕生,各種由個人運營的內容號將大眾的心聲吐露無遺,并且他們的看法能代表更多大眾的審美?!白悦襟w是媒介走向民主的典型表現,目前正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滿足大眾精神營養的重要渠道”。但自媒體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低發聲門檻雖然活躍了互聯網觀點與信息,但是無用以及重復信息太多,嚴重占用互聯網空間。
新媒體的優勢隨著科技發展體現在更多方面,但“大多數科班出身的編導工作人員在本科及研究生生涯中所受到的教育較為傳統固化,這些員工所具備的工作意識和業務能力還不具備能對項目進行創新優化”。甚至很多從業人員還活在過去權威觀點發布者的優越感當中,對撲面而來的新媒體不屑一顧,最終失去了受眾、失去了市場。創新廣播電視編導應當積極與新媒體進行融合。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策略分析
內容播放渠道的革新。廣播電視編導應當使用新媒體平臺來播放自己的內容,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傳播速度以及不斷優化的用戶體驗,來提升自身節目的傳播范圍以及影響力。觀眾利用手提電腦以及智能手機便能收看電視編導精心制作的節目。與此同時,很多編導做的節目也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渠道播放,互聯網對文娛節目以及影視劇內容具有更高的包容度,編導可以從內容以及形式上進行自由創作。而這樣的節目才能真正滿足受眾的需求。例如湖南衛視便裂變出芒果TV,及時把戰略目標鎖定在新媒體領域,于是今天無論是衛視平臺還是網絡平臺,湖南衛視都取得了其他廣播電視媒體無法相比的成績,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成功案例。
內容形式的革新。在新媒體時代,很多受眾都是網生代群體,他們的語言習慣以及思維習慣已經不同于傳統電視廣播時代成長起來的群體。他們在語言以及形式上都呼吁新穎、趣味、生動、幽默的形態,拒絕過分的崇高,拒絕假大空,想表達真實的感受。這也是《奇葩說》以及《吐槽大會》這類節目一出現便風靡全國的原因。
電視作為傳統媒介,雖然由于受眾年齡范圍輻射廣泛,不得不在節目內容上施加更多的條條框框,但是電視頻道以及內容分類的細化,可以有效避免由年齡、性別、背景差異帶來的眾口難調。而節目主持人也要從過去端莊嚴肅的氣質走向親民化幽默風趣化。其中《新聞聯播》節目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過去幾十年間,《新聞聯播》因被調侃的模式化傾向遭遇受眾的不滿,也導致很少有人再去看節目新聞,他們通過互聯網渠道還能更加快速全面地知道事情真相。但是近一兩年來,新的主持人帶著網絡段子手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他們用精湛的段子、親民的形象在嬉笑怒罵間講述新聞、點評新聞。于是新聞聯播的段子時常活躍在新媒體熱搜上。很多觀眾都再次回到電視機前觀看《新聞聯播》,這是廣播電視編導在新媒體環境下革新面貌順應大潮的典型表現。
在新媒體時代,觀眾面對海量信息,如果電視編導不研究受眾心理依然活在自己狹小的圈子里,那么只會失去觀眾。要全面研究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及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迎合他們的口味并傳播自己的信息與觀念。
宣傳渠道的革新。當下衛視播放的節目,已經全面開啟網絡宣傳模式。絕大多數衛視文娛節目以及影視劇都申請官方微博,作為制作方與粉絲之間交流對話的平臺。而各種與劇情與演員與嘉賓有關的熱搜,能夠讓編導精心制作的節目一夜之間被很多原本不知道不關注的人所了解。如果微博宣傳利用得當的話,能夠將一部不知名不被看好的節目翻身成為熱門。
可見,新媒體平臺為編導宣傳自己的作品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也增加了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互聯網渠道接受大眾對制作內容的反饋也是更加及時的,且非常直觀,比過往各種數據分析公司做的工作更加準確且直觀。
重視內容的質量。廣播電視編導面向衛視制作節目,本身所在的平臺具有官方性質,因此節目要避免嚴重低俗化、商業化、碎片化。應當保證內容新穎、邏輯嚴謹,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是衛視節目不同于網絡節目的前提所在。而新媒體信息洪水、信息爆炸、劣質信息過多的弊病要全面避免。
新媒體語境下的編導只有“通過合理使用信息技術,以新媒體文化傳播為導向,不斷更新廣播電視編導形式與內容,優化廣播電視品質,改善人們的娛樂生活”,才能重新贏得觀眾、贏得市場。
結語
廣播電視編導在新媒體“入侵”已成定局的環境下,最明智的選擇便是將節目制作與新媒體科學融合。但是也必須注意到新媒體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娛樂至死”“低俗惡搞”“網絡暴力”等。這些由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已經受到廣大受眾的詬病,編導也要避免踏入雷區。廣播電視編導要立足于電視媒介本身的官方性以及意識形態性,如果徹底淪為泛娛樂化的產物,那么即使與新媒體結合且取得好的收視率,也是違背初衷矯枉過正的表現。(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參考文獻:1.楊樹美:《新媒體視角下國內新聞傳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研究》,《新聞研究導刊》,2017(16)。
2.何朝霞:《自媒體的創新發展模式研究》,《傳播力研究》,2018(7)。
3.張莉君:《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探析》,《視聽》,2019(6)。
4.馬煒瑋:《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路徑探討》,《傳播力研究》,2019(28)。
5.崔 ?敏:《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路徑研究》,《科技傳播》,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