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釵

[摘要]該文論述了科技期刊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結合《福建建材》雜志出版現狀,提出了提高編輯人員信息素養、引進稿件在線處理系統、建立合適的稿件處理流程、借助新媒體和互聯網等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科技期刊 編輯出版 稿件管理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596(2020)020060-05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由傳統的手工模式進入信息化模式。目前,大多數期刊社都已經認識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積極推行并實現了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管理的思路貫穿于編輯出版的全過程。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地方科技期刊未能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建設滯后,仍沿用傳統的編輯出版模式。《福建建材》作為地方科技期刊,目前的編輯出版工作還主要以傳統的手工模式為主,信息化程度較低,為了改變現狀,應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
一、科技期刊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是記錄和傳播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是學術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受到限制,出版發行的周期偏長,及時性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嚴重阻礙了科研工作的推進以及科技創新成果的展示[1]。科技期刊的信息化改變了傳統的編輯出版方式,實現了編輯流程無紙化、編輯加工與排版校對一體化、出版信息傳遞與處理網絡化,同時縮短了稿件的編審時間,稿件的流轉效率得到了提高,從而縮短了期刊的出版時滯,降低了編輯工作的強度。
二、《福建建材》編輯出版現狀分析
(一)概況
《福建建材》于1982年創刊,當時為半年刊,16開本,頁碼56頁,內部刊物。1985年起改為季刊,仍為內部刊物。1988年起改為公開發行的季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 35-1107,16開本,頁碼56頁。2006年10月起改為雙月刊,頁碼120頁。2011年7月起改為月刊,頁碼120頁。期刊從創刊開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原先的半年刊、季刊、雙月刊發展為現在的月刊,主要刊載建設、建筑、建材、房地產等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作為科技期刊,考慮出版物的嚴謹性,需要對稿件的內容進行多次審查,經過三審三校,最終定稿出版,整個編輯出版過程多以手工為主,編輯工作量較大,工作效率不高。XUEHUI學會2020年第2期2020年第2期淺析地方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設XUEHUI
(二)傳統期刊編輯工作存在的問題
1.稿件管理混亂。編輯部通過電子郵箱手工收發稿件,并逐一登記來稿時間、稿件名稱、作者信息、稿件內容、錄用情況等信息,工作量大,且手工錄入過程中容易出錯。目前,編輯部沒有專門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這些信息都是分散的,無法關聯起來,查找稿件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手工收發稿件也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很容易產生稿件丟失、稿件遺漏、重復審稿、逾期未審等問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溝通的及時性差。編輯部與作者間的溝通主要以郵件為主,編輯部通過郵件將審稿、修改意見及時傳遞給作者,而作者的修改返回、信息咨詢等也都是通過郵件傳遞,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編輯部發給作者的郵件不能及時收到回復,而回復的郵件中作者又沒有提到上封郵件的內容,導致編輯人員還要查找上封郵件的內容,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溝通效果差,影響了期刊出版的效率。
3.編輯加工混亂、不整潔。編輯部通過嚴格的審稿后確定稿件是否錄用,決定錄用的稿件打印后進行編輯加工。以手工方式在紙質稿件上進行編輯加工,容易造成版面混亂、不整潔,出現因排版人員誤認、錯讀而導致修改錯誤,這樣既增加了校對人員的工作量,也影響了期刊編校質量[2]。
4.發票信息需多方反復核對。編輯部除了需要通過郵件與作者溝通版面費收繳、發票開具等事宜外,還要逐一核對開票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反饋給財務人員,再與財務人員多次核對,浪費了較多的時間。
5.印刷、郵寄成本高。紙質期刊通過郵局發行,電子版文章發給維普、知網等數據庫。紙質出版印刷成本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木材等資源的浪費。另外,郵寄刊物成本也比較高,容易出現地址模糊或不準確、期刊損壞或丟失等情況,這些都會增加期刊經營成本。
(三)信息化建設滯后的原因
1.缺乏專業的信息管理員。信息化建設需要搭建統一的辦公自動化操作平臺,應有專業的信息管理員對其進行日常的維護、更新與管理。《福建建材》由于人員編制問題,未配備專業的信息管理員,編輯出版還是采用傳統的手工方式,編輯人員本身的出版編輯任務就很重,無法再抽出精力負責信息化建設,導致信息化水平低。
2.編輯人員信息技術掌握程度低。《福建建材》的編輯人員多為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他們多是臨近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轉崗來的,對信息技術掌握能力較差,有的甚至不能獨立操作,導致信息化建設滯后。
3.信息化意識薄弱。由于《福建建材》的編輯人員年齡偏大,他們受信息化的影響較小,對于信息化改革的意識比較淡薄,而且習慣了傳統的編輯出版模式,不愿意接受過多的改變。
三、推進《福建建材》編輯出版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福建建材》雜志的收稿量逐年增加,編輯出版任務越來越重,但作者依舊通過電子郵箱投稿,編輯人員手工錄入稿件的相關信息,稿件的登記、查詢、修改等很不方便,重復性的工作占用了編輯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種落后的出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期刊持續性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積極推進期刊的信息化建設。
(一)提升編輯隊伍的信息化素養
要推進《福建建材》期刊的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提高編輯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培養編輯的信息素質,打造一支適應信息化發展需要的隊伍,把好稿件質量關,提升期刊的質量。
