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泉
摘 要:啟發式教學,滲透教學的各個環節,關鍵是如何把握,如何適時地去引導。可以通過實驗啟發法、定義法和討論法進行,要根據上課的內容來確定。
關鍵詞:啟發;實驗;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用的比較多的是啟發式教學,那么,什么是啟發式教學呢?有人以開汽車為喻:“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只能做‘向導,而絕不能做‘駕駛員代為開車”;一個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啟發式,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啟發過程,就是教師的語言和學生的思想統一的過程,啟發中的‘啟字就是啟迪、啟示、引導、點撥的意思,‘發字就是發現、感悟、領悟,在用啟發式教學時,至于是用比喻法也好,定義法也罷,還是實驗啟發,要根據上課的內容來確定”。
1 實驗啟發法
如在化學課程中學習原電池原理時,通過做實驗,根據實驗現象,不斷引導、提問、啟發學生,從而讓學生嘗到知識。
我們在做“原電池”示范實驗時,一邊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逐一回答問題:“1)將鋅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表面皿中有何現象?這時候有學生會說在鋅片周圍有氣泡產生,教師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2)然后將銅片也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表面皿中看看能否反應?沒有現象,為什么呢?3)將放入稀硫酸中的鋅片和銅片用導線聯接起來或者將兩者靠在一起,又有何現象?這時候會看到在銅片周圍有氣泡產生,而鋅片上沒有氣泡,為什么呢?4)給鋅片和銅片之間串接一電流計,指針有什么變化?為何會偏轉?”這一連串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和認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鋅片和銅片發生反應及電流方向的分析概括,弄清實質,形成了原電池的概念。如果沒有該實驗引起積極思維過程,沒有對實驗現象進行探究,那么,對“原電池”這個概念的理解很有可能成為機械的認定或機械的記憶。
再如在做電解食鹽水的實驗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出下列現象:
接通電源后:1)在兩極均有氣泡產生;2)用試管收集陽極一邊的氣體,呈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可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3)在陰極一邊可收到無色氣體,點燃可聽到爆鳴聲;4)向陰極食鹽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中要求學生根據觀察的現象思考下列問題:
1)各是什么離子分別往陰、陽兩極附近移動?2)陰極上發生的是什么反應?生成了什么氣體?陽極上發生的是什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什么氣體可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什么無色氣體,點燃可聽到爆鳴聲?3)為什么向陰極的食鹽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陽極是氫氧根離子移向的一極,為什么陽極附近的溶液不顯堿性反而是陰極附近的溶液顯堿性?
通過問題層層誘導、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經過分析、推理,得出電解的概念和原理。
化學中的很多概念都是通過實驗建立的。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概念或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發現欲”。逐步地把概念建立在學生的認識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發現”。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主動探究,既消除了學生對科學發現的神秘感,又增強了學生自身的成功感,既有效地形成了概念,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定義法
如物理課中講“電流”這個概念,首先要講清楚什么是電流,也就是電流的定義,電荷的定向移動就形成了電流,提問:電子為什么會流動呢?是因為有電壓;啟發:如想讓電流不斷地流動起來,怎么辦呢?要有電壓;電壓又從哪里來?發電;如何發電?水力、火力發電、核電、太陽能發電、化學電源等。有了電壓,電流就可以源源不斷流動起來了,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再比如說,電壓是指兩點的電位之差,那么什么是電位呢?電位是怎么產生的呢?通過這些啟發式的設問、提問,啟發大家去思考。有人說,學生笨,無論如何都啟發不了。是學生笨,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沒有用心去啟發呢,不是啟而不發,而是啟而不得法。講電壓,可以用水壓作類比,為什么水會流動?讓大家去思考,高處的水為什么會向低處流動?再進一步讓大家思考,水是否可以從低處往高處流動呢,使用什么辦法可以完成。也可以從能量守恒的角度來進行啟發引導。
3 討論法
啟發式教學可以通過討論研究進行講評的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取教師命題主持討論,一個主講,大家討論的方法,也可以由教師介紹某一學生實驗操作時出現的問題,讓大家分析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還可以由學生匯報式講評,教師再引導啟發,共同研究的做法。在講解中積極開展“啟發式”、“提問式”、“討論式”、“辯論式”、“懸念式”等互動式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說在做酸堿滴定的時候,用什么作指示劑來判斷反應是否達到了終點,是用石蕊試劑,還是酚酞試劑?是用甲基橙試劑,還是用組合指示劑?這個問題一拋出,就引導大家去思考,是用酸滴定堿,還是用堿滴定酸?是強酸滴定強堿,還是強酸滴定弱堿,或者說是強堿滴定弱酸,還是強堿滴定強酸?讓大家去討論,然后再用實驗去驗證,這比單純地給出答案要好得多。同樣,對于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絡合滴定都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啟發、提問、討論,最后用實驗的事實來證明。
啟發式教學,滲透教學的各個環節,關鍵是如何把握,如何適時地去引導。在教學中,要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能力的培養及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在肯定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同時,強調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認識的主體,啟發式教學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能動作用的和諧統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習方法與研究方法的指導,以及教學方法多樣化和靈活性的相互配合,更好地發揮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