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素描教學是中職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應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引導與提升學生興趣,建立符合專業教學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愉悅。
關鍵詞:中職;素描教學;美術專業;提高
素描是整個美術專業的基礎,能訓練初學者觀察對象、表現對象的能力,從而進一步達到手、眼、協調。在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的教學中,素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水平成為當前考慮的問題。
一、統觀全局? 從大局入手
學生在作畫時經常急于落筆,而不能很好地觀察全局,這就導致了他們在作畫時缺乏對整體效果的把握,從而使整幅畫面缺乏協調感,讓人感覺水平不一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讓學生學會心中有數。首先,面對畫對象時應從整體出發,讓物體在大腦中有一個整體的形象結構。教師要讓學生整體觀察物體大的方面,局部信息暫時忽略不計,從整體的結構、形象、比例出發,對被畫對象有一個整體的觀察認知,從而使得他們在作畫時胸有成竹,落筆時能把握全局,協調好整幅畫作。其次,觀察局部。在觀察每一個局部時,要讓學生在大腦中想象這部分在完成的畫作中占有的比例,怎樣去畫更有助于畫面整體的協調,以及該局部在完成之后對整幅畫面的影響。這樣的觀察有助于學生決定該幅畫要從哪個部分入手,之后是與之相關的另外的一些局部,從而避免了學生只觀察細節、不觀察整體畫完某一部分無法繼續的現象。最后,再留意小細節。這樣會使學生在作畫過程中有條有理,完成之后畫面也更加協調。
二、手腦并用? 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近一段時期內,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逐漸得到推廣與普及,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在教學全過程中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參與實踐,讓學生邊學邊做,將所學到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從而強化學生知識的轉換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其創造力的表現是美術活動本身的一個屬性。素描是一門以實踐操作很強的學科,但是沒有理論知識的輔助支撐,學生的能力就無法在當前的實踐經驗中得到延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篩選學生的理論教學內容,使之能對素描作畫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鍛煉動手能力,但是許多時候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并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進行實踐,這時就需要有理論知識的輔助。在素描中,學生可借鑒前人的作畫經驗。曾經有大師為了描畫一幅更優質的半身人像去解剖尸體,這在當今的美術教學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學生可以將前人研究好的人體比例結構直接從書本獲得,從而變成自己的知識,在作畫時運用。
三、提高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傳統中職美術課程素描教學中,大多是以寫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依葫蘆畫瓢”的寫實技能訓練下,學生難免產生枯燥乏味的學習感受。素描作品創作過程也成為千篇一律的復制過程,無法在作品中生動地表達出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想象。同時,這種現狀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個性發展也產生了束縛。基于這種形勢之下,教師應適當地添加默寫練習,通過靜物主題以及數量等大致要求的制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由組合,選擇自己想要表達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在默寫練習過程中,學生根據思維中對結構意象構建,通過線條的變化以及明暗色調的設計,能使自己的思維具體表現出來。盡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達水平可能不夠穩定,但作品卻表達出了學生獨立的個性以及思想情感。作為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偶發的閃光點,發現學生的個性,適當引導,通過創新設計教學方式,增加素描課堂的活力,并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四、改變單一的評價模式,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教師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并學會基本的技能技巧,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重視學生其他潛能與特長的發展,尤其是探究與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要有目的性、全面性,并注重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通過多元評價,可以使學生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狀況,看到自己的進步、潛能、長處及不足,讓他們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五、結束語
總之,在中職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以及素描能力的因素有許多。作為美術教師,要跟隨時代發展的趨勢,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從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軍.從“基礎”到“基礎”,“無我”到“有我”———從基礎素描教學談起[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5(04).
[2]韋永明.高等院校建筑類專業素描教學探討[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