1.提高編輯人員的信息化工作能力。(1)更新觀念,提高對信息化辦刊的認識。開展專題學習和討論,了解期刊信息化改革的趨勢、信息化辦刊與信息化技術的關系,提高信息化辦刊的觀念和積極性。(2)加強培訓,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員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是推進信息化建設必要條件。編輯部要組織相關培訓,了解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及具體的操作方法,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以滿足信息化辦刊的需求。
2.培養編輯人員的信息素質。信息素質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信息意識主要包括對信息的感受力、關注力、判斷力和洞察力[3]。信息化時代,信息量大,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多。科技期刊編輯要收集和梳理各種信息渠道,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及時將相關信息轉化為有效信息,在實踐中培養并強化自己的信息意識。(2)信息能力也就是信息技能,包括確定信息需求的時機,并有效地獲取、評估和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時代要求科技期刊編輯具備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數據庫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并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篩選、重組等,以提升信息的使用價值。(3)信息道德指的是在信息活動中應遵循道德規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知識產權、個人隱私、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各種問題紛紛出現。科技期刊編輯要維護學術道德,保護知識產權及個人隱私,抵制學術不端等不良行為,營造健康的學術環境,保證期刊質量。
(二)引入稿件在線處理系統[4,5]
為有效提高編輯部的工作效率,建議引進合適的稿件在線處理系統。稿件在線處理系統一般分為遠程投稿系統、采編管理系統、遠程審稿系統和網站信息發布系統。
1.遠程投稿系統。可以實現作者的在線投稿,根據系統提示填寫必要信息,上傳稿件,這樣作者可以實時查看所投稿件的處理情況、發表費用等信息,并及時與編輯部溝通。
2.采編管理系統。編輯部通過該系統可以完成收稿登記、編輯初審、專家外審、退修、通知發表費用、審查付印等系列工作,同時還可以進行稿件統計、費用管理。
3.遠程審稿系統。審稿專家通過該系統下載稿件、審閱、上傳審稿意見,完成專家審稿工作。
4.網站信息發布系統。可在該系統查詢過刊、當期目錄、下期目錄、文章摘要等信息,以方便作者、讀者查閱。
在線處理系統可全程監控稿件,簡化編輯管理;實現稿件的無紙化流轉,縮短稿件的審稿周期;實現稿件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方便財務管理,減少編輯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合適的稿件處理流程
為了更好地應用稿件在線處理系統,編輯部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合適的稿件處理流程,見圖1。
具體而言,作者通過稿件在線處理系統投稿后,由編輯部登記后發稿件回執,責任編輯負責稿件初審,對于不符合規范的稿件可以退修或直接退稿。初審合格后的待審稿件,送外審專家審核,稿件審回后,編輯部再按專家意見做出通過、退修或退稿處理。審回稿符合規范要求后送主編審定,主編對稿件內容、質量全面負責,并結合初審、復審意見對稿件能否錄用做出決定。由責任編輯通知作者稿件不錄用或向作者發出稿件錄用通知書及發表費用通知。稿件確定錄用后就可進入編輯加工階段,在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與作者不斷溝通和交流。編輯加工定稿,編輯部收到版面費后,進入排版校對階段,最后審查付印。退修、初審、專家外審可重復操作,直到符合規范要求。
(四)借助新媒體、互聯網,加強信息化建設
目前,我國大多數科技期刊發行方式較單一,傳播能力有限。《福建建材》主要通過郵局發行,發行量較低,為改變這種狀況,可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快捷高效的傳播。可通過在期刊目錄頁增加期刊微信“一鍵訂閱”二維碼、開通網上訂閱系統等,為讀者訂閱提供方便;借助《福建建材》主管單位現有的“福能集團”微信公眾號,推送期刊內容、行業動態等;建立微信群和QQ群,加強與作者、讀者的溝通。同時,科技期刊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統計系統,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科發展、行業動態以及讀者的需求等,助力期刊質量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網絡建設的逐步完善,科技期刊的網絡發行將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可優先出版電子版期刊,電子版可先于書版發行,這樣可以有效縮短出版周期,提高論文的引用率和影響力,從而提高期刊的影響力[6] 。
四、結束語
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已是必然趨勢,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期刊出版流程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的過程。作為一本科技期刊,《福建建材》應轉變辦刊理念,加強編輯隊伍的信息素養建設,增強信息化意識,提高期刊質量;應充分應用稿件在線處理系統,建立合理的稿件處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期刊的出版周期;應借助新媒體、網絡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期刊的傳播速度。
參考文獻
[1]崔瑞琴,廖玉榮.科技學術期刊編輯出版模式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走向[J].傳媒,2014(2):13-15.
[2]何世琴.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探析[J].企業研究,2013(8):140-142.
[3]彭欣.淺析編輯的信息素養[J].科學咨詢,2006(10):18-19.
[4]楊繼濤.科技期刊稿件在線處理系統的建設分析——以《陜西農業科學》網站建設為例[J].今傳媒,2015(6):117-119.
[5]韓璐,趙宏校,葛之江,等.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設的思路與實踐[J].航天器工程,2008(1):89-93.
[6]王朗. 淺談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平臺建設[J]. 信息系統工程, 2019(3):127,129.