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以及教學改革任務的不斷完善,音樂教學也逐漸開始受到教師們的關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存在,音樂教學的改革理念卻仍舊無法得到落實,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落后情況。這些問題都存在,均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狀態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聲勢律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欣賞教學? ?聲勢律動?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126-02
聲勢律動指的就是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身體律動,以此達到音樂理解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該種教學方式中,學生能夠有效的加強自己的音樂感知能力,也能夠提高個人的生理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但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針對于聲勢律動這一教學方式,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們并沒有對其進行全面普及,整體的教學狀態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的教學現狀以及聲勢律動的意義
(一)現狀
首先,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音樂教師仍舊沒有對音樂教學形成正確的關注,只是簡單地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歌曲或者是為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音樂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其次,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無法借助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長期的應用單一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關注,影響學生發展。
(二)意義
首先,其能夠加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個人思維感較弱,他們會對一些節奏鮮明的因素形成關注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聲勢律動將音樂的節奏展現出來,直觀地給予學生學習體驗,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其能夠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能力。在聲勢律動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自信設計律動的動作以及方式,以此滿足學生的課堂體驗感。由于一直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壓迫,在新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很容易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身的自主思維也能夠得到有效拓展;最后,其能夠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聲勢律動的輔助下,教師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輕松的學習體驗,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不會形成過高的學習壓力[1]。
二、聲勢律動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聲勢律動調動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推動學生進步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主動了解的興趣之后,那么即便沒有教師的教育以及指導,學生也能夠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能夠主動地融入到教學氛圍中,對知識進行探索分析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們就可以結合聲勢律動引導學生開展學習任務,以此達到這一教學目標。
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螢火蟲》這首歌曲時,就可以借助這一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這一首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應用一些小型的物體敲打講臺,打出歌曲的節奏,對學生形成直接的聽覺刺激。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拍手或者是跺腳的方式感受這一節奏。接下來教師可以加高教學難度,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肢體律動進行歌曲演唱,感受不同節拍的節奏特點;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打出不同歌曲段落的節奏,相互比較、相互觀察,以此加強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深度以及節奏意識,豐富學生的音樂思維[2]。
(二)結合聲勢律動豐富學生體驗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是音樂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而在此期間,通過聲勢律動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表現意識以及情感意識,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教學氛圍,加強學生與歌曲之間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草原贊歌》這一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如下活動設計:首先,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一些歌曲動作,比如拍腿踱步、左右搖晃身體或者是拍手起跳等等。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曲,鼓勵學生結合歌曲的旋律進行身體擺動,將自己設計的動作融合進去,加強學生的歌曲體驗;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表演,以此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也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借助聲勢律動強化學生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只是借助多媒體設備或者收音機設備為學生播放歌曲,然后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學習。此外,有一部分教師也會按部就班地按照音樂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枯燥無味的音樂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理論的深度以及難度都比較高,所以學生對其進行學習,也無法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隨著課程教學改革任務的逐漸推進,以及新課程教學形式的逐漸形成,小學音樂教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藝術素養。總體來說欣賞音樂教學不僅僅是要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音樂進行整合,能夠透過音樂去了解其想要表達的意思,加強學生的個人能力[3]。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重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比例,借助聲勢律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原始欲望,從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滾核桃》這一首歌曲時,就可以事前組織學生利用帆布、木棍以及皮筋等設備制作出一張簡單的鼓,然后組織學生通過擊鼓的方式去感受歌曲中所展現出的農忙場景,加強學生的節奏意識,豐富學生的歌曲體驗,并且在制作音樂道具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強化,自身的核心素養得以形成。
(四)通過聲勢律動營造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教學內容的主要因素。當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范圍中時,其身心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從而真正的感受到音樂想要表達出的情感以及思想。所以在進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教師們就可以結合聲勢律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氛圍的有效構建,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草原小姐妹》這一首歌曲時,就可以提前做好相關的教學準備。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下載一些與草原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準備一些與草原舞蹈相關的素材。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素材進行觀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習一些草原的舞蹈,然后為學生播放教學歌曲,鼓勵學生在歌曲的伴隨下自由的舞動自己的肢體,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豐富的草原氛圍內,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五)注重肢體與音樂的巧妙結合
在借助聲勢律動引導學生開展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們會發現該種教學模式中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一為音樂,二為肢體。只有當音樂和肢體能夠達到融合狀態的時候,學生才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引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就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抓住教學中的重點因素,將其與聲勢律動進行完美整合,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情感以及特點。針對于風格較為歡快的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速度較快的肢體運動;而針對于一些風格較為舒緩的音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速度較慢的肢體運動。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歌曲《將軍令》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拍手以及拍肩膀的方式去感受歌曲中的節奏,以此幫助學生了解三拍子的節奏特點以及打節拍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節奏感。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的聲勢律動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內涵。針對于一些上行的音樂旋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身體向上的律動方式,而針對于一些下行的音樂旋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了解一些身體下蹲的動作,通過身體的直觀動作表現音樂的旋律節奏,加強學生對音樂要素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及音樂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就當前的教學發展趨勢來看,應用聲勢律動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當代小學音樂教師們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其必須要對這一教學方式形成掌握狀態,能夠借助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及核心素養。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調整,借助聲勢律動調動學生興趣,豐富學生體驗,強化學生能力,營造合適的教學范圍,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琴.律動校園,音樂綻放——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8,(16).
[2]楊愛娟.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北方音樂,2018,(05).
[3]蘇麗莉.淺談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