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燕
【摘要】基于新時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小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不斷吸收各種先進思想,并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確保班級工作有序、穩定的運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對此,首先分析了小學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然后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具體對策,期望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實踐問題對策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合適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同時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管理班級時,小學班主任教師必須圍繞學生這一核心群體擬定管理策略,并根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調整和優化自己的管理手段,致力于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輔助提高班級教學工作的質量,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發展。
一、在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一)班主任使用的管理方法不合理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新時期的小學班主任在組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仍習慣于沿用傳統的模式,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了主要的任務,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思維的發展,也因此弱化了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教育和指導作用,使得管理工作有名無實、流于形式,違背了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與此同時,有些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思想意識和管理理念,使得班級管理秩序比較混亂,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管理工作缺乏整體性和全體性
班級管理工作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學生,但是由于管理機制不完善、內容繁瑣復雜,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往往只能關注到一部分學生或是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管理任務,使得班級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整體性和全體性。長期處于這種管理狀態中,很容易影響班級工作的進度和質量,阻礙學生個性、思維和文學素養的全面發展,最終使管理變成壓力。
(三)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較弱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小學生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約束意識時,就會主動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促進班級朝著更加優秀、健康的方向邁進。事實上,當前的小學班主任教師在開展班級工作時,往往意識不到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仍舊將自己當作了管理的主體,將學生看做了被管理的客體,喜歡采用一些具有強制性的規矩、紀律等約束和控制學生,致使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反而降低了班級管理的質量。
二、針對班級管理中的問題提出的有效對策
(一)采用多元管理模式,豐富班級管理內容
1.加強學習,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和思想
基于新時代的教育背景,小學班主任在組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不斷接受先進思想的洗禮,通過深入學習來解讀現代教育理念的不同內涵,從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引進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如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切工作都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進而不斷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在教學管理活動中滲透“愛的教育”理念,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適時給予其心靈、心理上的引導,讓學生在有愛的大家庭中不斷完善自己,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此外,小學班主任教師也要在管理學生時采用激勵式教育的方法,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由此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道德意識等,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
2.組織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
在改革班級管理的具體模式時,小學班主任還可通過組織班級活動來營造一種良好的管理氛圍。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詩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具有文學氣息的活動,讓學生在優秀文化的感染下形成高雅的情操、高尚的品德;或是和體育教師聯手,安排學生參與籃球賽、拔河比賽,由此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使其感受到競技運動的魅力,樹立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意識;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帶領學生到校園外體驗生活,指導他們做問卷調查、幫助清潔工打掃衛生、參觀博物館或天文館等,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情感認知體系。通過參與班級活動,小學生的情感、道德、文化素養都會得到提升,從而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
(二)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完善的班級管理機制
在從事班級管理工作之前,小學班主任首先要設計一份完善的管理機制,使管理活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比如,班主任可以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班干部提供的信息,在檔案中記錄學生每一次考試成績、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突出表現、好人好事、日常談話總結等,并針對檔案中的各個模塊進行評價,給出中肯的評語,然后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分發給學生,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關心,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之后,班主任要讓學生將該檔案帶回家,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并在家長的幫助下進一步完善檔案內容,由此指導學生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有效減輕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壓力。
(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
1.要求學生制定班級制度并參與管理
在學期之初,小學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輔助完善班級管理的過程。如班主任可以率先擬定班級管理制度的具體模塊,然后將不同的模塊主題分給各個小組,要求他們在組內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合作,提出自己對于班級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班主任教師可以將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綜合起來展示在多媒體大屏幕上,經過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之后,交由學生投票,共同確定班級管理的條令條例。以此種方式來進行班級管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相關制度的維護意識,使其自覺遵守制度內容,嘗試進行自我管理,輔助班主任更加高效的進行班級管理。
2.定期開展德育教育活動輔助管理
小學班主任要將德育教育納入班級管理的主要內容中,要發揮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德育講座等活動,不斷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凸顯出班級管理的實效性。班主任老師可以為每個星期的班會活動制定不同的德育主題,如“愛國”“尊師”“助人”“樂觀”等,分批次、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要求他們在課余時間搜集名人事跡、制作手抄板,不斷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進而豐富其精神世界,讓學生在良好習慣、品質的影響下,不斷完善自己,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
三、結語
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此期間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活動,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能夠推動優秀班級的建設,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組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及自身的引導者角色,利用先進的思想、有效的模式,促使學生參與管理、配合管理,從而真正將班級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促使他們積極學習文化知識、主動發展自身能力,最終實現管理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芷馨.淺談小學中高年級班級管理現狀和解決方法[A].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一等獎論文集[C].2016.
[2]柴勝楠.淺談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的探索與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C].2016.
[3]蔣春輝.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52.
[4]黃美程.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教育,2017,(2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