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怡
摘 要:目前幾年,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活動日益増多,與此同時,產生了大量的電子數據。在司法領域,電子數據成了電子證據,并且與傳統的證據有著不小的差異。本文首先介紹了什么是電子證據,之后分析了司法實踐中運用電子證據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和優化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證據;司法;原件;真實性
引言:
不言而喻,互聯網時代的臨近,使得電子數據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商業領域,電子數據的種類和數量更是不斷增長。我國司法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規章,明確提出將電子數據歸入證據的一種,并且細化了電子證據的類型。
1.電子證據的含義
電子證據是信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實質是種信息,這種信息能夠實現完整的復制、傳輸以及存儲。電子證據的傳輸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進行,并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但是在使用和存儲方面卻需要借助一定的電子媒介和計算機系統。
2.互聯網電子證據在司法實踐中運用面臨的困難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絡進行一系列的活動,產生了大量的電子數據,同時這些數據也是人們行為的記錄,如果發生糾紛,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電子數據可以作為證據和司法判決的依據。
2.1原件問題
互聯網電子證據的原件,與傳統證據的原件性質是一樣的并且能夠作為案件事實的依據,為司法調查提供參考。電子證據的原件也就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證據,可以說是原始證據。但是如何確定其原始性是一個嚴峻的間題,比如電子證據的獲取途徑很多、果道廣泛。另外,人們對于電子證據的認識并不深刻,加上網各數據十分復。無法分清什么是電子證據,出現問題根本不知道如何維權,這也就從面助長了網犯罪分子器張的氣焰。比如最近網上盛行的種果樹騙局,不少人已經上當受騙,損失了不少的財產和資金,但是由于司法部門無法有效對這些電子證據進行界定,使得這些受害者無法得到補償。
2.2真實性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所謂的電子證據的存儲形式是二進制代碼,也就是由0和1這兩個數字進行不同順序的排列和組合相關的指令可以在瞬間對這類電子數據進行更改、移除甚至是銷毀,而且一些網絡故障,高溫、高壓以及濕度過高的環境都可能對這些電子證據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里面的數據失真或者是被篡改。加上互聯網的開放性,電子數據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和真實,尤其是電子證據發生改變時能夠做到不留痕跡。那么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就常常受到人們的質疑。比如人們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對手機短信以及網絡軟件的聊天記錄進行刪改,如果未經辨別,這種電子證據可能會誤導司法人員的判斷,影響司法審判結果的公正。
3.提高互聯網電子證據在司法實踐中運用的相關方法
3.1規劃電子證據合理的有效范圍
在保證電子證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司法部門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工作,比如在立法中擴大電子證據的使用范圍,確保電子證據能夠發揮作用。還可以借鑒西方先進國家的管理經驗,對電子證據的形式進行規范,也就是要明確所有的電子證據必須以原件的形式進行保存和傳播。除非電子證據的原件已經丟失或者是損毀,才能夠使用原件的復本,同時對于復本的使用,要嚴格進行審核,只有通過審核的復本,才能夠在司法活動中作為依據。如果電子證據的復本沒有通過審核,那么就視為無效的證據,不得在司法活動中進行使用。
3.2提高司法人員專業的知識掌握
近幾年,網絡犯罪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加,涉及的領域也不斷擴大,這對與司法工作者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司法部門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網絡技能的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幫助他們學會和掌握篩選電子證據的方法,從而對網絡犯罪的案件進行科學地審理。過去我國司法機關在辦案時,接觸的大多是傳統案件,很少涉及網絡犯罪這一方面,這也就使得很多辦案人員缺乏相關的經驗,在處理網絡犯罪案件時,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常常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優柔寡斷的辦案效果十分低下,根本維護不了網絡受害者的權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作為的一種表現。所以必須加強司法人員的技能培養,提高素質和能力,從而維護社會安全。
3.3完善電子證據評定的真實可靠
在對電子證據進行評定時,要從兩方面做起:第一方面,電子證據的來源是否可靠。電子證據形成時,應該避免外界的干擾,相關人員需要對產生電子證據的計算機以及系統進行檢を。確定其在數據產生的過程中運行良好,不存在問題。第二方面,電子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電子證據的內容必須完整同時還要保證合理和連貫。對于電子復本而言,如果能夠真實反映原始數據,同時能夠隨時進行調取和査閱,并且雙方當事人都對此沒有異議時,就可以當作電子證據。
參考文獻
[1]石現升,李美燕互聯網電子證據運用與司法實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02):49-54.
[2]李鵬大數據時代網絡犯罪中電子證據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